上瘾:对快乐的追求,成为不快乐的来源
(2019-08-16 08:14:01)
脑内啡、多巴胺、血清素这些分子的运作,带来各种层面的快乐。
强烈的愉悦和快感,是脑内啡带来的,就连吃一碗饭,听到一句好话,都会带来脑内啡的释放,这已经成为再平常不过的经历,以致于我们不会特别感觉到它的重要性。很有意思的是,脑内啡的作用和临床使用的吗啡很接近。这些吗啡类的物质可以缓解疼痛和忧郁,同时也有很强的上瘾性,也会造成耐药性。
我们多少会好奇:为什么演化留下了脑内啡这样的物质?
想想,如果没有脑内啡的路径,我们看这个世界一定很灰暗,很悲观。一直到一百多年前,这些从鸦片来的物质,还拿来治疗焦虑和忧郁。再举一个例子,有一种药物纳洛酮(naloxone)可以治疗海洛因上瘾,却会让一个人对食物、性、环境刺激的反应都钝化了,失去了所有的快感,活得像行尸走肉,没有活力。
人体内还有一种物质强啡呔(dynorphins),作用与脑内啡恰好相反。强啡呔会引发厌恶感,让身体不舒服,甚至让人莫名其妙地生出种种奇怪的念头,连自己都会害怕。有趣的是,生理需求没有满足时,也会产生强啡呔,促使我们赶快排解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生理的需求会生起,也会消失,就像是这些因子交替作用的轮回。
很有意思,就好像人体内有这些苦乐交替的因子,让我们在苦与乐之间来来去去,维持某一种平衡的状态。有乐,就有苦,似乎是人间的常态。
不光是脑内啡可以让人上瘾,就连多巴胺也一样。我们都知道古柯碱、香烟、酒精会让人上瘾,这些物质都会刺激多巴胺系统,也就是前面提过的期待或奖励系统,带来一种清醒感,也让人比较振奋。尼古丁则可以提高人耐受无聊和压力的程度。
有趣的是,这些物质刺激多巴胺系统的方式不尽相同,这其中的机制逐渐被解开。比如说烟里的尼古丁直接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是最容易成瘾的物质。吗啡和酒精则不是直接刺激神经,而是压抑某些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正是去压制期待系统的。负负得正,同样能使多巴胺继续发挥追求的效果。古柯碱又不一样,它是延长多巴胺被代谢掉所需的时间。70
我们已经知道,身体感到快乐是因为脑部释放脑内啡、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等因子。每个人都有这些因子,然而,愉悦的体验却是每个人都不一样。遇到同一件事,每个人所反应的快乐和程度都不同,要看我们在心理上是如何看待同一个刺激的。
可以想象,这种处理快乐讯息的主观性多少也来自我们的基因。尤其是那些与愉悦感受有关的基因。两个人可能因为基因上的些微差异,而使得脑内啡、多巴胺和血清素的水平大大不同,也许是合成量高低、消耗速度快慢,于是就影响了一个人快乐的定值,也就是一个人平常所能感受到的快乐程度。
我们都看过有些人就是喜欢冒险,也许是户外活动的刺激,也许是创业的起起落落,甚至宁愿触犯社会的禁忌,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多巴胺D2受体特别少的人,必须取得更多的多巴胺,才能达到一般的快乐水平。这样的人,接近总人口的二五%左右71,往往会追求高风险的活动,而他们也是最容易对药物上瘾的族群。只是,用药的剂量会愈来愈高,停药之后反而会更忧郁。
前面提过,血清素带来平静,也让人比较不受坏心情的影响。很有意思的是,不同人种调控血清素水平的基因确实有差异。举例来说,血清素运送蛋白的基因有一种变异型,可能让血清素能在脑中停留更久,作用更长效,而使得拥有这种变异的人不那么容易不快乐。黑人比起白种人、西班牙裔和亚裔种族来说,拥有这种变异的比例更高72。然而,别忘了,一般的快乐是受身心综合制约的产物,一个基因所能带来的快乐,也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甚至包括后天的认知。
我们回到上瘾这个主题。烟酒或药物上瘾,当然有基因或体质的影响,让人忍不住去用一个比较快的方法追求快乐。毕竟,比起一般的日常活动,使用这些药品所诱发的多巴胺量高出好几倍。也就是说,什么都不做,不用培养爱好,更不用正向思考,这些人造的快乐就这么来了。
然而,大多数人应该都喝过啤酒,第一口一定觉得不好喝。抽烟也一样,第一根烟往往又咳又呛。药物也不会是好经验。那么,为什么人还会上瘾?
大多数人其实不是为了快乐而去追求这些物质,而是好奇,或想逃避生活上的不顺、内心的烦恼才尝试的。而当时,没有别的东西更容易取得。
透过药物,刻意地诱发脑部本来就有的快乐网络,可能使得大脑对平常释放的神经传导分子不再敏感。嗑药嗑得重的人,不借助药物,很可能再也无法体会日常生活的快乐。这么下去,一个人很难不忧郁。此外,神经系统对同一刺激不再那么敏锐,为了体会到第一次用药所经验的快乐,接下来用药的剂量会大得多。这种越用越多的恶性循环,会相当危险。一开始的「快乐」长期下来,就成了瘾,没有「它」就不快乐。到最后,连满足感都没有了,最多只是让人维持一定的心情,而勉强可以运作。
谈到这些药物为身体带来各式各样危险的副作用,尤其是破坏脑部神经传导分子的平衡,那是正常运作所需要的。
任何药品带来的刺激,都适用享乐适应的法则。不知不觉,使用剂量愈来愈高,还记得一小时可以按六千次,只为了得到多巴胺的快乐的大鼠吗?多巴胺的过度刺激,带来过度的欲望,不光让人上瘾,本身对生物也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本来用药是为了离开烦恼,暂时得到一种纾解。到头来,喝酒、抽烟、用药反而会成为最大的烦恼。
生理的欲望透过多巴胺,自然会重复再重复,太强的奖励效果,甚至会改变脑部的种种生理来支持这个回路,而使这个回路远远超过其他的神经回路,带来上瘾的作用。举例来说,想戒瘾的时候,就连前面提到的厌恶分子强啡呔也可能来帮倒忙,造成种种不适的戒断症状,而让人又回到药物的怀抱73。或许,这就是快乐的黑暗面,充分满足欲望,让脑细胞淹没在多巴胺不停的潮水里,甚至造成脑部结构的变化。
其实,想要快乐,透过体内天然的脑内啡的释放,是最快让我们回到生理均衡点的方法。让人放松舒畅,让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回复均衡,身心回到平衡点。除了前面提到的运动之外,还有很多让人放松的作法,例如潜水、拉伸、以油按摩,都会产生大量的脑内啡。在其中,按摩很特别,触摸是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按摩才那么有效,可以释放更多的脑内啡。74
相对地,无论是言语的鼓励或物质的奖励,除了让人放松,适时的奖励还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也就是活化脑神经对下一次奖励的期待,而让一个人更积极进取。管理学才会主张,正向管理提高一个人工作动机的效果,比责骂或惩罚更好。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能体会这个道理,而能真正发挥正向管理的好处。75
然而,这些快乐,同样地会消失,和前面所讲的享乐适应一样的。
我会提这些上瘾的物质,要表达的也是,想达到快乐,这些物质其实都靠不住。再进一步,任何透过物质而达到的快乐,同样受制于享乐适应的原则,非但早晚会消失,甚至会造成负面的结果。
对不快乐的逃避,以及对快乐的盲目追求,反而成了我们不快乐的来源。
--摘自《不合理的快乐》
【杨定一博士】简介
杨定一博士现任台湾长庚生物科技董事长。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康奈尔医学院生化、医学双博士,对T淋巴细胞和杀手细胞如何杀死癌症细胞的发现与研究,写入全世界医学教科书。已有三百多篇医学研究发表在世界顶尖期刊,如《科学》、《细胞》、《自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
曾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咨询委员,是迄今唯一获得极高荣誉《自由神奖章》的华裔科学家,并被列入美国国会纪录。
【杨定一书房】「全部生命系列」简介
人的健康,身、心、灵从来没有分开过。杨定一站在全人健康的角度,重新整合从古到今、世界各地的健康法门与哲学系统,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表达,帮助你我活出全部的生命潜能。
文字作品:《真原医》、《静坐》、《全部的你》、《神圣的你》、《不合理的快乐》、《我是谁》、《集体的失忆》、《落在地球》、《定》、《十字路口》、《插对头》、《时间的陷阱》、《短路》、《好睡》、《头脑的东西》、《无事生非》、《清醒地睡》
(建议大家依序阅读《全部的你》《神圣的你》《不合理的快乐》《我是谁》《集体的失忆》《落在地球》《定》《插对头》《时间的陷阱》《短路》《头脑的东西》《无事生非》《清醒地睡》。至于《真原医》《静坐的科学、医学与心灵之旅》《螺旋舞》(1书1DVD)《结构调整》(1书3DVD)《十字路口》(全部生命系列问答:3本+音频卡片)《好睡》可以随时参考。)
音声作品:《等着你》、《重生:蜕变于呼吸间》、《你.在吗?》、《光之瑜伽》、《真实瑜伽》、《呼吸瑜伽》、《四大的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