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解农地膜入土一年全分解

标签:
农地膜塑料生质 |
分类: 无塑革命 |
可分解农地膜入土一年全分解
在台湾,不时会发现农村乡间会有一堆堆的废弃农用塑料布,是一种名农地膜的农业用品,在种植不同的农产品时都有可能用上它。但每一次新播种更换一次新农地膜,可想而知它是多么的普遍且用量大,但難於回收,却使废弃的农地膜成了农村常有的土地污染物。
编辑:全球化监察
原文作者:环境资讯中心 (台湾)
原文发表日期:2019年3月19日
许多农民会以塑料布覆盖农田防止杂草蔓生,但塑料布不属于一般废弃物,且难以回收,更换时容易破碎,经常残留在农田中,移除过程费时费工又有污染疑虑。
面对这样的问题,台湾农委会结合产学研发出「可分解生质复合农地膜」,利用酿酒后残余的麦粕,添加聚乳酸与微生物菌株,开发出可直接破坏掩埋,完全生物分解的农地膜,期望成为农业废弃物新解方。

农作物采收后农民实际操作用机具将农地膜翻入土中。图片来源:台湾农委会提供。
传统塑料农地布
冬天是草莓的季节,吸引许多民众前往观光果园,体验采草莓又能品尝当季的新鲜水果。进到草莓田中,只见土壤上铺着塑料布,只露出草莓植株,这些塑料布除了让游客的鞋子不沾染泥土外,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功用。
台湾苗粟大湖乡农会推广股辅导员表示,传统的农用膜就是塑料布,分为银黑布、黑白布等,根据不同的作物也有农民称为草莓布或西瓜布等,但原料同样都是塑料,只是颜色或厚度略有不同。
以草莓田所使用的双色布为例,深色朝下可以阻挡阳光、抑制杂草生长、保温保湿避免雨水冲刷,白色的面朝上可以反射阳光,让果实的日照更均匀,亦能减少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是种植小西红柿、瓜果及草莓的必备农业设施。
不过塑料布属于消耗品,每年都需要更换。辅导员表示,根据大湖乡公所统计,目前大湖乡约有380公顷的草莓田,除了少数以架高方式种植的农田外,几乎所有的草莓田每年都需要更换新的塑料布。以每卷8.6公斤、宽90公分、长400公尺、厚度0.03毫米去换算,光是大湖乡的草莓田,一年就产生至少90公吨的废弃塑料布。
大湖乡公所农业暨观光课课长苏云翰指出,这些废弃的塑料布不属于一般垃圾,过去乡公所会尽力帮农民处理,但近年来塑料回收价格下降,且农用塑料布会沾染许多泥土,后端资源回收商须以人力清洗,导致厂商的回收意愿降低。乡公所仅能搭配经济价值较高的资源回收品,在合约中要求回收商负责处理农用的塑料布废弃物。
可分解生质复合农地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台湾农委会委托台湾经济研究院办理农业业界科专计划,做材料研发。执行计划的乔福材料科技公司便开发出「可分解生质复合农地膜」,结合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及塑料工业技术发展中心的技术,并与农业科技研究院及苗栗县村耕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合作试验。

农地膜使用四个月后的分解情形。图片来源:乔福公司提供。
乔福材料研发课课长陈政佑受访表示,「可分解生质复合农地膜」使用了酿酒的农业副产品麦粕做为原料配方,结合聚乳酸与微生物菌株开发而成。
试验初期曾发现,农地膜在户外崩解的速度过快,作物还没成熟就开始破碎。经物性的改良过后,现在的农地膜约可使用达六个月,才会开始初阶段的崩解,而农作物收成后可用农机翻土将农地膜翻入土中,节省农民的人力。
陈政佑表示,根据他们的调查,四到六个月的时间农地膜会崩解,翻土掩埋后大约一年的时间能完全分解,分解过后仅会转换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于农地不会造成污染。

新型的可分解农地膜进行铺膜作业。图片来源:农委会提供。
农民:无须再为废塑料布去处苦恼
苏云翰表示,农地用塑料布废弃物,不只是大湖乡草莓农会遇到这个问题,包含公馆、狮潭等其他地区的短期蔬果,都会使用农用塑料地布。
在台中种植花卉的青农吴宇轩就说,农地塑料布能有效防止杂草蔓生,又有保水保肥的功用,对于农业发展的帮助不小,每一期蔬果收成都会替换。但塑料布难以重复利用且回收不易,农民都只能分批装袋丢入垃圾车,或者冒着被开罚的风险私底下焚烧,两者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吴宇轩指出,他主要是考虑到环保,才会购买使用「可分解生质复合农地膜」,尝试用于两分地的玫瑰种植,效果与传统农用塑料布一样,未来他也会考虑再用两分地的农地膜来种植瓜果类作物。
价格是传统塑料布四倍
不过吴宇轩也说,他还在考虑是否要继续使用可分解的农地膜。事实上,使用可分解农地膜的农民,多为种植面积小、作物经济价值高的青农,因为可分解农地膜的价格是传统塑料布的三到四倍,面积愈大,成本就愈高。
大湖乡农会的辅导员也说,现行的传统塑料双色布一捆约900元,而生物可分解的塑料布动辄3、4000元,因此许多农友替换的意愿不高,另外草莓的产季从10月到来年4月,生物可分解农地膜的时效性是否足够也有疑虑。
陈政佑则表示,这项商品虽然是乔福材料首次跨足农用设施,但目前商品化的产能与质量都没有问题,希望台湾农委会与台湾环保署能协助推广,提供农民更多诱因,也期望未来更多厂商愿意投入这项技术的开发,原料需求量扩大,商品的价格就有下降的空间。
取得国内专利 农委会盼收循环经济效果
台湾农委会科技处技正汤惟真强调,农业业界科专计划自2007年推动,已完成74项计划,每项计划除了协调各单位的合作外,待研发成果商品化后,科技处也会再追踪三年,累计推估政府补助一元,能创造7.22元的产值。此外,科技处也将于本周四(21日)举办农业业界科专计划说明会,邀请乔福材料科技公司现场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