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印石研究】有关艾叶绿品种D听闻

标签:
转载 |
有关艾叶绿品种....听闻
这是我原发在文房上的,现转到我的博客,请大家指教。
艾叶绿与田黄、白芙蓉并称“寿山石三宝”。
艾叶绿亦称「艾绿」不透明,色较艾叶艳丽。绿中透出黄味,其绿色较淡者则别称艾背绿。清毛奇龄中记载艾叶绿二枚,其一〞绿色通明,而至底渐至深碧色,独其往处稍白,则艾背叶矣。〞其二〞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外国)玻璃酒瓶,又如西洋玻璃酒瓶。由于传世艾叶绿难得一见,因为在清代便已绝产。
明末谢在杭在评述寿山石时,曾称艾叶绿为第一。明末清初,田黄未被发现之前,文人雅士们始终将艾叶绿品为第一,可见在宋、明时期人们对艾叶绿石的珍爱地位。这是事实。莫非自己手中握的就是绝迹已久,却仍活在史书中的艾叶绿?.............................
自南宋以来至今八百年来,艾绿名声越来越大,几乎成了所有绿色印石代称..
西洋玻璃酒瓶
"欧洲古董老玻璃酒瓶
而今有人认为艾叶绿即为月尾绿,实为谬也。
绿印石称为艾叶绿的印石大概有六种:
广东绿,寿山月尾绿,青田艾叶绿,辽宁老种艾叶绿,寿山水坑艾叶绿,还有一种彭湖环冻艾绿石......
(1)广东绿.颜色较翠绿,通灵但是发干.虽有油蜡相陪也不很润..硬度大,涩刀..产量较大;
金星绿也是广绿石的一个有名的品种,但其不仅有冻地与软地之分,且产自不同的垌口,
金星绿是产自立什顶(山名)的牛墟坳垌,金星冻则是产自五指山底的五指底垌.而且颜色与质量不太一致,金星冻颜色偏于墨绿, 较为多裂,
边缘呈微透明; 金星绿颜色艳绿, 很少裂纹,不透明,但不同的个体石质悬殊较大
广东绿
2)寿山月尾绿,石温润易刻,不很通灵,绿色淡是所谓的豆瓣绿,也有不透的,比月尾絷少见;
月尾绿〖古兽〗章
历史上曾昙花一现地出现过一种石质凝腻,色如老艾叶的老艾叶绿[为了别于其他以艾叶绿命名之绿石,可以老艾叶绿名之.......................................................................
明代谢在杭寿山石以〞艾绿〞为第一。可见古人十分推崇艾叶绿。甚至尊为寿山石之首。以敝人之见,现今田黄石尚有,而艾叶绿矿已绝,所以被挤落而屈为寿山石第二,实为可惜。
(3)青田艾叶绿(芥菜绿)、稀亦有可见。,颜色均匀,绿色太淡,颜色总是倾于黄头;
(4)辽宁老种艾叶绿,现已绝产,老种是翠绿色.浓艳.但石质较好,不懆不硬很少见;
南宋福州知府梁克家《三山志》中记载:“寿山石,洁净如玉……五花石坑,相距数十里,红者、缃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明代谢在杭在评述寿山石时,曾称艾叶绿为第一。清代郑杰《闽中录》称:“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
(6)还有一种彭湖环冻艾绿石,产于台湾彭湖中, 艾叶绿,传说中的品种,即使福州玩寿山石的行家,又有几个见过?。。 现称艾绿是指水坑绝品”绿水晶”晶冻而言… 从邓石如刻得巧色老坑艾叶绿来看,它与现在月尾洞所产艾叶绿(即月尾绿)有明显不同,这里且以‘旧产’和‘新产’区分:旧产石色浓翠,绿中带黄赫色筋络,有白色小块点和水流纹,质细结凝腻,但受刀较涩。 除了寿山外,其他产地的绿色印石也以艾叶绿相称,其实,只不过是绿色,与艾叶无关,只是艾叶绿的历史名份太高,附会而已。 其二,辽东之绿泥软玉,产量多,且多透明。绿泥玉呈墨绿、绿、浅绿色,主要由淡斜绿泥石组成。质与新山玉(岫玉)相仿,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其下刀涩而不爽, 。 石色似翡翠,十分艳丽,又称翡翠青田。质细微冻。性坚而脆,肌理有许多白色麻点、黄色斑纹和硬砂块,多裂纹,纯净者难得。颜色纯正的山炮绿,也算石头里面的上品了。 还有 云南绿.西安绿,丹东绿好几个产地................................... 有加拿大碧玉
还有夜光玉 还有新疆芥菜綠 冰花灯光冻原石,浅绿色
雅安绿 云南翡翠绿 河南绿
印度新绿.供参考
|
..............................................................................................................
艾叶绿石的石质用手摸之,石细如婴肤,有一种石中分泌油脂的感觉。不火,不躁,端庄秀丽。纹理在强光之下呈半通透状,由于石头受水冲荡滚动而成的裂痕又经过近千万年的水中氧化,而出现红格,如雨后彩虹,异常美丽。印章的石质颜色,绿中含黄,黄中有绿,漂亮之极。
.................................
何为艾叶绿
清代毛奇龄《后观石录》中,形容其色泽“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住处稍白,则艾背叶矣……”。又曰:“上半如碧玉,下半……,又如西洋玻璃瓶。”清代郑杰《闽中录》中也称“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以上的评价,都生动地描绘出艾叶绿的质于与色,绿而通灵者难得,青翠碧绿者可爱。绿又稍白者,艾背绿也。
艾叶绿石能得到人们的追崇,一是它丽质可人,再者能称之为艾叶绿的少之又少。清代卞二济《寿山石记》中感叹,随着其他品种佳石“凿山博取,而石之精者出焉,间有美玉者、珀者……其色不同,五色之中,深浅殊姿,别有缃者縓,者……旧传艾绿为上,今种种皆珍矣。……庶天下知闽之奇如此。”
认为艾叶绿石出产于月尾矿洞者,对梁克家的“五花石坑”的理解是泛指五颜六色的寿山石矿坑,并非指某个特定的矿洞;而对“相距十数里”的理解是指寿山石矿区的范围。并且认为寿山石中月尾石的绿色最富特色,至今仍有色如艾叶者。
认为艾叶绿石出产于黄巢矿脉的理由是,这个矿区相距寿山村十数里,历史上出产了不少党洋绿、鸭雄绿等上乘冻石,细腻洁润,透明度强。因为村民认为黄巢山是党洋村的“风水之山”不能破坏,禁止开采,所以清朝以后这个矿洞绝产,以至此后很难见到所传之“艾叶绿石”。
两种对艾绿产地出处的看法,从以下的一段话,可得以求证。
清代郭柏苍在《闽产录异》中,有这么一段话:“产于山洞者日‘山坑’,……各洞所产有肉红、有美人红、如薄纱笼肉。有瓜皮红,色如瓜瓤。有牛尾紫、有猪肝紫、有艾绿、有石绿。‘奇艮’亦‘山坑’,多黄白二色……党洋亦寿山乡名,所产淡青藕色极似‘青田’,有淡绿者呼‘党洋绿’,逊于‘艾绿’”。郭柏苍的这段话,显然是把艾绿与月尾紫共矿并列,并认为党洋绿逊于艾绿。由此可证,艾叶绿石产于月尾山。
本文综合自郑宗坦先生的《考证艾叶绿的矿产地》
网友从已经绝矿的艾叶绿矿原址捡来的标本,当然,和正本艾叶绿是不能同日而语
个人研究.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谢谢!!!选石仅代表个人眼光。请各位请诸师友指正。不吝赐教。补充..........
还有待完善,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