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青田灯光冻巨印是否真青田灯光冻石头?《《《
下边都是引用网络文章:
《灯光冻,又名灯明石。微黄纯净细腻,温润柔和,色泽鲜明,半透明,光照下灿若灯辉,故名。灯光冻质雅易刻,明初已用于刻印,名扬四海,为青田石之极品,“高出寿山诸石之上”(《书谱》1979年第4期),价胜黄金。
刀感爽利,冲切自如。
适宜表现笔意与刀味相融合一路作品。
——高庆春
篆刻印材有四大国石之谓,青田石为其一,青田石中以灯光冻为最上品。以其石品之,清润雅洁,篆刻之易,受刀可完美表现,作者用刀意味深受印人喜爱。
——李平
与寿山田黄之被尊为石帝、昌化鸡血之被誉为石后的殊荣乃至近些年来的市场走势相比较,灯光冻似乎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被人遗忘于今世了。然后正是在五百多年前,当文彭遇到灯光冻,惊喜地发现这种温润晶莹、色泽雅致的冻石,质地是那么的细腻,用它刻印是那么的可人心意,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同时引导了当时一大批文人士子纷纷以冻石刻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文彭、没有灯光冻,就不会有后来的文人篆刻,就不会有五百年的明清流派篆刻,正是文彭和灯光冻携手开启了文人篆刻的先河,引领了五百年明清流派篆刻的辉煌!
当我拿到西泠印社美术馆寄来的灯光冻印石时,拿在手上,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刻就“文以达吾心”印,再次感受到她的那份细腻,既不同于芙蓉,也有别于一般青田,柔而不软,刚而不脆,是那种柔中寓刚的温情脉脉,行刀刻款间尽显金石之气,诚为石中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
——林尔
吴齐印史堪称雄,最好灯光冻下红。
奔浪腾涉侬细语,银钩铁画宜冲锋。
——魏杰
青田灯光冻又名灯明石,微黄纯净细腻,温润柔和,色泽鲜明,坚致细密,半透明,光照下灿若灯辉而故名。灯光冻质雅易刻,产于青田山口一带,与寿山田黄、昌化鸡血被并尊为中国印石之王。
“家有章而顺,室有石而雅”中国印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王勋
此印石质细腻,行刀爽快,或冲或切,皆得心应手。且能刀笔具现,见刀见笔,实为印石之良材。
——周建国
青田石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青田灯光冻又为篆刻者特爱的石材。
其石性细腻松脆而适合篆刻。其色泽温润纯净而使人喜爱。其资源耗竭稀少而极为珍罕。谈论青田灯光冻古今有之。
明屠隆云: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雅,易刻而笔意尽也,今也难得。
明甘呖云:石有数种,灯光冻为最。
邓散木云:灯光石微黄,纯结半透明,坚致细密,价等黄金。
吴湖帆云:世传灯光冻石为石章中至宝。
刻者使用切刀、冲刀均能发挥自如,变化丰富,走刀过后而产生的斑驳石花,使线条有很强的金石味,刀锋显露,苍劲质朴,畅快地表现出笔意刀意。刻边款奏刀时尽其表现书法的线条走势,韵味十足,落刀如落笔,自然爽利,使线条有较强的节奏感。
石不能言最可人,青田灯光冻,篆刻人永远的最爱!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而灯光冻为青田石中的极品,从古至今是镌刻家梦寐以求的稀世珍宝,据传仅产于明代中期且产量极少,其价居诸石之首贵比黄金,流传至今也只能知其名而不见其容了。
《中国印章传奇》第七页如是说:“灯光冻又名‘灯明石’、‘灯光石’,为封门石的一种。”明郎瑛《士修类稿》云:“今天下尽崇州处灯明石,温润可爱。”明屠隆《考簄余事》云:“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雅,易刻而笔意尽也。今也难得。”明甘旸《印章集说》云:“石有数种,灯光冻为最。”邓散木《篆刻学》云:“灯光石微黄,纯洁,半透明,坚致细密,价等黄金。”据山口《林氏宗谱》记载“自官洪洞至此,皆连头岩壁中,凿出上者映灯透亮,统称灯光冻”。可见灯光冻并非产于封门洞一处,但比较少见。沪上印石鉴赏专家袁慧敏兄认为灯光冻石是青田石中最负盛名的珍稀品种,名气如雷贯耳,目前收藏界人士对于灯光冻石的认知状态仅停留在因为明代文人当时对灯光冻石在透明度、冻凝度描述的理解上,如今传世的明坑灯光冻极罕见,故大多数印家都未目睹谜一样的灯光冻石,连博物馆也未见其影!关于青田灯光冻,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慧敏兄还告诉我,2006年秋天,西泠拍卖公司曾经在首届印石专场中拍过一方方去疾旧藏眉伯刻青田灯光冻石章,边款刻有:“旧青田以灯光冻为无上品,近来极罕,收藏家或有之,温润坚静可宝也,眉伯篆并识”。此印外观则是一方旧气十足的老坑青田石章。早年,我曾听陈巨来先生说,灯光冻是印石中的头等好货啊!田黄不稀奇,他从前玩过好多,唯独灯光冻,仅记得在吴湖帆家中看到一块,灯下观之,灿若蜜玉,煌煌熠熠,绝美之石!笔者近读《梅景书屋随笔》,发现吴湖帆先生也对青田灯光冻石大感兴趣,他写道:“世传灯光冻石为石章中至宝。据前人记载每言其神,然所见者皆普通冻石之较明者,窃有惑焉。余历见南北藏家中从未见之,仅凭传说。总之,较田黄冻、田白冻更为罕见名贵”。原来在民国年间,某年夏天,吴湖帆与诸友小聚,一个叫朱镜波的人,从身上摸出一块小石章,问藏石多,又精于印石鉴赏的郭仲易,这是块什么石头?我不识,郭接过印章,左观右看,踌躇再四,后叫大家一起来鉴赏,当时对石章素有研究的陈巨来、钱镜塘、孙帮瑞都在场,众人品味此石,石色金黄,冻如琥珀,石高半寸,纽制并不甚工,众人初步认定这是块罕见的真灯光冻,定为神品之石。边款“月厂”,平斋者,朱镜波别号,这是友人送他的。后来镜波将此石转赠给吴湖帆,湖帆大喜,特作《记真灯光冻石章》小文一篇。
以上是网络所抄,基本也算道尽了灯光冻的背景。灯光冻确实少见,余二十载潜心收罗质纯之青田,小章居多,藏章亦不过千余方。灯光冻仅有二,且一方一扁。皆非大品。按,灯光冻实出青田硬石之夹板内,成因类寿山芙蓉结晶,但成因更酷,芙蓉结晶周边石质地尚软,但青田灯光冻周边皆硬,刀不能下。是乃灯光冻大多小章,罕闻有品大实物。实物观灯光冻非全纯纯色,质较青田诸石为透,色较青田诸石为黄。内有如烟般细雾是乃特征。
但青田灯光冻周边皆硬,刀不能下。是乃灯光冻大多小章,罕闻有品大实物。实物观灯光冻非全纯纯色,质较青田诸石为透,色较青田诸石为黄。内有如烟般细雾是乃特征。》
文彭青田灯光冻巨印真伪辩
作者:姚 政 来源:中藏网专稿发布时间:2013-08-08 浏览次数:820 次
http://www.coant.com.cn/upload/2013/8/815415322.jpg
明·青田灯光冻文彭对印
当一对由中国明代篆刻泰斗文彭刻的青田灯光冻巨印浮出水面时,中国印坛似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将信将疑者居多:400余年来,无数印玺收藏者对文彭印章是梦寐以求,可几人求得?为满足乾隆皇帝的嗜好,清宫里收藏不少当年各地官员上贡的文彭印,可惜多为赝品(现故宫专家语);笔者拿此印给浙江青田石博物馆馆长看,他竟然看不懂这石料。那么,这对巨印究竟是真是伪?
(一)
文彭(1497-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代吴门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之长子,家学渊博,能诗能文。画墨竹,老笔纵横;画山水,苍郁似吴镇(元朝人,号梅花道人),善行草、篆书,对印学、古文字学都有较深的造诣。文彭是振兴明清流派印章的先锋。在明代印坛杂芜的情况下,力矫时弊,追踪秦汉印章的精髓,并渗入了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高举拨乱反正的大旗,使秦汉后过于冷清的印坛又变得生机勃勃。文彭是一代印学宗师,对篆刻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清初周亮工《印人传》:“论印之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明史.文苑传》:“(文)彭(文)嘉并工书画篆刻。”这是封建时代的正史对文人治印的第一次正式记载。
文彭自幼跟父亲文徵明学印,年轻时亦给唐寅刻过印。清人钱杜说:“唐解元印亦三桥笔”。文彭以青田灯光冻石治印,书有记载。明末吴名世《翰苑印林》序云:“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行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令人忘刀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故文寿承以书名家,创法用石,实为宗匠。”周亮工《印人传》云:“余闻国博在南监时,过西虹桥,见一蹇衙驮两筐石,老髯覆肩两筐随后,与市肆互诟,公询之,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衙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遂惊公。公睨视久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论印绝句》中亦有赞:“鸥波亭子一灯明,籀篆精祥著墨兵,直祖南唐徐氏法,传衣阅世得文彭。”文彭“因其采用灯光冻石刻印,促进了当时石章入印的流行,被后世尊为明代流派篆刻的开山之祖”(上海博物馆语)。文彭究竟何时亲自动手治印,史书无明确记载,笔者所见文彭最早的印作是29岁刻的。文彭任南京国子监博士时已72岁高龄,5年后过世,人到暮年才治印,短短几年中成为开山鼻祖不容易不现实。显然周亮工所说的“余闻”确实是传闻,毕竟两人相隔百余年,但它从侧面反映文彭曾大量用青田灯光冻石为原材料治印。青田石质相对松软理疏,有了这一物质条件,文人可以自己动手,参与篆刻的全过程,时空上可随心所欲,尽兴尽情尽才。从文彭用石材自己操刀刻印起,带动了当时的书画家纷纷操刀治石,追随者众,从此灯光冻石身价日增,最后竟比黄金还贵。
(二)
古人对灯光石有极高评价,它产地在浙江青田县南方山山口一带。明代屠隆《考磐余事》:“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笔意得尽也,今亦难得。”明代甘晹《印章集说》载:“石有数种,灯光为最,其俱润泽有光,别有一种笔意丰神,即金玉难优劣之也。”青田灯光冻石在灯光映照下晶莹可爱,呈半透明状,犹如凝脂。产量极少,康熙年已绝采,故最为名贵。自宋朝以来,青田灯光冻石就是官场馈赠礼品。元明两代,人们用其做饰品,起代金银、美玉之材料。如今,灯光石已很难被人见到。正如许传播先生(当代篆刻家、中国煤炭收藏家协会主席)在《粗谈印石》中所言:“物以稀为贵:田黄石虽然又稀又贵,但在国内外找几百块像样的田黄不是太难的事。但是,时下想找到几块真正的灯光冻却是难上难。”
乾隆四十九年(1784)第六次南巡在杭州时,偶尔得到文徵明、文彭、何震遗章,带回北京后放在静怡轩中时常把玩。乾隆极为推崇文彭印章,认为其印“佳文”、“佳篆”、“佳石”融为一体。后留心收集,两三年内得十多方,其中一方青田石章“光风霁月”朱文印,长3.8厘米,宽3.1厘米,高6.1厘米,边款为“嘉靖乙卯四月茂苑文彭”。乾隆视之为珍宝,特令配一精制的紫檀木匣,在印匣四周分别刻有乾隆与大臣和珅,董诰,梁国治的诗作。乾隆题诗云:“光风以为瑞,霁月以为倪。闻之山谷黄,曾称周濂溪。寿承笔于印,襟怀坦白古与稽。欲以喻德章,宁因玩物题。”
(三)
笔者收藏的这对文彭巨印均高16.2厘米,宽7厘米,印面呈正方形,一朱一白。朱文为“我已定交木上座”,篆书。白文为“文章不求百年老”,篆书。印章上方刻有行书款的“我已定交木上座,三桥题”,和“文章不求百年老,文彭刊”。刻在小方块内,四周刻有海水纹图案。
边款内容丰富。有文彭的双刀边款,极漂亮流畅的行书:“印学源于秦汉今人仿之者益盛皆无创意余做边铭并无哗众取宠之心实乃古人用金铜玉类做玺凭信之用今得之浙石用刀适宜可随兴所至而快意也辛丑荷月长洲文彭制”。
还有六面边款为:
一、飘逸劲健 梓邨
二、文公神品印遗珍 竹垞题识(朱)
三、三桥遗迹文坛首珍 金农题
四、文公巨印金石之宗边铭新意创一代印派始祖叹服也 之谦题
五、文博国公巨印珍品 昌硕题识(缶)
六、吴咨审定
巨印包浆温润,灯下晶莹剔透,有玉质感。颜色上半段似白果青,下半段似青非青,似黄非黄,似黑非黑。印面周边栏有破损之处,边款上方均刻有简单的图案纹饰。
(四)
文彭时代还没有辑拓自刻印成谱的风气,他未能留下印谱,加之名声大,后世历代托名作伪的印章就多。尤其是乾隆皇帝喜好文彭印,各地官员投其所好,于是伪造文彭的印作大量出现。“赝鼎遍天下,俗至不可医。”现在北京故宫里还藏有不少当年进贡的文彭伪印,但没有一方是青田灯光冻的石材。笔者收藏的文彭青田灯光冻巨印由中国篆刻界的泰斗沙曼翁老先生亲自鉴定。沙曼翁全名爱新觉罗·曼翁,生于1916年,满族人,曾任东吴印社、中泠印社、彭城印社名誉社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书协名誉主席。1991年出版有《沙曼翁书画篆刻集》。书法酷爱褚遂良,印宗秦汉。稍长,临王羲之行草,学石鼓、钟鼎文,旁涉汉碑、秦诏版、甲骨文、简牍。30岁后投虞山肖迢翁(蜕庵)为师,学篆书、汉隶及中国文字学,纵览历代碑帖,曾多次在海内外举行个人书画篆刻展。2003年春,当他得知有文彭巨印惊现苏州,不顾88岁的高龄,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办公室,捧着文彭的巨印,兴奋不已。沙老说:“我一辈子在找文彭的印,没想到今天真的见到了,太高兴了,太高兴了。”他和女儿一起捧着巨印照了相。回家后他欣然提笔:
“
篆刻印章远溯春秋盛于秦汉,秦曰玺,文用金文,汉曰印,文用缪篆。时代不同,称谓各异,明清皆曰印或章。初以金银铜铁等作印材,官私玺印者皆为权力或取信之物。六朝以降,官私印章新意迭出,元末王冕创以花乳石田黄石刻印贻人,厥为罕见之品,影响士林后嗣,每以石质佳者取而代之。四百余年至今,印坛诸家能在方寸间充分表达各自意境与风格,石材功莫大焉。今得见两罍轩主吴云秘传文彭巨印,实为奇罕之物。视为老坑灯光冻,有黑鳝,青田,黄鹅,白果青等,质地细密,宝光温润。此石材自清康熙后已绝采,其印面峭厉而务浑融,诚如秀水朱竹垞先生所云:“几如刻玉用神刀,后辈难得其精妙。”此等罕物得见,幸甚幸甚,爰以题记。癸末年春月,曼翁书于吴门松竹堂,年八十又八(印)曼翁长寿”。
文彭在印坛的地位是公认的,但一个“领袖”式的人物,一个吴门流派的开创者,绝不是靠几枚名章就能确立起来的。晚清魏锡曾在《书赖古堂残谱后》中说:“文国博朱谱残。余所见国博印,独其诗笺押尾'文彭之印'、'文寿承氏'两印真身。”文彭一生究竟刻了多少印,大概已永远不会有准确的数字。但有一个基本的史实,即他用灯光石作原材料,刻出不少印章;都说文彭假印无数,不知都是用何种石材所刻,如果按明代屠隆之说“灯光石今亦难得”,或按沙曼翁先生所说:“此种石材康熙后已绝采”,那么文彭印章的真伪先从石材来鉴定就相对简单了。从篆刻风格上看,沙老说:“其印面去峭厉而务浑融,诚如秀水朱竹垞先生所云:几如刻玉用神刀,后辈难得其精妙”。沙老充分肯定了文彭的水平。文彭边款上的行书流云似水,何等精湛。收集文彭的墨迹,进行反复对比,不能说如出一辙,而确实是出自一人之手。从边款上考证。此对巨印上有八面边款,除两面是由文彭自刻,其余六面由梓邨、朱竹垞、金农、赵之谦、吴昌硕、吴咨所题。六人均为篆刻大家,虽风格各异,但每人流传的印迹不少,可分别比对。放印章的木盒由杨澥所刻。杨澥,号龙石,晚年以正书隶书作边款,有“江南第一名手”之誉。木盒盖上刻有“文博国公真迹印遗珍道光十七年吴江龙石题”。木盒为酸枝木,包浆自然。字体为端庄秀丽的楷书。文彭巨印能传至今,应经历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家族继承,文彭去世后,传子,子传孙……二是19世纪中叶,印章被苏州知府吴云得到,吴云后人一直保存到近年。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秘传原则。沙老说:“吴云秘传文彭巨印”。显然沙老在苏州生活几十年,深知苏州人的性格。可以这样假设:文彭之父文徵明,名扬天下,大量作品被各级官员进贡了朝廷,文家未必满意。故文彭刻印的经典之作,一般不再张扬。而文徵明家族极有教养,人丁兴旺,仅后人中从事书画篆刻和收藏的就有30余人。文彭去世后,社会很快进入明末,兵荒马乱,汉人反清情绪甚浓,故多年秘藏,除特别好友来,才能看一眼,并保证不得外传。
(五)
文彭印章名扬四海,从古人记载看,明人王野称文彭“以天韵胜”;李流芳说他“颇知追踪秦汉”;清代篆刻家丁敬诗作说:“三桥制作允儒流,步骤安祥意趣道”。据沈野《印谈》载“文国博刻石章完,必置之椟中,令童子尽日摇之”,使边栏破损。文彭以典雅穆肃的印文,再饰以剥蚀古朴的边栏,使印章有浓郁的金石气韵。“三桥名较雪渔高,玉筯神余秋兔毫,后辈许(容)程(遂)皆绝妙,几如刻髓用芦刀。”(《中国古代美术丛书》第10册、黄宾虹主编)。当代篆刻家杨邦俊先生在《源远流长的篆刻艺术》一书中说,“印章的边款艺术是在明代形成的,文彭是双刀边款”。文彭印章的特点是“安逸典雅,静穆清丽,运刀古朴,边栏破损。”宋大雍说:“对待它的最佳办法是从它的边款着手,找出文彭书法真迹的差异。晚清民国间,其边款皆以单刀书出之。它的破绽为单刀款及文彭以后才有。文彭从不在边款上作隶书。”
文彭巨印的问世,是中国篆刻史收藏史上的一件喜事,它填补了空白,为研究文彭的篆刻经历提供了实物。它再次证明,大量的文物精品在民间》》》
《》六名人边款文彭巨印现身中拍国际
2010-10-30 16:10 共计115次阅读 来源:雅昌艺术网作者吴悠赞 0我有话说小中
分享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d3569651ef68e4d4c432e1aa1d17d7e7/5b074b696ebd39f04ebd2c60bcdebef3/==ZwpwLmIyMjUxMTMwMDAxMTIwLzMwLTEwLTEwMD8yMC0xMCAxMjMvd35lL2Vid29jcydlYWltZG9hbGVwL3V0bmMudHFybm5jdyd3L3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文彭肖像
千载难逢、千真万确的一记尤物即将现身拍场!它为石印篆刻鼻祖文彭所治,同时集金农、赵之谦、吴昌硕、吴咨、竹垞、梓邨六位名家的墨宝于一体;取康熙年间已绝产的青田灯光冻石为材;高16.2厘米,宽7厘米,比起一般规格印章来说,可谓巨印!且经篆刻界泰斗沙曼翁老先生亲自鉴赏肯定,集万千珍宠于一身,印中至珍非此莫属啊!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d3569651ef68e4d4c432e1aa1d17d7e7/15cd58a176fb83133b782dcd46755986/BnanYuNzEwNDUxMTBfMzAtMTAtMTIwLzMwLTEwLTEwMD8yMC0xMCAxMjMvd35lL2Vid29jcydlYWltZG9hbGVwL3V0bmMudHFybm5jdyd3L3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青田灯光冻石 高16.2厘米 宽7厘米
石印藏于一红木方盒内,盒面上标有“吴郡珍宝 文公遗迹---吴江杨解”字样。杨解是道光年间江南篆刻第一名手,以刀工圆润,痕深,别具一格而著称于世。
观对印,印首皆为双方框,外框内四周刻有螭龙纹图案,其中一枚,印首内框刻有行书“我已定交木上座,三桥题”,与之对应,印面呈正方形朱文篆书“我已定交木上座”。边款名人印跋分别为位列“扬州八怪”之首的大家金农所题“三桥遗迹文坛首珍”、竹垞(朱彝尊)题“文公神品印遗珍”,还有梓邨(章必淳)题“飘逸劲健 ”。
印一之印顶及印文: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8c8c6e0e16e4c1ec7d08276edcfc1fa3/c=cG5qNyM1Njk5XzU0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印一四边款: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0a0d5b989f78bced5531ff9795208cee/c=cG5qMyA5MDYxXzU1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文彭自提边款 金农边款提跋 竹垞边款提跋 梓邨边款提跋
另一刊,与之对应,印面呈正方形白文篆书“文章不求百年老”。同样,印章边款也是内容丰富,有清代篆刻治印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赵之谦所题
“文公巨印金石之宗边铭新意创一代印派始祖叹服也”印跋,还有吴昌硕题“文博国公巨印珍品”以及吴咨题“吴咨审定”边款印跋。
印二之印顶及印文: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ad52ea5973f527ced4d6ab31263a2ae5/c=cG5qNiA4NzMzXzU2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印二四边款: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2d4e9bc36980ec3e0b037b01838babf2/c=cG5qMSM1NDk3XzU3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文彭自提边款 赵之谦边款提跋 吴昌硕边款提跋 吴咨边款提跋
此外,此印边款正面还刻有文彭的双刀边款,极漂亮流畅的行书:“印学源于秦汉今人仿之者益盛皆无创意余做边铭并无哗众取宠之心实乃古人用金铜玉,类做玺凭信之用今得之浙石用刀适宜可随兴所至而快意也辛丑荷月长洲文彭制”。整句笔势飞动,秀美而有逸趣,可以看得出是先在石面上书写行楷书,再依用双刀刻成,符合史书中记载的文彭刻印风格。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fc2413d8c06ee7b4013f0f1098972639/c=cG5qMSgwNTcxXzU4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文彭亲题边款
金科玉律之大成
明代文彭文三桥,乃是文人篆刻的开山祖师。文彭治印之法,已被后人奉为“金科玉律”。这位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在篆刻艺术上开宗立派,采用青田冻石刻印,首创印章边款,主张篆刻必须精通六书,才能入印,改变了元代以来板滞纤弱的弊病,开创了文人自篆自刻与书、画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振兴明清流派印章的先锋,使秦汉后过于冷清的印坛又变得生机勃勃。他开倡明清篆刻的风气,曾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以后篆刻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功莫大焉,后人称“吴门派”,影响深远。
文彭对于篆刻艺术的杰出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也难怪乾隆赞文彭治印道:“三桥铁笔法,创古足垂今”、
“曾无斧凿少留痕”。小小刻刀在文彭手中挥洒自如,毫无刀削斧凿之迹,使人见之如读一首好诗,看一幅好画一样,感到心旷神怡。文彭之治印,被乾隆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但文彭治印流传至今能被确认者极罕。
千宠万爱共鉴印
当这对宝印从盒中取出捧于于手心时,文彭二字的震摄感犹如让观者捧着两颗狂跳不已的心房,再且细细观察之时,又仿佛参与了一场穿越时光的盛宴,惊鸿四座!神当邮差,这对印章曾游走于五候七贵,汲取了众大家之仙灵:它竟同时兼有金农、赵之谦、吴昌硕、吴咨、竹垞、梓邨六位大家的边款,试想六大名家皆叹服之物,又将令多少芸芸众生之人折腰呢?众所周知,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金农由于天性散淡,传世作品数量少之又少,此印存有其书法,真是难能可贵;赵之谦大师在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并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吴昌硕也称得上是印坛领袖,是名满天下的大家呀!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六大家笔迹庄重典雅,凝练稳健。通过他们的刻款,可以看出,此印在明末以后,常有出现在名家手中辗转,且为当时才俊所爱重,流传有序。迄今为止,从没见有哪枚治印能集如此多宠爱于一身,可谓印史上独一无二的极品,世所罕见。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4dab760b1cc1baa51ed556b2a8234d16/c=cG5qMig1MDIwXzU5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金农边款题跋 赵之谦边款题跋 吴昌硕边款题跋
创古垂今载佳石
此对巨印包浆厚重,石质温润,灯下晶莹剔透,富玉质感。颜色上半段似白果青,下半段似青非青,似黄非黄,似黑非黑,五彩斑斓。说文彭此印品“最为珍贵”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此印石质为“青田灯光石”。乾隆称文彭治印
“佳文”、“佳篆”、“佳石”融为一体,此“佳石”就是指取康熙年间已绝产的青田灯光石。
遥想当年文彭将路边老者四筐五彩缤纷的青田石全部买下来时,疏不知自己正与雕刻奇石有着一场千古传奇的交会机缘。时闻该石“为女娲补天遗石所变,远古时下凡到青田”,只是故事,一笑了之。等到反复试刀后便如获至宝:此石硬软适度,温润如玉,可雕可刻。文彭遂言:“青田石最宜篆刻”!顷刻,青田石艳传四方,独占印坛风光,许多篆刻家争选青田石为印材,从此宣告了铜印、牙印时代的结束。因为青田石质相对松软理疏,文人可以自己动手,参与篆刻的全过程,时空上可随心所欲,尽兴尽情尽才,于是从文彭用石材自己操刀刻印之日起,带动了当时的众多书画家纷纷操刀治石,有明代著名篆刻家朱简描述:“自三桥下,无不从斯、籀,字字秦汉,猗欤盛哉!”
古人对青田灯光石有极高评价,它产地在浙江青田县南方山山口一带。明代屠隆《考磐余事》:“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笔意得尽也,今亦难得。”青田灯光冻石在灯光映照下晶莹可爱,呈半透明状,犹如凝脂。产量极少,康熙年已绝采,故最为名贵。自宋朝以来,青田灯光冻石就是官场馈赠礼品。由于追随者众,青田灯光冻石身价日增,最后竟比黄金还贵。如今,灯光石已很难被人见到,正如许传播先生(当代篆刻家、中国煤炭收藏家协会主席)在《粗谈印石》中所言:“物以稀为贵:田黄石虽然又稀又贵,但在国内外找几百块像样的田黄不是太难的事。但是,时下想找到几块真正的灯光冻却是难上难。”
九十泰斗看星霜
文彭以后,印学大发展,四百年多来,影响遍及海内外。但文彭印作,传世极为稀少,如此巨印,更是少之又少。此印请至中拍国际之前,已由中国当代篆刻界的泰斗沙曼翁老先生亲自鉴赏并经老人肯定。沙曼翁全名爱新觉罗?曼翁,生于1916年,满族人。曾任东吴印社、中泠印社、彭城印社名誉社长,多次在海内外举行个人书画篆刻展。沙曼翁是当今书坛屈指可数的名宿,他倾毕生精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对中国文字学、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绘画乃至茶道、佛学的参悟均臻自然之境。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de4af0e67c9fa49850f5b4f8b513a879/c=cG5qNCg0MjkzXzYw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中国当代篆刻界泰斗沙曼翁老先生与巨印合照
沙曼翁得知此文彭巨印惊现于世时,曾不顾88岁的高龄,登门以求一见。沙老说:“我一辈子在找文彭的印,没想到今天真的见到了,太高兴了,太高兴了。”遂欣然提笔:“今得见文彭巨印,实为奇罕之物。视为老坑灯光冻,有黑鳝,青田,黄鹅,白果青等,质地细密,宝光温润。此石材自清康熙后已绝采,其印面峭厉而务浑融,诚如秀水朱竹垞先生所云:‘几如刻玉用神刀,后辈难得其精妙。’此等罕物得见,幸甚幸甚,爰以题记。癸末年春月,曼翁书于吴门松竹堂,年八十又八(印)曼翁长寿”。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64310a8ad442e20a56ee3476c8ad530b/c=cG5qMyE4NzgwXzYx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沙曼翁老先生亲笔鉴定证书
后世历代托文彭之名作伪的印章很多。尤其是乾隆皇帝喜好文彭印,各地官员投其所好,伪造印作大量出现。“赝鼎遍天下,俗至不可医。”现在北京故宫里还藏有不少当年进贡的文彭伪印,但没有一方是青田灯光冻的石材。明末清初的伪作印石放到今天来看可视为旧仿,镌刻细腻,仿制的程度也比较高,但我们注意此印的边款,将它的字迹、落款、布局乃至运刀方法,与文彭真迹相比,文彭的书法根底浑厚,一般的书家刻手岂能望其项背?况金农、赵之谦、吴昌硕、吴咨、竹垞、梓邨六位大家的边款题字亦有其存世墨宝可咨以佐证。清末民国时期的赝品,作伪者大多是商人,他们一般都先将青田石做旧(即在炭火中煨烤,使其表皮发黑、细裂纹累累),所仿文彭得边款多以单刀隶书出之。但是,实际上文彭在边款上从不作隶书,篆刻边款也不用单刀法(单刀法系文彭之后何震所创),此可谓真印。
中拍捧印觅知音
再观此印,印文平直中微显弧意,体势稳健,笔势飞动,雍容华贵,气息纯正而又充满灵气,可谓古朴秀润,尽得风流。文彭虽为一代宗师,但我们对其在印学方面的艺术成就却所知甚少,这不能不说是明清篆刻史研究中的一桩缺憾。现在这对巨印的面世,给了我们直面文彭艺术成就的实物,对其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可以通过此巨印给予更为接近真实的评价,加之六大家之边款字句,此巨印再现中拍,可谓中国篆刻史收藏史上的一件喜事!
感谢上苍让吾等与之交会,面对此印,肃然起敬。人生得一印,足矣。
此物将在中拍国际五周年庆典拍卖会面众。
预展时间:11月25-26日
拍卖时间:27-28日
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
六名人边款文彭巨印现身中拍国际
2010-10-30 16:10 共计115次阅读 来源:雅昌艺术网作者吴悠赞 0我有话说小中
分享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d3569651ef68e4d4c432e1aa1d17d7e7/5b074b696ebd39f04ebd2c60bcdebef3/==ZwpwLmIyMjUxMTMwMDAxMTIwLzMwLTEwLTEwMD8yMC0xMCAxMjMvd35lL2Vid29jcydlYWltZG9hbGVwL3V0bmMudHFybm5jdyd3L3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文彭肖像
千载难逢、千真万确的一记尤物即将现身拍场!它为石印篆刻鼻祖文彭所治,同时集金农、赵之谦、吴昌硕、吴咨、竹垞、梓邨六位名家的墨宝于一体;取康熙年间已绝产的青田灯光冻石为材;高16.2厘米,宽7厘米,比起一般规格印章来说,可谓巨印!且经篆刻界泰斗沙曼翁老先生亲自鉴赏肯定,集万千珍宠于一身,印中至珍非此莫属啊!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d3569651ef68e4d4c432e1aa1d17d7e7/15cd58a176fb83133b782dcd46755986/BnanYuNzEwNDUxMTBfMzAtMTAtMTIwLzMwLTEwLTEwMD8yMC0xMCAxMjMvd35lL2Vid29jcydlYWltZG9hbGVwL3V0bmMudHFybm5jdyd3L3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青田灯光冻石 高16.2厘米 宽7厘米
石印藏于一红木方盒内,盒面上标有“吴郡珍宝 文公遗迹---吴江杨解”字样。杨解是道光年间江南篆刻第一名手,以刀工圆润,痕深,别具一格而著称于世。
观对印,印首皆为双方框,外框内四周刻有螭龙纹图案,其中一枚,印首内框刻有行书“我已定交木上座,三桥题”,与之对应,印面呈正方形朱文篆书“我已定交木上座”。边款名人印跋分别为位列“扬州八怪”之首的大家金农所题“三桥遗迹文坛首珍”、竹垞(朱彝尊)题“文公神品印遗珍”,还有梓邨(章必淳)题“飘逸劲健 ”。
印一之印顶及印文: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8c8c6e0e16e4c1ec7d08276edcfc1fa3/c=cG5qNyM1Njk5XzU0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印一四边款: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0a0d5b989f78bced5531ff9795208cee/c=cG5qMyA5MDYxXzU1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文彭自提边款 金农边款提跋 竹垞边款提跋 梓邨边款提跋
另一刊,与之对应,印面呈正方形白文篆书“文章不求百年老”。同样,印章边款也是内容丰富,有清代篆刻治印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赵之谦所题
“文公巨印金石之宗边铭新意创一代印派始祖叹服也”印跋,还有吴昌硕题“文博国公巨印珍品”以及吴咨题“吴咨审定”边款印跋。
印二之印顶及印文: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ad52ea5973f527ced4d6ab31263a2ae5/c=cG5qNiA4NzMzXzU2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印二四边款: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2d4e9bc36980ec3e0b037b01838babf2/c=cG5qMSM1NDk3XzU3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文彭自提边款 赵之谦边款提跋 吴昌硕边款提跋 吴咨边款提跋
此外,此印边款正面还刻有文彭的双刀边款,极漂亮流畅的行书:“印学源于秦汉今人仿之者益盛皆无创意余做边铭并无哗众取宠之心实乃古人用金铜玉,类做玺凭信之用今得之浙石用刀适宜可随兴所至而快意也辛丑荷月长洲文彭制”。整句笔势飞动,秀美而有逸趣,可以看得出是先在石面上书写行楷书,再依用双刀刻成,符合史书中记载的文彭刻印风格。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fc2413d8c06ee7b4013f0f1098972639/c=cG5qMSgwNTcxXzU4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文彭亲题边款
金科玉律之大成
明代文彭文三桥,乃是文人篆刻的开山祖师。文彭治印之法,已被后人奉为“金科玉律”。这位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在篆刻艺术上开宗立派,采用青田冻石刻印,首创印章边款,主张篆刻必须精通六书,才能入印,改变了元代以来板滞纤弱的弊病,开创了文人自篆自刻与书、画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振兴明清流派印章的先锋,使秦汉后过于冷清的印坛又变得生机勃勃。他开倡明清篆刻的风气,曾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以后篆刻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功莫大焉,后人称“吴门派”,影响深远。
文彭对于篆刻艺术的杰出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也难怪乾隆赞文彭治印道:“三桥铁笔法,创古足垂今”、
“曾无斧凿少留痕”。小小刻刀在文彭手中挥洒自如,毫无刀削斧凿之迹,使人见之如读一首好诗,看一幅好画一样,感到心旷神怡。文彭之治印,被乾隆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但文彭治印流传至今能被确认者极罕。
千宠万爱共鉴印
当这对宝印从盒中取出捧于于手心时,文彭二字的震摄感犹如让观者捧着两颗狂跳不已的心房,再且细细观察之时,又仿佛参与了一场穿越时光的盛宴,惊鸿四座!神当邮差,这对印章曾游走于五候七贵,汲取了众大家之仙灵:它竟同时兼有金农、赵之谦、吴昌硕、吴咨、竹垞、梓邨六位大家的边款,试想六大名家皆叹服之物,又将令多少芸芸众生之人折腰呢?众所周知,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金农由于天性散淡,传世作品数量少之又少,此印存有其书法,真是难能可贵;赵之谦大师在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并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吴昌硕也称得上是印坛领袖,是名满天下的大家呀!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六大家笔迹庄重典雅,凝练稳健。通过他们的刻款,可以看出,此印在明末以后,常有出现在名家手中辗转,且为当时才俊所爱重,流传有序。迄今为止,从没见有哪枚治印能集如此多宠爱于一身,可谓印史上独一无二的极品,世所罕见。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4dab760b1cc1baa51ed556b2a8234d16/c=cG5qMig1MDIwXzU5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金农边款题跋 赵之谦边款题跋 吴昌硕边款题跋
创古垂今载佳石
此对巨印包浆厚重,石质温润,灯下晶莹剔透,富玉质感。颜色上半段似白果青,下半段似青非青,似黄非黄,似黑非黑,五彩斑斓。说文彭此印品“最为珍贵”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此印石质为“青田灯光石”。乾隆称文彭治印
“佳文”、“佳篆”、“佳石”融为一体,此“佳石”就是指取康熙年间已绝产的青田灯光石。
遥想当年文彭将路边老者四筐五彩缤纷的青田石全部买下来时,疏不知自己正与雕刻奇石有着一场千古传奇的交会机缘。时闻该石“为女娲补天遗石所变,远古时下凡到青田”,只是故事,一笑了之。等到反复试刀后便如获至宝:此石硬软适度,温润如玉,可雕可刻。文彭遂言:“青田石最宜篆刻”!顷刻,青田石艳传四方,独占印坛风光,许多篆刻家争选青田石为印材,从此宣告了铜印、牙印时代的结束。因为青田石质相对松软理疏,文人可以自己动手,参与篆刻的全过程,时空上可随心所欲,尽兴尽情尽才,于是从文彭用石材自己操刀刻印之日起,带动了当时的众多书画家纷纷操刀治石,有明代著名篆刻家朱简描述:“自三桥下,无不从斯、籀,字字秦汉,猗欤盛哉!”
古人对青田灯光石有极高评价,它产地在浙江青田县南方山山口一带。明代屠隆《考磐余事》:“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笔意得尽也,今亦难得。”青田灯光冻石在灯光映照下晶莹可爱,呈半透明状,犹如凝脂。产量极少,康熙年已绝采,故最为名贵。自宋朝以来,青田灯光冻石就是官场馈赠礼品。由于追随者众,青田灯光冻石身价日增,最后竟比黄金还贵。如今,灯光石已很难被人见到,正如许传播先生(当代篆刻家、中国煤炭收藏家协会主席)在《粗谈印石》中所言:“物以稀为贵:田黄石虽然又稀又贵,但在国内外找几百块像样的田黄不是太难的事。但是,时下想找到几块真正的灯光冻却是难上难。”
九十泰斗看星霜
文彭以后,印学大发展,四百年多来,影响遍及海内外。但文彭印作,传世极为稀少,如此巨印,更是少之又少。此印请至中拍国际之前,已由中国当代篆刻界的泰斗沙曼翁老先生亲自鉴赏并经老人肯定。沙曼翁全名爱新觉罗?曼翁,生于1916年,满族人。曾任东吴印社、中泠印社、彭城印社名誉社长,多次在海内外举行个人书画篆刻展。沙曼翁是当今书坛屈指可数的名宿,他倾毕生精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对中国文字学、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绘画乃至茶道、佛学的参悟均臻自然之境。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de4af0e67c9fa49850f5b4f8b513a879/c=cG5qNCg0MjkzXzYw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中国当代篆刻界泰斗沙曼翁老先生与巨印合照
沙曼翁得知此文彭巨印惊现于世时,曾不顾88岁的高龄,登门以求一见。沙老说:“我一辈子在找文彭的印,没想到今天真的见到了,太高兴了,太高兴了。”遂欣然提笔:“今得见文彭巨印,实为奇罕之物。视为老坑灯光冻,有黑鳝,青田,黄鹅,白果青等,质地细密,宝光温润。此石材自清康熙后已绝采,其印面峭厉而务浑融,诚如秀水朱竹垞先生所云:‘几如刻玉用神刀,后辈难得其精妙。’此等罕物得见,幸甚幸甚,爰以题记。癸末年春月,曼翁书于吴门松竹堂,年八十又八(印)曼翁长寿”。
http://img4.artxun.com/pictures/4b03859cbf6ab29f1a0f0d496a8ba8da/64310a8ad442e20a56ee3476c8ad530b/c=cG5qMyE4NzgwXzYxOTk2OT8zOS82OS85My8wMCMvaW9wbi5jbSNvLm9sam56ZyltL2ovcDR0aH/thumbnail_400_400.jpg
沙曼翁老先生亲笔鉴定证书
后世历代托文彭之名作伪的印章很多。尤其是乾隆皇帝喜好文彭印,各地官员投其所好,伪造印作大量出现。“赝鼎遍天下,俗至不可医。”现在北京故宫里还藏有不少当年进贡的文彭伪印,但没有一方是青田灯光冻的石材。明末清初的伪作印石放到今天来看可视为旧仿,镌刻细腻,仿制的程度也比较高,但我们注意此印的边款,将它的字迹、落款、布局乃至运刀方法,与文彭真迹相比,文彭的书法根底浑厚,一般的书家刻手岂能望其项背?况金农、赵之谦、吴昌硕、吴咨、竹垞、梓邨六位大家的边款题字亦有其存世墨宝可咨以佐证。清末民国时期的赝品,作伪者大多是商人,他们一般都先将青田石做旧(即在炭火中煨烤,使其表皮发黑、细裂纹累累),所仿文彭得边款多以单刀隶书出之。但是,实际上文彭在边款上从不作隶书,篆刻边款也不用单刀法(单刀法系文彭之后何震所创),此可谓真印。
中拍捧印觅知音
再观此印,印文平直中微显弧意,体势稳健,笔势飞动,雍容华贵,气息纯正而又充满灵气,可谓古朴秀润,尽得风流。文彭虽为一代宗师,但我们对其在印学方面的艺术成就却所知甚少,这不能不说是明清篆刻史研究中的一桩缺憾。现在这对巨印的面世,给了我们直面文彭艺术成就的实物,对其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可以通过此巨印给予更为接近真实的评价,加之六大家之边款字句,此巨印再现中拍,可谓中国篆刻史收藏史上的一件喜事!
感谢上苍让吾等与之交会,面对此印,肃然起敬。人生得一印,足矣。
此物将在中拍国际五周年庆典拍卖会面众。
预展时间:11月25-26日
拍卖时间:27-28日
地点:北京亮马河大厦
》》
文彭青田灯光冻巨印真伪辩
作者:姚政日期:2017年2月19日
00:25
当一对由中国明代篆刻泰斗文彭刻的青田灯光冻巨印浮出水面时,中国印坛似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将信将疑者居多:400余年来,无数印玺收藏者对文彭印章是梦寐以求,可几人求得?为满足乾隆皇帝的嗜好,清宫里收藏不少当年各地官员上贡的文彭印,可惜多为赝品(现故宫专家语);笔者拿此印给浙江青田石博物馆馆长看,他竟然看不懂这石料。那么,这对巨印究竟是真是伪?
(一)
文彭(1497-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代吴门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之长子,家学渊博,能诗能文。画墨竹,老笔纵横;画山水,苍郁似吴镇(元朝人,号梅花道人),善行草、篆书,对印学、古文字学都有较深的造诣。文彭是振兴明清流派印章的先锋。在明代印坛杂芜的情况下,力矫时弊,追踪秦汉印章的精髓,并渗入了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高举拨乱反正的大旗,使秦汉后过于冷清的印坛又变得生机勃勃。文彭是一代印学宗师,对篆刻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清初周亮工《印人传》:“论印之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明史.文苑传》:“(文)彭(文)嘉并工书画篆刻。”这是封建时代的正史对文人治印的第一次正式记载。
文彭自幼跟父亲文徵明学印,年轻时亦给唐寅刻过印。清人钱杜说:“唐解元印亦三桥笔”。文彭以青田灯光冻石治印,书有记载。明末吴名世《翰苑印林》序云:“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行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令人忘刀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故文寿承以书名家,创法用石,实为宗匠。”周亮工《印人传》云:“余闻国博在南监时,过西虹桥,见一蹇衙驮两筐石,老髯覆肩两筐随后,与市肆互诟,公询之,曰:此家允我买石,石从江上来,蹇衙与负者须少力资,乃固不与,遂惊公。公睨视久之,曰:勿争,我与尔值,且倍力资。公遂得四筐石,解之即今所谓灯光也,下者亦近所称老坑。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论印绝句》中亦有赞:“鸥波亭子一灯明,籀篆精祥著墨兵,直祖南唐徐氏法,传衣阅世得文彭。”文彭“因其采用灯光冻石刻印,促进了当时石章入印的流行,被后世尊为明代流派篆刻的开山之祖”(上海博物馆语)。文彭究竟何时亲自动手治印,史书无明确记载,笔者所见文彭最早的印作是29岁刻的。文彭任南京国子监博士时已72岁高龄,5年后过世,人到暮年才治印,短短几年中成为开山鼻祖不容易不现实。显然周亮工所说的“余闻”确实是传闻,毕竟两人相隔百余年,但它从侧面反映文彭曾大量用青田灯光冻石为原材料治印。青田石质相对松软理疏,有了这一物质条件,文人可以自己动手,参与篆刻的全过程,时空上可随心所欲,尽兴尽情尽才。从文彭用石材自己操刀刻印起,带动了当时的书画家纷纷操刀治石,追随者众,从此灯光冻石身价日增,最后竟比黄金还贵。
(二)
古人对灯光石有极高评价,它产地在浙江青田县南方山山口一带。明代屠隆《考磐余事》:“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笔意得尽也,今亦难得。”明代甘晹《印章集说》载:“石有数种,灯光为最,其俱润泽有光,别有一种笔意丰神,即金玉难优劣之也。”青田灯光冻石在灯光映照下晶莹可爱,呈半透明状,犹如凝脂。产量极少,康熙年已绝采,故最为名贵。自宋朝以来,青田灯光冻石就是官场馈赠礼品。元明两代,人们用其做饰品,起代金银、美玉之材料。如今,灯光石已很难被人见到。正如许传播先生(当代篆刻家、中国煤炭收藏家协会主席)在《粗谈印石》中所言:“物以稀为贵:田黄石虽然又稀又贵,但在国内外找几百块像样的田黄不是太难的事。但是,时下想找到几块真正的灯光冻却是难上难。”
乾隆四十九年(1784)第六次南巡在杭州时,偶尔得到文徵明、文彭、何震遗章,带回北京后放在静怡轩中时常把玩。乾隆极为推崇文彭印章,认为其印“佳文”、“佳篆”、“佳石”融为一体。后留心收集,两三年内得十多方,其中一方青田石章“光风霁月”朱文印,长3.8厘米,宽3.1厘米,高6.1厘米,边款为“嘉靖乙卯四月茂苑文彭”。乾隆视之为珍宝,特令配一精制的紫檀木匣,在印匣四周分别刻有乾隆与大臣和珅,董诰,梁国治的诗作。乾隆题诗云:“光风以为瑞,霁月以为倪。闻之山谷黄,曾称周濂溪。寿承笔于印,襟怀坦白古与稽。欲以喻德章,宁因玩物题。”
(三)
笔者收藏的这对文彭巨印均高16.2厘米,宽7厘米,印面呈正方形,一朱一白。朱文为“我已定交木上座”,篆书。白文为“文章不求百年老”,篆书。印章上方刻有行书款的“我已定交木上座,三桥题”,和“文章不求百年老,文彭刊”。刻在小方块内,四周刻有海水纹图案。
边款内容丰富。有文彭的双刀边款,极漂亮流畅的行书:“印学源于秦汉今人仿之者益盛皆无创意余做边铭并无哗众取宠之心实乃古人用金铜玉类做玺凭信之用今得之浙石用刀适宜可随兴所至而快意也辛丑荷月长洲文彭制”。
还有六面边款为:
一、飘逸劲健 梓邨
二、文公神品印遗珍 竹垞题识(朱)
三、三桥遗迹文坛首珍 金农题
四、文公巨印金石之宗边铭新意创一代印派始祖叹服也 之谦题
五、文博国公巨印珍品 昌硕题识(缶)
六、吴咨审定
巨印包浆温润,灯下晶莹剔透,有玉质感。颜色上半段似白果青,下半段似青非青,似黄非黄,似黑非黑。印面周边栏有破损之处,边款上方均刻有简单的图案纹饰。
(四)
文彭时代还没有辑拓自刻印成谱的风气,他未能留下印谱,加之名
声大,后世历代托名作伪的印章就多。尤其是乾隆皇帝喜好文彭印,各地官员投其所好,于是伪造文彭的印作大量出现。“赝鼎遍天下,俗至不可医。”现在北京故宫里还藏有不少当年进贡的文彭伪印,但没有一方是青田灯光冻的石材。笔者收藏的文彭青田灯光冻巨印由中国篆刻界的泰斗沙曼翁老先生亲自鉴定。沙曼翁全名爱新觉罗·曼翁,生于1916年,满族人,曾任东吴印社、中泠印社、彭城印社名誉社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书协名誉主席。1991年出版有《沙曼翁书画篆刻集》。书法酷爱褚遂良,印宗秦汉。稍长,临王羲之行草,学石鼓、钟鼎文,旁涉汉碑、秦诏版、甲骨文、简牍。30岁后投虞山肖迢翁(蜕庵)为师,学篆书、汉隶及中国文字学,纵览历代碑帖,曾多次在海内外举行个人书画篆刻展。2003年春,当他得知有文彭巨印惊现苏州,不顾88岁的高龄,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办公室,捧着文彭的巨印,兴奋不已。沙老说:“我一辈子在找文彭的印,没想到今天真的见到了,太高兴了,太高兴了。”他和女儿一起捧着巨印照了相。回家后他欣然提笔:
“
篆刻印章远溯春秋盛于秦汉,秦曰玺,文用金文,汉曰印,文用缪篆。时代不同,称谓各异,明清皆曰印或章。初以金银铜铁等作印材,官私玺印者皆为权力或取信之物。六朝以降,官私印章新意迭出,元末王冕创以花乳石田黄石刻印贻人,厥为罕见之品,影响士林后嗣,每以石质佳者取而代之。四百余年至今,印坛诸家能在方寸间充分表达各自意境与风格,石材功莫大焉。今得见两罍轩主吴云秘传文彭巨印,实为奇罕之物。视为老坑灯光冻,有黑鳝,青田,黄鹅,白果青等,质地细密,宝光温润。此石材自清康熙后已绝采,其印面峭厉而务浑融,诚如秀水朱竹垞先生所云:“几如刻玉用神刀,后辈难得其精妙。”此等罕物得见,幸甚幸甚,爰以题记。癸末年春月,曼翁书于吴门松竹堂,年八十又八(印)曼翁长寿”。
文彭在印坛的地位是公认的,但一个“领袖”式的人物,一个吴门流派的开创者,绝不是靠几枚名章就能确立起来的。晚清魏锡曾在《书赖古堂残谱后》中说:“文国博朱谱残。余所见国博印,独其诗笺押尾‘文彭之印’、‘文寿承氏’两印真身。”文彭一生究竟刻了多少印,大概已永远不会有准确的数字。但有一个基本的史实,即他用灯光石作原材料,刻出不少印章;都说文彭假印无数,不知都是用何种石材所刻,如果按明代屠隆之说“灯光石今亦难得”,或按沙曼翁先生所说:“此种石材康熙后已绝采”,那么文彭印章的真伪先从石材来鉴定就相对简单了。从篆刻风格上看,沙老说:“其印面去峭厉而务浑融,诚如秀水朱竹垞先生所云:几如刻玉用神刀,后辈难得其精妙”。沙老充分肯定了文彭的水平。文彭边款上的行书流云似水,何等精湛。收集文彭的墨迹,进行反复对比,不能说如出一辙,而确实是出自一人之手。从边款上考证。此对巨印上有八面边款,除两面是由文彭自刻,其余六面由梓邨、朱竹垞、金农、赵之谦、吴昌硕、吴咨所题。六人均为篆刻大家,虽风格各异,但每人流传的印迹不少,可分别比对。放印章的木盒由杨澥所刻。杨澥,号龙石,晚年以正书隶书作边款,有“江南第一名手”之誉。木盒盖上刻有“文博国公真迹印遗珍 道光十七年吴江龙石题”。木盒为酸枝木,包浆自然。字体为端庄秀丽的楷书。文彭巨印能传至今,应经历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家族继承,文彭去世后,传子,子传孙……二是19世纪中叶,印章被苏州知府吴云得到,吴云后人一直保存到近年。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秘传原则。沙老说:“吴云秘传文彭巨印”。显然沙老在苏州生活几十年,深知苏州人的性格。可以这样假设:文彭之父文徵明,名扬天下,大量作品被各级官员进贡了朝廷,文家未必满意。故文彭刻印的经典之作,一般不再张扬。而文徵明家族极有教养,人丁兴旺,仅后人中从事书画篆刻和收藏的就有30余人。文彭去世后,社会很快进入明末,兵荒马乱,汉人反清情绪甚浓,故多年秘藏,除特别好友来,才能看一眼,并保证不得外传。
(五)
文彭印章名扬四海,从古人记载看,明人王野称文彭“以天韵胜”;李流芳说他“颇知追踪秦汉”;清代篆刻家丁敬诗作说:“三桥制作允儒流,步骤安祥意趣道”。据沈野《印谈》载“文国博刻石章完,必置之椟中,令童子尽日摇之”,使边栏破损。文彭以典雅穆肃的印文,再饰以剥蚀古朴的边栏,使印章有浓郁的金石气韵。“三桥名较雪渔高,玉筯神余秋兔毫,后辈许(容)程(遂)皆绝妙,几如刻髓用芦刀。”(《中国古代美术丛书》第10册、黄宾虹主编)。当代篆刻家杨邦俊先生在《源远流长的篆刻艺术》一书中说,“印章的边款艺术是在明代形成的,文彭是双刀边款”。文彭印章的特点是“安逸典雅,静穆清丽,运刀古朴,边栏破损。”宋大雍说:“对待它的最佳办法是从它的边款着手,找出文彭书法真迹的差异。晚清民国间,其边款皆以单刀书出之。它的破绽为单刀款及文彭以后才有。文彭从不在边款上作隶书。”
文彭巨印的问世,是中国篆刻史收藏史上的一件喜事,它填补了空白,为研究文彭的篆刻经历提供了实物。它再次证明,大量的文物精品在民间。
http://www.chinagbwang.com/imageRepository/26e5ce5d-da3f-43a4-a5bc-aa7cfe6366f3.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