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五十名珍之桥足布:阴晋半釿

(2016-08-19 19:00:05)
标签:

转载

  
  今天收到汇泉网拍卖所得的桥足布,打开包裹一看,这东西比想象中的要小,这难道就是位列古钱五十名珍之首桥足半釿布之阴晋半釿?可能是我太小看它了,不过锈色很漂亮,听说是典型的陕甘地区油漆状锈,以前对先秦的货币玩的不多,没去研究,那天拍卖会不小心跟贴了下,结果就中标了,成了当期全场最高价的一枚货币.汗[转载]五十名珍之桥足布:阴晋半釿   
           既然来了那就给他照个写真吧.
 
 
         高43MM 宽23MM.重6.7克
 
 
            嘉德拍卖的阴晋半釿(下图)
              

  釿布钱文多为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4-3世纪)魏国所铸,其特征为:平首、平肩或圆肩、圆裆、方足,或有郭或无郭。因两足间袴裆呈拱桥状,所以又称为桥足布。分大,中,小三种型号,单位多为“釿”.一“釿”约为15克,相当秦制一两,这种平首布钱一般分为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制。以“安邑”布为例,最长者为“安邑二釿”布钱,通长6.5厘米,足宽4.0-4.3厘米,重25-29克;最小者为“安邑半釿”,通长4.4厘米,足宽3.1厘米,重约7克左右。“安邑二釿”、“安邑一釿”有的背铸“安”字。“安邑”系魏国的早期都城,故知其为魏币。
    釿布面文、常见的有“安邑二釿”、“ 安邑一釿”、“安邑半釿”、“訚易二釿”、“ 訚易一釿”、“ 訚易半釿”、“阴晋半釿”、“梁二釿”、“梁一釿”、“梁半釿”、“恒釿”、“ 虞一釿”、“虞半釿”、“虞氏半釿”等等30余种,多系梁布。
对于“釿”字涵义,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斤、铲同制,同财货,曾充作一般等价物,发展成为货币后,斤(釿)逐渐演变为重量单位;另一种说法认为“釿”为农具,后演变成货币,并被借用作货币名称。

  釿布钱出土地域性较强,所见均出在陕北洛川至延安间的北洛水东岸,尤其是富县以东一带为多。战国时期,其地域属魏之上郡治辖范围。上郡为魏文侯时设置,是魏西拒强秦之屏障。前330年,魏国势已衰,秦公子率军与魏战于雕阴(今陕西富县北),打败魏将龙贾大军,斩首4.5万人,魏迫于形势,纳河西之地予秦。紧接着,“连横”倡者张仪怂恿秦攻魏,取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县)、焦(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前328年,张仪为秦相,与公子华率军再度攻魏,魏将上郡15县全部割让给秦,自此,上郡之地归秦所占有。

http://s11/bmiddle/4aafb98c441ba88967f1a

http://s9/bmiddle/4aafb98c441ba886b6ee8
  阴晋半釿在丁保福书上标价[一百]银元,近年来此钱陆续发现了几枚,但仍不失为古泉珍品之一。目前市场参考价2-3万元。

                       -----网上转摘的

 

 

附:

中国先秦铸钱年表
西周:铜贝、原始空首布,西周圆钱

东周:东周圆钱、东周方足布
春秋
晋:空首布

战国
齐:齐刀、齐圆钱三种
燕:明刀、针首刀、齐明刀、一化、明化、明四、方足布
秦:重一两十四铢、两锱、文信、长安、半两
楚:印子金、连布、殊布当十、蚁鼻钱
赵: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直刀、圆钱
韩:锐角布,方足布
魏:桥足布、方足布、圆钱
中山:大尖首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