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积淀梁父山

(2015-07-11 10:48:28)
标签:

文化

梁父山

泰山

分类: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千年积淀梁父山
选自《泰安日报》2015年7月11日  

     在《山海经》山经的禹曰篇有一段话: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这段话的大意是:天下有能力的人在泰山上举行祭祀上天的仪式(所谓封,是得到封国的人,要在泰山祭天,感谢上天的恩赐),在梁父山上举行祭祀大地的仪式(所谓禅,是君王的继承,即先王让位给新人,要在梁父山祭地,感谢地主的恩宠),共有七十二个国家(即有权势的大家族)。在这里说的梁父山就位于徂徕山东南麓,俯临柴汶,因山巅刻经巨石状如坐佛,故又称“映佛山”。

    据史籍记载,上古至秦汉时期历代帝王君主封泰山必禅梁父,有“地神”之称。因此梁父山在华夏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记·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於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史记·孝武本纪》:“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后禅肃然。”《大戴礼·保傅》:“以封泰山而禅梁父,朝诸侯而一天下。”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东封泰山,之后降禅梁父。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登封泰山,礼祠梁父。东汉建武三十二年,汉光武帝复封泰山,这位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雄心勃勃地向泰山进发,封完泰山,又降禅梁父。由是,“自秦汉后侈谈封禅者无不以泰山、梁父并称。”

    不仅如此,历代的佛家圣人也对梁父山情有独钟。孔子登梁父山后写下了:“登彼邱陵,峛崺其阪。仁道在迩,求之若远。遂迷不复,自婴屯蹇。喟然回顾,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将伐无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叹,涕落潺爰。”的《邱陵歌》喻推行仁道的艰难。东汉张衡也以“梁父艰”来比喻仕途险恶。诸葛亮曾从父诸葛圭读书于梁父山脚下“其后好为梁父吟”。至于《梁父吟》的出处,学界颇有争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梁父吟》绝非诸葛亮所作。他只不过改写了在梁父山一带流传的民谣。据说这首民谣是曾子所作,原文早已失传,但大致讲的是齐相晏婴施诡计杀害齐国三勇士的故事。关于这一点,诸葛版的《梁父吟》说得很清楚,“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汉唐时期的《梁父吟》,成为乐府流行的名曲。

    梁父山山巅映佛岩的北齐摩崖刻经更为此山增添了浓重的文化和宗教色彩。此经为般若波罗蜜经,与泰山金刚经同出一宗,为北齐佛书法家安道一所书,经主梁父县令王子椿率众建造。该经字体为楷隶,用笔遒劲圆润、松紧开合自成天意。游人费力登上山顶,穿透厚重的岩石、透过斑驳陆离的页面,端文揣字,自有一股佛意遍透全身。该经无论在佛学研究上,还是书法价值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之夫,金石学家赵明诚曾临梁父山亲手拓片并收录在其著作《金石录》中,成为许多书法家趋之若鹜的临摹精品,同时也揭开了此经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面纱。


http://s8/bmiddle/005Idj8Yzy6TKqS5OObe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