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面积的计算》,小学数学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课例
(2016-09-24 13:22:48)
标签:
童燕小学数学发现问题课例设计 |
《梯形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
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
二、教学背景:在五年级以前,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习了面积与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等有关知识;初步感受到解决图形面积问题的思维方式,即用单位面积去度量一个图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本学期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在探索图形面积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和验证的思考过程;在运用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活动中,重视使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渗透数学转化思想。而《梯形的面积》这一课,就将在探索活动中安排:“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比较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思考问题,令学生主动思考,把一个新的图形面积的计算,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面积的计算,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转化成求梯形面积的数学问题,呈现多种转化的方法,能够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加深对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领域:经历探究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领域:通过讨论、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梯形转化成已学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并使思维活跃的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领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计算梯形面积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使策略优化。
4、情感与态度领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运用公式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梯形面积公式的含义。
六、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操作实验法,演示法。
学法: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想计算车窗玻璃的面积大小,就是要计算什么呢?
引出梯形的面积计算。
(二)谈话启思,思维定向。
1.启思: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你打算怎样研究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回答:可以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将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比较,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积了。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自己尝试探究合作吧!
(三)借助材料,操作转化。
(四)建立关系,推导公式。
1.教师结合课件演示,阐释讲解: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又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一个梯形的面积就应该等于什么呢?一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教师质疑:这里为什么要除以2呢?
(五)照应导课,应用公式。
教师提问: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大家能应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吗?
(六)教学总结,拓展提升。
2.建议思考:我们还使用割补和分割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我们已学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你能根据梯形与转化后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之间的关系也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九、作业布置:
课件出示梯形大坝面积计算的题目。
微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