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2015-02-02 16:29:09)
标签:
寄锦教育寄锦云课堂心理咨询师 |
分类: 心理咨询师 |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2、实验室试验法:是社会心理学最早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控制一切估计会干扰试验结果的其他因素,有目的、有组织地操纵某个因素,查明被试验者心理效果和影响。
3、实验取样的随机化:在实验室实验法中,应该使某一范围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作为被试验者,称之为实验取样的随机化。
4、现场试验:是在自然情况下控制条件进行试验,对于由此发生的相应的心理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作出结论。
5、现场观察研究:是围绕着团体生活的正常活动进行的系统观察,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
6、模拟研究:模拟真实的社会情境,探求人们在其中的心理活动。
7、历史档案分析法:是收集历史上所记载的某个团体或个人的心理活动的资料,加以分析,从中寻找社会心理活动的规律。
8、社会化: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做社会化。
9、社会角色:是某个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适当的位置,被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10、角色理论:以角色作为理解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一般称之为角色理论。包括角色的学习、角色的理解、角色的认知、角色的冲突等。
11、社会角色的期待:是他人对自己提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希望,同时本人也必须领会他人对自己怀有的希望。
12、皮克马利翁效果:指的是期待的效果。皮克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他用自己的期待,使所雕刻的人物获得了生命。罗森塔尔把期待效果称之为皮克马利翁效果,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13、社会角色的认知:根据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包括他人的言语、表情和姿态)来认识对方的地位,称为社会角色的认知。
14、社会角色的冲突: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社会角色时,往往会发生内心的冲突与矛盾,这就称为社会角色的冲突。
15、自我意识:也成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16、自我形象:就是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就像自己站在镜子面前看到的自己的一切一样。
17、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这是埃里克逊自我发展观中的一个概念。
18、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男女性别角色: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规定了的行为方式。
20、成就动机:是指个人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的愿望。
21、回避性成就动机:使女性回避成功,压抑自己成就表现的动机。
22、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3、需要:是指人的生理或心理状态由于某种不足或过剩,而产生的不均衡状态,而带来的主观体验。
24、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与报酬,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
25、外部动机:不是对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而产生的动力,而是由活动以外的刺激对人们诱发出来的推动力。
26、外附激励:是指激励方式都是外附性的,是附加于工作以外的激励。
27、内滋激励:是指给人一种成功感。工作成功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激励,最高的奖赏。
28、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9、第一印象:亦即初次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称第一印象。
30、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