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卡通风格”

标签:
娱乐卡通风格角色q版 |
[第一种]全动画卡通风格:
为“迪斯尼/皮克斯”为代表的欧美大影视公司,在制作影院级别大片时通常采用的一种卡通风格。习惯将角色的内在与个性,通过夸张、抽象等手法从外观造型上反映出来。另外由于多数的表演都是通过大幅度的肢体动作与表情来完成的,所以造型的立体感通常都很强。
[第二种]美式有限动画风格:
由UPA首创,HB公司与CN频道最终确立的一种主要应用于电视日常播放、成本低廉的一种简约式卡通风格。角色的个人风格往往十分强烈。由于通常是依靠大量的对白、音乐与旁白等来推动情节发展,因此造型与动态大都呈现出明显的平面感与装饰感。
指2000年以后CN频道开始逐渐采用的,集迪斯尼、有限动画、日式卡通甚至还包括街头涂鸦风格(代表作品Gorillaz)等多种卡通风格于一体的新型电视动画风格。主要特点是比迪斯尼风格的简化、抽象程度要高一些,但跟有限动画风格相比夸张程度较弱。另外由于现在的电脑动画软件倾向于将描线文件转为矢量格式(除了可以使线条更加圆润光滑以外,还可以做到无损耗的放大缩小及变形等,以便重复利用已有素材),所以在造型方面也为了方便格式转换做出了一些适应性调整,比如更几何化、更多长线条的硬朗分块,还有尽量避免出现细小、复杂的部件以及过于密集或来回穿插的线条(在将扫描件转换成矢量文件时,这样的部分容易出现丢失或扭曲)等等。
[第四种]日式Q版风格:
Q为英语“Cute”的谐音,本意是可爱的意思。在日式卡通鼻祖《阿童木》中,手冢使用的通常是4.5~5.5头身的比例。这个比例也就成为之后日式卡通风格中的一个分界线。凡是这个比例或是比这个更矮的(例如三头身、二头身等),就被称为大头Q版风格;而比这个比例还要高的(六头、七头...N头身),则被称为唯美Q版风格(代表作品《劲舞团》)。共同特点是具有幼龄化的面容、放大的手脚比例等非攻击性特征~~~~~~~~~还有一点需要事先声明的是,在这里我是把那些非Q版的、成人向的日式“写实”画风和少女画风排除在外的——虽然它们同样也属于是在日式包装手法下被视觉化和标准化的产物,但是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卡通造型,因此不具备可供分析的代表性。
讲到这里我忍不住还得要多说几句~~~~其实手冢式的标准化美型模式能在日本乃至中、韩等国发扬光大,也有其在文化土壤上的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在起作用。作为儒教文化圈的三个最主要的国家,中日韩在对于“美”的标准其实与欧美国家有较大的差别。具体来说就是在我们的文化里,“美”是一个固定的点,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所在~~~所谓“多一分则太多,少一分则太少”指的就是这种状态。与欧美文化中渴望探求世间各种事物的极限与极致不同的是,亚洲的艺术家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找到那个“处于各项数值都恰如其分的位置上的平衡点”。当这一点体现在亚洲的动画家们设计人物时,就是在他们自己心中所谓“最好看的”形象其实都只有一个。因此所有的不同的造型设计,区别无非是离这个完美的标准型远还是近的问题。配角当然可以变化大一点儿,但是如果想要人物越漂亮,那么在造型上就会越相像。如果碰上要创造一群帅哥或是美女的话,手段用尽的画家就只好通过皮肤、头发和眼珠的颜色不同,还有长年不换的发型与服饰来区分彼此~~~~至于身材和样貌则是有如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一样。最可悲的就是有很多漫画家本来就是因为喜欢看和画漂亮人物才选择这一行的,结果当处理配角的时候也只懂得这几种手法,搞得在故事里满大街都是同一张面孔,自己看着都觉得心虚。我个人的出来的结论是:欧美卡通画家在把角色进行卡通化的时候,考虑的是把对象的哪个特征放大、夸张才能最体现这个角色的特征;而日本的卡通画家考虑得更多的的,是如何做到在确保观众能认出这个角色的前提下,将他体貌特征中不完美的地方修正得尽量的符合大众审美。可以说欧美的卡通是在放大每个角色之间的差异,希望每个个体都令人印象深刻、能够吸引不同口味的死忠;而日式卡通则是在缩小角色之间的差距,力求做到众角色完美而且互补、以期达到让观众整体地接收这个华丽阵容里的每一个角色的目标~~~~我的一些朋友曾跟我抱怨湖南菜佐料下的太重,不管什么原料做出来的菜都差不多,只吃得出佐料味吃不出原料味儿~~~~~以这个来打比方的话,欧美的卡通就像是不怎么料理的原味小菜,爱吃的爱到死、厌恶的也恶到死;而日式卡通却是浓油赤酱的川湘大餐,味道是真的好,不过是以吃佐料为主了。虽然从艺术自由度上来说,美式卡通要显得宽松很多。但是因为儒教文化圈的各国本来在审美情趣上就有趋同性,所以多数画家本来就很喜欢这种风格,并没有太多人感觉被压抑了(当然那些个少数另类的就会被压得很惨)——因此这两类风格可谓是各得其所,难分高下(不过日式卡通要画得好比美式的要容易这一点还是必须要承认的)。接下来,我就举几个例子来帮助我们深度剖析各风格的创作特点~~~~~~
首先,我从Getty images网站上找来了一些人物参考照片。也就是你们在下面看到的这位胡子老兄~~~~我特地挑了一个特征不是太突出的形象,以避免角色本身的气质与某一类画风太过于契合。
前面所做的是单一角色在采用不同卡通风格时,创作的思路与原则等。那么,当一种风格被确定了之后,如何保持整部作品中的所有角色造型风格都能够协调、一致呢?接下来我为胡子老兄又找来了两位朋友。同样他俩的外形也不是很有特色的,让我们来看看该如何用多种风格来诠释这两位呢?
最后再来讲一下体型、动作与上色等地方好了,请看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