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与沉》科学探究课

标签:
高效课堂教育课改 |
分类: 课堂实录 |
《浮与沉》教学设计
教学探究目标
1、探究目标:
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某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能根据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给物体分类。
2、知识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的观察实验活动,获得关于物体浮沉的认识。
3、情感目标:
能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合作完成科学实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接触实验探究还比较少,但是对于“浮与沉”的知识,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课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猜测生活中许多物体的沉与浮,到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探究性极强。让学生经历猜测与验证,思考与探究的不断更新和提升,三维目标得以落实,科学素养获得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沉。
教学难点: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教学探究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目的 |
(一) 创 设 情 境 激 趣 导 入 |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几个小朋友一起踢皮球,玩得正起劲,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了树洞里,树洞很深,洞口又小,这可怎么办呢?” 想一想,这与什么自然现象有关呢?(浮与沉)从而揭示课题。 教师接着问:“如果是小石块,还能用这个办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当向烧瓶中倒水时,放入烧瓶的石块会沉在水底 。 |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想出向深坑中倒水,球随水浮上来。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出: (1)塑料会浮起来。 (2)石块会沉下去。 |
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目的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 |
(二) 探 究 实 验 判 断 浮 沉 |
活动一:猜一猜 1、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哪位同学汇报我们实验的物品? 2、我们先来猜一猜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请同学们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不能确定的,用问号表示,交流时,要说出预测的根据。 |
1、
2、 |
让学生预测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便于有针性地修正和提升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
活动二:做一做 1、师过渡语:我们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测呢? 2、师出示实验要求。 ①由组长分工,确定出操作员、记录员、其他同学为观察员。②实验时要注意,物体放入水中时要贴近水面轻轻放入水底,防止水溅出。一件物品观察完毕后取出物品,再放入第二件物品继续观察。③记录员及时记录结果,物体是沉或是浮就在表格对应的地方做好标记,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要如实记录下来。④试验完成后请各小组整理好实验材料。 3、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全班大交流。 5、整理:请学生根据浮沉给物体分类,把实验或生活中的物体填在相应的位置,完成课本34页。 |
1、
2、
3、
4、
5、 |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于物体浮沉的认识,设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测与验证,疑问与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完成科学实验。 |
|
活动三:想一想 1、探究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选择一个浮在水面的物体(塑料瓶),用什么办法能让它沉下去? 选择一个沉在水底的物体(橡皮泥),用什么办法能让它浮起来? 2、让学生展示交流结果 3、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只要把物体体积增大或减轻物体重量就可以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了;把物体减小物体体积或增加物体重量就可以让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了。我们还可以借助别的物体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
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比一比哪组的办法好。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当好学生助手。 2、展示实验结果:
让橡皮泥浮起来的办法有:把橡皮泥裹在塑料瓶上,放在瓶盖里,捏成船形或碗形,做成空心球等。 |
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探究能力,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 |
|
活动四:说一说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请同学们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浮与沉?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言,教师给予鼓励。 |
学生可能会说出:轮船、潜水艇、游泳、煮饺子、救生圈等等 |
这个环节承上启下,引导学生把科学探究活动从课上延伸到课外,为上好实验探究课做好奠定基础。 |
|
(三) 拓 展 延 伸 |
知道是谁发现了浮力吗? 介绍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发现了浮力定律,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 谁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提炼科学原理 |
1、学生读小故事《浮力的发现》。 2、阿基米德找到的科学原理: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水的体积。 |
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
(四) 结 束 语 |
同学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请同学们课下搜集阿基米德的螺旋抽水机的相关知识,下节课来分享给大家! |
学生满怀喜悦,课下积极搜集关于阿基米德的信息。 |
情感目标得以实现。 |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和教学中努力体现的目标:以人为本,自主探究。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浮与沉”的知识,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熟知的许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猜测事实对比,到判断物体在水中浮沉与自身大小的关系。学生经历一个猜测及验证,思考到探究、意识到结果的不断更新和提升的过程。
我在探究实验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方法,创造相互补充、彼此交流的合作氛围。于是,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生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生在本节课当中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效果。能够引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是这节课成功的几率大大提高。在教学中我除了适当的引导外,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感受探究的乐趣,学生们在实验中发现了许多关于物体沉浮的知识。正是这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经验,有了不同程度的感受。学生边做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单,我进行了个别辅导,利用实验得出科学结论,这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给本次活动带来了不少的遗憾:个人板书不够整洁规范;对学生的评价不够精彩;个别学生活动不够充分等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带领学生进行生动、精彩的科学探索活动,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