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美丽传说:放生桥的由来?

标签:
放生桥和尚朱家角龙门古镇 |
分类: 青浦 |
朱家角古镇的景区核心就是“放生桥”。放生桥是一座建于清代中叶的石拱桥,气势宏伟,构造匀称,是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放生桥”上,可一览古镇全貌。
然而关于放生桥的由来,民间可是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慈门寺和尚性潮的母亲身怀六甲的时候丈夫却不幸离世,她每天往返于两岸之间靠贩卖蔬菜维持生计。在一次渡河时,不幸落入水中,她用尽力气强游到岸边、在河滩上生下一名性潮后也去世了。慈门寺的僧人抱养了河滩上的他,将其抚养成人。长大以后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决心外出化缘,集资造桥,以告慰母亲的亡灵。他花了整整十五年终于圆了造桥的梦,后来性潮和尚为了显示佛门弟子慈悲为怀的心性,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组织僧人和香客到桥下举行“水生动物”放生大会,故名“放生桥”。
第二种说法是,明隆庆年间,有个性潮和尚,立志要在漕江河上造一座石桥,他走街串巷日夜化缘十五年,筹集了一笔资金,请了一个忠厚老实的老匠人做作头,把建桥的事委托给他。
可桥桩怎么也打不下去,有个乞丐模样的过路人,被作头师傅的善良感动,便教作头师傅将芦花籽撒在漕江河里,第一年只要能长出芦苇的地方,必定水浅、泥粘,在那里打桩必定成功。作头师傅按照这样的方法,果真把木桩顺利地打下去了。
放生桥顶上有一块龙门石,上有“和合”图案,取吉祥如意之意。据说,上龙门石的当儿还出了件怪事,预先凿好的石块怎么也放不进去。突然来了一个白发银须老人,他捋了捋胡子笑咪咪地说:“若要龙门石放下,要等马骑人走过。”说完拂袖飘然而去。
工匠们日夜等候这个“马骑人”,终于有一天,来一个掮着一只“三脚马”的人,匠人们随即把龙门石抬上桥去,在正中放好。这时,正好那个“马骑人”走到桥顶,只见他用那只“三脚马”往龙门石上轻轻一笃,龙门石不偏不倚,正好落准,石榫合拢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说,此人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大仙。
第三种说法则是性潮和尚在修建桥的过程中,石料不足,偶遇神仙老婆婆帮忙备足了石料,又告知他要遇到“马骑人”方能成功。
大桥顺利建成后,性潮和尚想到的第一件事,就在神仙老婆婆住的草屋那里,挖了个池子,并与漕港河连通,还用了大量的石头把池子四周砌成大铁锅的样子,中间嵌了不少鹅卵石,以此来纪念神仙老婆婆。日子一长,池子中游来了不少大鱼小鱼,不少善男信女买来了活鱼来放生。到明末清初时,每逢农历初一,各寺和尚尼姑都聚在桥上念经,并将活鱼投入水中放生。所以,人们把性潮和尚造的这座大桥,叫“放生桥”,那个挖的池子也被人称为“放生池”了。
无论你相信哪种说法,放生桥与佛教都有着深厚的渊源,还为小镇平添了一处美丽的风景。
到了古镇不看桥,等于古镇未曾到。那么你到过古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