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风
(2024-01-08 14:09:12)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观察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
2.提问: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预设:观察各种事物)
3.提问: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生自由回答)
4.揭示课题:观测风(板书)
二、探索: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预设25分钟)
1.出示图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
3.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小风旗的制作。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无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0级、1级、2级来代替,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5.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6.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
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两分钟测量并记录风向。若出现方向不稳定的情况,就把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
7. 回到教室,汇总观测数据,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1.回顾观测活动,说说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
2.提问:利用风旗或其他物体观测风向,观测结果相同吗?
四、拓展:自制风向标(预设5分钟)
1.出示自制风向标,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制风向标来判断风向,演示风向标的使用。提问:它是怎么判断风向的?(预设: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出示讲解风向标制作过程,布置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比较风向标与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
教学板书
5.观测风
风向
风速
教学后记
3.6观察云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思维
1.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探究实践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态度责任
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教学难点
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教学准备
教师:选择有云的天气上课;多媒体课件,准备各种云的图片和视频。
小组: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学生课前对云进行观察,学生活动记录册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 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
2. 提问:你们认为晴天、阴天、多云是由什么决定的?云是怎么形成的?
3. 提问:怎么观测云呢?揭示课题:观察云(板书)
二、探索:(云的分类和云量,预设25分钟)
1. 课前布置学生观测云,并且画了观察到的云的形状,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观察到的云。教师将学生画的云贴在黑板上。
2. 学生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3. 教师通过投影介绍各种云的形状、特点,重点介绍三类云: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的形状、特点,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教材中没有出现积云、层云和卷云的名称,为了表述方便,跟科普读物对应,教学时应该可以使用这三个名称。
4. 将学生画的云进行分类。
5. 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以上要通过估计的方法来区分。)
6. 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云,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和教科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断它是哪一类云。(建议可以指定一块天空的区域进行记录,方便学生后续的讨论)
7. 室外观测云量,在活动记录册中记录云量。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
1. 展示记录的云图,试着给今天观察到的云进行分类。
2. 小组讨论:今天云量如何?属于哪种天气?
3. 提问: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