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
标签:
好诗荐赏蓝天天下诗网络 |
《短歌》
1.
村农气足,随意往璧上一指,
说“花不闻香,
枝叶都安排在情理中。”
阳光甚好,
抄录的信誓旦旦掩盖住关车门的动静,
梨树挂出果实,
确保进了长安把板凳坐实。
我有几亩田,
闲得慌,处于拆迁之列,
令暮春怦然心动。
午后如历史的新一页,
详细且扼要,
会跳的已升腾而去,
善辩的,碰巧从我门前追溯样路过,
象征性地挥挥手,
是影射,而不是直抒胸臆。
2.
最好的过程是“旅途像取经”,
最坏的结果是“故处竟也可重游”。
午后鸟鸣搬来异地,
弹指即核心,我听友人论短长,
传诵或渲染分别以匠尺绘制了心中所念,
野叶郊草,悉能充饥。
门环盖俯仰之间,
空野投怀送抱,
四句一首,反倒使中年清晰流利。
3.
麦穗跃入纵深感,
充电的手机吐露舌头,
这一谈,扯到暮春的“求生存”,
照此类推,
我的视野仍然狭隘,
局限于史书。
宴席所豢养的不是喧嚣而是短见,
颠锅的厨师恰如思索,
自谋出路,
他对所有疑虑的对象下手,
我有过困感,
深悉其中利弊,
为倒伏的菜籽私下动容。
一只鸟落在晒场上,
多么一丝不苟,
不用风,也能赋予此刻辽阔。
4.
我能绽开的接纳屈指可数,
与偏执的自我共舞,
已蜕化为迟顿的植物,
回忆至此,
语音与话的间隙充斥着银河的神秘感。
我笨拙地下出租车,
好比把落地的水声和霓虹
混为一谈,
愿意以这样的缘由体谅自己。
顺治十七年,
隔墙有耳,有时听岔了,
续上另外的联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fa33b0103062c.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