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疫情时代的教学应对

(2020-04-20 13:06:32)
标签:

中国教育期刊网

    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逐渐进入返校复学阶段,中国开始进入后疫情时代。那么,逐渐恢复教学秩序的学校如何以课程思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教师如何调整心态和策略应对疫情之后教育教学的新变化?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衔接与融合?周刊特别策划“后疫情时代的学校变革”议题,呈现相关思考与实践成果。

优化返校复学的九项策略
丁玉祥

    随着国内疫情总体上得到遏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谋划师生返校复学工作,分批次组织学校开学。由于前一阶段疫情防控意识深入人心,很多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管理者受惯性思维影响,缺乏防控与教学“两手抓两手硬”的辩证思维,对学校教学中心工作疏于研究和准备。因此,加强疫情防控期中小学返校复学阶段的教学策略优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学生学情及时摸底。开学除了检查学生提交的假期作业情况外,更重要的是对“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教学课程进行学情摸底。教师要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可以采取纸笔测验,也可以进行线上测评,测试结果由网络测评系统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在线学习的成效。学科组和教研组要根据学情摸底测评的大数据分析,完成对每个学生的学情诊断,分析学生能力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若班级部分学生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则要对后续课堂教学进行课程计划与教学方式的科学调整,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兵教兵”“生帮生”,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课程计划科学调整。因疫情防控假期较长,学校要在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指导下,做好“两个统筹考虑”:一是统筹考虑延期开学期间已进行的在线教学内容与原定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衔接;二是统筹考虑原定教学工作校历安排与调整双休日或暑假休息时间的衔接。避免因防控疫情和“停课不停学”导致课程计划安排的混乱现象,努力让课程计划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与教师的工作负担相匹配,保证规定的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不缩水、不走样,实现学生校内学习活动紧凑、扎实有序,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精细编排。适当统整课时并调整进度。进度调整需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与假期课程的增设;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整与合理压缩。如将一些章节内容统整为专题,适度减少章节课时总量,减少测查频次。

    教学容量合理控制。课堂容量会影响学生课程接受的效果。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时,教师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以评促学原则,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课前,教师可提供章节串讲的微视频,帮学生厘清基础知识;课中,突出重点精讲;课后,及时进行评价,检查课堂学习效果。毕业班教学,要处理好现阶段新课教学与旧知复习教学的关系,避免追求进度而不顾效度,或者采取满堂灌方式,全面复习、面面俱到。

    教学方式多样选择。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科学统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突出当堂精讲,及时反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选择,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要加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借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自学学会、能讲解清楚的内容,教师就不重复讲,避免以讲代练,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课后辅导精准定人。各学科课程计划偏紧,部分学生会出现掉队现象。针对学生学习脱节、掉队现象,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及时安排课后的学习补偿;要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形成性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达成情况,科学安排课后辅导内容。课后辅导要突出精准到人,具体落实“四定一保”的辅导要求,即定辅导对象、定辅导时间、定辅导地点、定辅导内容,保辅导效果。在课后辅导中,要及时跟进教学补偿,可以借助微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疑点、难点和薄弱点的讲解,化解疑点、突破难点、解决盲点。

    学习评价多元实施。科学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复学后要将假期提前开展的在线教学情况纳入课程的总体评价中;评价形式上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口头汇报、小论文、小报、活动表演等)、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降低卷面考试成绩在评价中所占比例,对学习困难学生允许延后考试或延后评价,适当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同时,学校可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松紧程度,酌情考虑取消期中考试,只进行学期末考试,为课程计划的总体落实创造条件。

    复习备考统筹管理。因复习时间减少,校内学习时间偏紧,毕业生在复习备考中易出现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的心理,因此学校的复习备考工作要做到“六个统筹”:一是统筹复习时间安排,及时公布复习计划的精细安排,细化到天,明确到人;二是统筹复习检测安排,处理好旧知复习与科学训练的关系,避免学生复习负担过重;三是统筹作业安排,避免各学科无效“刷题”和过度题海战,影响学生睡眠时间;四是统筹作息时间安排,适当组织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状态饱满;五是统筹家校协作共育,营造科学备考氛围,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减少备考的过度焦虑;六是统筹群体复习与自主复习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教学的复习导向作用,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复习留有空间,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学生心理细化指导。“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采取居家在线学习与线下自学相结合,因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以及必要的情感交流,不少学生容易出现四种心理状态:一是担心假期在线学习效果不扎实,新课学习跟不上或掉队的焦虑不安心理;二是对课堂学习不满足和对在线名师课程眷念不舍的患得患失心理;三是对复学后的课程难度大、学习时间紧的现状缺乏必要认知,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心理;四是沉浸在疫情防控期的处处担心被感染、时时处于防备状态的过度防御心理。针对以上现象,学校要做好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衔接的心理准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采取在线文娱活动和心理咨询热线、个别谈心等方式,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学校管理者要统一思想,以人为本,个性施策,确保师生认识到位,激发师生主动作为,实现课程落实不停步,学习效果不降低。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在“不一样”中寻求教学改进
王旭东

    即将开始的这个新学期非常特殊,不管是师生还是教育教学都会有很多“不一样”。作为教师,如何面对这些“不一样”,应该采取哪些不一样的改进行为呢?

    学生“不一样”

    教育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备课“先备学生”,上课“心中有学生”。受疫情影响,新学期的学生与以往常态的学生明显“不一样”。

    这次疫情不仅给学生带来生命健康危险,还带来很多心理健康问题。疫情期间,中小学生主观体验上已经出现对学习抗拒心理、无法集中注意力、焦虑、烦躁、慌张、恐惧等现象,行为上已经表现出生活不规律、沉溺于电子产品、拖延症、乱发脾气等现象。尤其是毕业年级学生,线下复习时间大大缩短,原计划被打乱,面对升学考试,心理问题更大。这些重大疫情的应激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贯穿整个新学期。

    教师“不一样”

    教师本身就是学校最鲜活、最有影响力的课程。教师的言行时刻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有责任担当的教师教出有责任担当的学生,智慧创新的教师教出智慧创新的学生,乐观积极的教师教出乐观积极的学生。

    在新学期,教师除了常规教学工作外,还要会指导学生抗疫防控,会缓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规模区域质量监测发现,学生不良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学业发展。所以,疫情过后,每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掌握抗疫防控工作细节要求,学会一点心理疏导方法,方便自己及时发现学生异常表现,积极配合心理健康教师,主动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教师还要调整自己的认知,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行为,带领学生走出疫情阴霾,与学生一起享受在校学习的好时光。

    计划“不一样”

    目前,线下常态教学时间大大缩短,教学任务总量没有压缩,考核范围没有调整;中高考改革命题倾向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高阶思维;学校既不能赶教学进度,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健康问题,又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益。所以,教师必须制定科学、周密、有效的教学计划,做好顶层设计,让课时结构和内容结构尽量优化。

    开学初,学校需要做一次网课教学效果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和网课作业情况做精准分析,科学确定网课复习时间与内容安排,并做个性化设计。学科教学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还要兼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课时安排要以专题或单元为单位,优化课时结构。课型方面要精简考试、讲评课和习题课数量,补上一些实验课;学科能力方面要侧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高级思维,简约一些低价思维教学。

    教学“不一样”

    新学期,教师要树立精品课意识,每一节课都要实现预设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在难度结构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课程标准,特别要注意网课引起的学生层次差异;在教学方式上,要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培育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益;在课堂互动上,要关注那些疫情应激现象比较严重的学生、网课学习期间退步明显的学生;在课堂管理上,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优化师生关系,优化课堂学习环境;在作业设计上,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和完成作业的时间,可以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类,供学生弹性选择。

    另外,在返校网课复习阶段,教师要首先做好线上线下的衔接过渡,引导学生由居家学习回归正常校园学习,线上学习回归线下学习,独自学习回归班级学习,引导学生心理现象回归正常。

    评价“不一样”

    教师的评价是双刃剑,正向评价会缓解学生心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负向评价会引发学生心理问题,也抑制学业发展。

    新学期考试较多,考试命题就要充分考虑考试结果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就考到什么程度;根据本校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试卷难度,提高平均分;减少区分度,缩小标准差。试卷批改给分从宽,数据分析则诊断从严,既要发挥考试的诊断价值,又要发挥考试成绩的激励功能。同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会与自己比较、与课程标准比较,让学困生考出进步的希望,让中等生考出竞争的意识,让学优生考出自我挑战的激情。

    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也要多一些肯定表扬,少一些批评指责;在校园生活中,随时随地抓住学生闪光点,及时表扬学生。

    教育教学工作要审时度势,要关注变与不变。疫情过后,教育者要研究学生的变化,研究自己的变化,改进计划,改进教学,改进评价,让学生学业发展与身心健康发展齐头并进。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评估院质量评价科科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