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老赖(失信被执行人)的调研报告摘要(一)千顺·万顺
(2023-06-17 23:52:19)
标签:
it财经健康情感时评 |
(这两天,很多媒体报道称:令人震惊!截至2023年6月16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数量累计已经达到2666万,而且一天新增的数量就达到16985人!)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报告是对治理老赖(失信被执行人)的调查研究,摘自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调研报告。其负责人胡尔义表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充分发挥数字科技作用,让数据说话,巧用数据、妙用数据、活用数据。
【一】正本清源,杜绝以讹传讹
【二】为什么老赖为这么多?
贪欲造就老赖。从欠款角度来说,老赖占据了债权方重大的利益为己有,甚至很多老赖所赖掉的钱够维持他们一生,所以就是这种贪欲让他们铤而走险愿意丢失自己的颜面,也要于债权人、法律进行抗争。
模仿造就老赖。看到别的老赖可以利用相关法律漏洞去规避、逃避偿还欠款,而且老赖还过的逍遥自在,所以他们就产生这种心态:“为什么我不可以?”。
无奈造就老赖。有一部老赖确实是迫于无奈当了老赖,他们的利益被高明的老赖所侵犯,自己实在没有偿还能力来对付这些欠款,最终迫于无奈成为老赖。
【三】为什么老赖越来越多?
“唉,现在呀。老赖很尊贵的,你不能跟踪、不能骚扰、不能责骂、不能殴打、不能拘禁、不能威胁、不能强迫……你只能全家老小烧高香,跪求他平平安安、长命百岁、事业成功、百尺竿头......因为只有这样,他自己翻身过舒坦了,才会考虑还你的钱。你要是一时冲动,控制不住自己,作出过激行为,搞不好会麻烦的......错的全是你,赖皮狗们可是弱势群体,全身206块骨头都被全方位保护,你动动试试?什么?你要和他对簿公堂?哟哟哟.....能死你了!人家离婚抛家的,孤家寡人一个,豪宅父母的、车子朋友的、钱财前妻的......惨成这样了,你还要逼他?还有没有人性?”上述说法虽然不准确,但也反映了一些让人唏唏的现象。
【四】催收公司“团灭”
被安徽警方多次跨省执法之后,催收巨头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于2023年5月25日发布一份《告全体员工书》宣布停业,引起广泛关注。
熟悉催收行业者对催收公司的“生与死”并不意外。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有关部门对暴力、软暴力催收加大打击,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强,踩着红线的催收公司,被查办甚至“一窝端”者不在少数。正如永雄集团创始人谭曼早在2022年初所言,“催收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强监管和史无前例的合规‘大洗牌’,几十、上百甚至数千人的催收公司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灵犀大数据系统显示,截至2015年8月,湖南省从事不良资产管理业务的单位只有90家左右,包括私营资产管理公司、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而去年的高峰时期,长沙一度大大小小有近千家催收机构。
【五】投诉大数据,略见一斑
监管部门2023年第一季度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32142件,占投诉总量的30.6%。
监管部门2022年第一季度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37954件,占投诉总量的50.0%。
全国的纠纷案件,大多数都属于经济纠纷,对经济纠纷案件,如果被执行人还不起钱,很有可能就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
这也说明,很多金额并不大,催收不力的话,老赖多,还可能会更多。
【六】反思
银行和信贷机构给大量不符合条件的人放贷,甚至很多都是大学生,形成逾期是必然的,为什么大部分没有偿还能力的人,还能顺利的拿到贷款?这是整个贷款系统出了问题。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失信被执行,社会就会陷入麻烦之中。
中国信贷是否严重过剩?继续搞信贷膨胀能否创造财富?会否恶化贫富差距?
很多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存在的价值在哪里?是否需要关停并转、提高效率、改善资产质量?
中小金融机构如何认清潮流?如何放贷?如何控制不良资产?
我们是否需要一个金融思维革命?是否需要改变放款光荣,贷后管理没有地位的传统习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