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述罗湖·50杰出代表传承深圳第一、中华之最(八)千顺万顺

(2023-05-14 18:57:24)
标签:

it

财经

健康

情感

时评

《口述罗湖》陈祥发:我在罗湖建起全球最大二手车展厅

截止目前,《口述罗湖》已经连载46期。202255日,由罗湖区政协、深圳特区报社联合出品的《口述罗湖》栏目正式上线

50杰出代表

回眸激情岁月,赓续先锋精神。《口述罗湖》(19792019)按照“政治性、代表性、影响性、广泛性”原则,50名于1979年至2019年间的罗湖建设者、奋斗者代表,讲述记忆中的罗湖,传承罗湖精神,为罗湖区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凝聚奋进力量。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一员工幸运入选。

  中国第一仓、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外资银行......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特区建设的主战场,罗湖创造了“中华之最”,是深圳成长的“见证人”,也是“中国梦”扬帆起航的地方。

《口述罗湖》1----蒋开儒:从大水田到摩天大楼!《春天的故事》在罗湖唱响

《口述罗湖》2----骆锦星:新中国土地使用权的“第一拍”

《口述罗湖》3----文国明:参与罗湖区创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口述罗湖》4----吴颂球:渔民村蝶变史是改革开放精彩样本

《口述罗湖》5----胡崇安:写进立法!这些都由罗湖司法人开创

《口述罗湖》第6----马介璋:我把香港佳宁娜酒楼开到了罗湖

《口述罗湖》第7----李传芳:“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是这样炼成的

《口述罗湖》8----陈志超:“南国红豆”厚植罗湖这片文化热土

《口述罗湖》9----林圣华:“东深精神”依旧在深圳水库边回响

《口述罗湖》10----谭光耀TA们经罗湖驶往香港,历经风雨五十载

《口述罗湖》11----陈杨生许多人的追梦第一站!罗湖这个地方闻名遐迩

《口述罗湖》12----廖虹雷:罗湖是深港经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口述罗湖》13----宋联安:“青春之花”在罗湖绚丽绽放

《口述罗湖》14----陈影宏:麦当劳光华餐厅见证深圳人的“欢聚时光”

《口述罗湖》15----李八一:“中国第一仓”在笋岗拔地而起

《口述罗湖》16----范卫平小小纸张见证时代变迁!TA首次改革,罗湖最先试水

《口述罗湖》17----周冀中:“百年雄关”奏响中国海关改革“先行曲”

    《口述罗湖》18----李春霞:68小时不打烊”让罗湖“越夜越美丽”

《口述罗湖》19----蔡洪亮:蔡屋围是深圳农村城市化缩影

《口述罗湖》20----杨洪祥: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在罗湖传扬

《口述罗湖》21----朱德明:“以书筑城 以城筑梦”,罗湖书城开先河

《口述罗湖》22----王喜义:多项金融改革从罗湖起步推向全国

《口述罗湖》23----陈焕:罗湖桥上快门声声见证口岸变迁

《口述罗湖》24----易凤娇:我是罗湖走出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口述罗湖》25----陆建新:地王大厦建设刷新“深圳速度”

《口述罗湖》26----禹国刚:新中国第一家证交所在罗湖诞生

《口述罗湖》27----胡天池:深圳戏院承载深圳人独有的文化记忆

《口述罗湖》28----陈伟:新中国首家外资银行分行在罗湖设立

《口述罗湖》29----杜小宜: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开深圳双语教育先河

《口述罗湖》30----王定跃:让毛棉杜鹃成为“春天的故事”的美丽代言

《口述罗湖》31----邸叙然:“深派小品”从罗湖叫响全国

《口述罗湖》32----周立:“深市第一股”闯出金融改革多项第一

《口述罗湖》33----陈国雄:深圳最早的服装业弄潮儿从罗湖出发

《口述罗湖》34----常才智:让皮影艺术永远扎根罗湖这片沃土

《口述罗湖》35----廖国祥:爱国路花市有深圳人特有的“年味”

《口述罗湖》36----林志伟:“向西鸡煲”陪伴着一代代罗湖人成长

《口述罗湖》37----廖翔显:深圳第一所港人子弟学校从罗湖起航

《口述罗湖》38-----孙喜琢:罗湖医改是健康中国一面旗帜

《口述罗湖》39-----廖瑞光: 黎围麒麟在罗湖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口述罗湖》40----陈祥发:我在罗湖建起全球最大二手车展厅

《口述罗湖》41----苏六河:以沉香的馥郁芬芳,推动罗湖“香”飘万家

《口述罗湖》42----卢礼杭:“中国宝都”从罗湖水贝起步

《口述罗湖》43----缪亚莲:“国民零食”从罗湖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口述罗湖》44----黄西勤:资产评估行业从罗湖扬帆起航

口述罗湖45----邱浩波:全国首个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在罗湖成立

口述罗湖46----吴雅琴:“礼”享罗湖见证深圳原创走向世界

(待续)

《口述罗湖》第40----陈祥发:我在罗湖建起全球最大二手车展厅(转载)

陈祥发

1975年出生,广东惠州人。澳康达董事长,现任罗湖区人大代表、罗湖区慈善会副会长。1999年创办澳康达公司,2013年建立12万平方米汽车交易综合体澳康达名车广场,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大二手车交易展厅。其间,澳康达多次荣登“中国二手车经销商百强企业第一名”。

采写撰稿: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玥

跟许多男孩子一样,我从小就迷恋汽车,可以说是一个“车痴”。在我看来,每台车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都代表一段人生经历。体验不同的车,就像体验生活中不同的旅程。经历中有高峰,也有低谷,更难免碰上崎岖颠簸,但只要努力克服,谨慎驾驶,总能驶向坦途。

18岁时,我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汽车。当时没什么钱,买的那辆车质量也很一般,经常需要维修。就是在一阵又一阵的维修捣鼓中,我慢慢熟悉了汽车构造,也切身体会到质量不好的汽车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困扰。那时候,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家“不把任何一台有瑕疵和毛病的车交给客户”的二手车企。

笋岗的仓库仿佛是为卖车“量身定做”

之所以选择二手车行业,是因为从事二手车经营的门槛比较低。对比来看,要开一家4S店,需要上千万启动资金以及较为深厚的人脉关系。那时候,年轻的我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

当年,二手车还是个新鲜事物。很多人不愿意买二手车,总觉得要买新车才更“有面儿”。对我来说,要把二手车生意做大,就要到一个市场空间更大的地方。深圳是经济特区,毗邻香港,不仅经济繁荣,人的思想也更开放、更务实。于是,我打定了从老家惠州去深圳发展的念头。

24年前,也就是1999年,我第一次来到深圳罗湖。罗湖给我的第一眼印象是车水马龙、热火朝天。那时候来深圳的创业者们,人人都铆足了劲儿,想要在经济特区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我也不例外。

我来到深圳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一个适合做大宗商品交易的场所。被誉为“中国第一仓”的笋岗片区,是深圳重要的进出口货物流转中心,遍布各类仓库和露天货场。我到这里一看,就知道自己来对了。在我眼里,这些仓库就是为卖车而“量身定做”的。

最开始,我租的仓库离现在的澳康达名车广场不远,也就是现在笋岗城脉中心的旧址,一租就是8年。当时罗湖的二手车市场老车比较多,而且走的都是“寄售”模式,二手车企相当于一个中间商,为买卖双方提供中介服务,赚取佣金。我们来了以后,走的是“经销”模式,先从车主那里把车买下来,整备之后再卖给买车的顾客。这就相当于顾客直接从我们这里买车。卖出的车子有任何问题,客户都可以直接来找我们解决,这样的模式对客户来说售前售后都更有保障。

凭借着独特的经营理念,我创办的二手车公司——澳康达很快就在深圳二手车市场销量榜上排到前几位。20062007年的时候,我们的员工就有好几百人了,每个月也能卖好几百辆车。随着员工增加和业务量上升,我渐渐感觉到场地不够用了。当时,场地的租金不便宜,每个月利润的20%要交房租,刚好又碰上业主想要收回这片场地。

人的潜能,有时候就是逼出来的。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策:买下一块土地,建立自己的物业。我的想法是,有了自己的物业就不用交房租了,经营成本也就降下来了,同时抗风险能力更强,而且物业本身也会保值增值。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这个决定十分正确。

场地问题可以说是我创业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克服之后其实是把坏事变成了好事。2007年,澳康达有幸在罗湖笋岗真正扎下了根,我开始着手建设澳康达名车广场。

一砖一瓦建起“全球最大二手车展厅”

2013年是我事业的另一个转折点。那一年,深圳澳康达名车广场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总投资8个亿,项目占地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二手车展厅,在2020年创下了“全球最大二手车展厅”吉尼斯世界纪录。

自建二手车展厅的这个设想,也是从服务客户的角度出发。我当时就想,客户花一两千块就能在五星级酒店享受舒适的体验,而客户来我这里买车,消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为什么就不能为客户打造一个五星级的购车环境呢?

当时深圳很多二手车销售都是露天的,而我要打造的是一座像五星级酒店的二手车交易展厅,一座汽车发烧友的梦想殿堂。在那期间,我和团队遍访全球汽车博物馆、世界著名汽车城以及高端建筑。最终,2013年澳康达名车广场在罗湖笋岗建成了。

全球最大的二手车展厅有多大?澳康达名车广场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内部共有6层立体汽车展厅,面积达到了7.3万平方米。这里每一层展厅都经过科学分区——对标品牌同层展示、同一品牌集中陈列、同系列车型有序摆放。涵盖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奔驰、宝马等全球各类汽车品牌。

这是一栋为汽车量身定制的建筑:包括二手车交易中心、评估收购中心、车管所服务站、金融中心、客服中心、售后中心、精品中心……展厅虽然大,但客户逛起来一点也不累。汽车交易的各个环节,几乎都能在这里一站式完成,非常便捷,当时在国内也是独此一家。

2009年到2013年,历时4年,看着心中的“梦想车库”从一砖一瓦开始建起,到最终建成罗湖笋岗的地标性建筑,正如“笋岗”这个地名的寓意一般,澳康达也像春笋一样在罗湖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澳康达名车广场开业的那一天,我非常激动。来到这里的客户,也都觉得非常震撼。从那时起,我觉得我们不单单打造了一个二手车行业的标杆性建筑,也是用一种服务客户、提升客户消费体验的初心引领整个行业。

“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稳扎稳打

2014年,澳康达名车广场开业的第二年,我迎来了事业中的另一个挑战。那一年,深圳发布了汽车限购相关政策。

限购令一出,对深圳汽车行业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当时,公司有上千名员工,不少同事都很忐忑,有些同事甚至直言想转行。我当时想,无论如何我自己首先要坚定信心,同时也对未来形势做了一些评判。我的结论是,限购不是禁购,即便限购,二手车行业的存量市场还是很大的。只要有市场,生意就有得做。再后来,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困难,生意也慢慢恢复了起来。

回顾澳康达这20多年来,碰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非常多。我的经验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公司经营的小问题,不要等到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才去想办法解决,而是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进行修正与纠偏,把每一步走踏实、走稳健。

我觉得澳康达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二手车领军企业,核心有两点。一是工匠精神。对每一辆车,我们的把控都非常严格,从经验丰富的评估师团队,到车辆进入售后中心进行整备,再到车辆上市质检部门再次审核,从细节出发,完成对二手车的全新“洗礼”,以此保证“不会把任何一台有瑕疵和问题的车交给客户”。二是共赢。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共赢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我们推出的“公平卖”收购模式,其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在澳康达卖车的客户都能清楚地知道,他的车通过澳康达的整备后,我们卖了多少钱。我们的毛利不超过5%,如果超过5%,会将超过部分的50%返给原车主。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透明,用诚信牢牢地把握住客户,做好口碑。

除了“公平卖”收购模式,澳康达还颠覆行业规则,首创“一口价”销售模式,践行微利经营。一个企业想要做得长久,就不能走暴利、赚快钱,而是应当践行微利模式,最大程度让利给消费者,这才是长久的经营之道。

澳康达始终坚信,只有奋斗的文化、创新的精神,企业才不会落后。这与罗湖区提倡的“先锋精神、奋斗文化”城区精神十分契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