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驿站调查研究报告摘要(一)千顺万顺
(2023-05-08 21:48:14)
标签:
it财经健康情感时评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掀起调查研究热潮。本报告是对“深圳金融驿站”的调查研究,摘自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调研报告。
【特点】
为解决“银行信贷不好发放、企业又亟需资金”的问题,充分体现了金融与实体“唇齿相依、同舟共济”的关系,2022年6月1日,深圳创新推出了“金融驿站”
金融驿站是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委、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商务局共同指导,市内各产业部门联动,各区和街道实施,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和深i企平台配合,以企业为导向,为深圳市各类企业提供市场化、个性化、精准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项目。项目实施中,各金融驿站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纾困等服务,提供银行贷款、融资担保、股权投资、专项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服务。
【效果】
金融驿站是深圳服务实体经济方式的一种创新。
【特色】
组织形式创新。在组织形式上,线下设置金融驿站。各区金融主管部门根据辖区情况,因地制宜,在重点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行政服务大厅、园区、银行网点等地设点,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驻点银行现场收集企业融资需求,提供金融咨询、资料预审、预约上门等服务,配合做好市、区政策宣传工作,视情况组织证券、保险、融资担保、创投等非银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服务团队,提供咨询、诊断、纾困等一条龙服务,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线上线下结合。线上设置服务专区与线下实体运作相结合,确保金融服务“不打烊”。以金服平台和深i企平台为载体,作为金融驿站的线上驿站,安排服务专员提供专业化线上对接匹配服务,推动线上线下协调联动,推动政务数据、金融服务、惠企政策及企业服务“四个整合”,为不同阶段企业提供融资对接、融资担保、资质评估、信用评级、行业咨询、投融资政策支撑等一站式综合金融公益服务,确保金融服务“不断档”。
服务上门。定期开展送服务上门活动,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金融驿站充分发挥街道、企服中心熟悉辖内企业“非财务数据”的优势,将企业用工、车辆运行、用水用电等数据与财务数据形成互补,进一步解决涉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定期组织银行、保险、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服务团队,上门提供咨询、诊断、纾困等一条龙服务,变坐商为行商,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专项融资产品。各区定期组织召开金融驿站政策宣讲会、融资对接会、服务交流会等各类主题活动,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白名单。“金融驿站”由深圳市、区产业部门定期提供重点支持企业/项目白名单、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名单,配合发放、收集企业金融服务需求调查问卷;深圳市、区金融主管部门负责统一收集名单与调查问卷并对接至金融驿站服务团队,金服平台/深i企配合提供线上服务,最终由各金融驿站为名单内企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
【梳理】
深圳中小微企业融资具体“难”在三个方面:
触达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存在融资银企对接渠道不充分不便利的问题。据统计,51%的企业通过中介机构了解银行有关信贷政策和产品,少数市场主体甚至不敢想还可寻求银行融资服务。
增信难。小微企业往往因缺乏抵质押物、完整的信用评估数据,难以达到银行的授信门槛。
画像难。银行机构普遍反映,小微企业融资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大数据进行企业信用画像,实现批量评估授信,但目前部分关键政务数据未能有效获取。
【对策】
针对“触达难”问题,依托金融驿站、金服平台、银企对接活动等载体,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触达率。
针对“增信难”问题,加大惠企增信政策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更加放开手脚。
针对“画像难”问题,引导百行征信、深圳征信公司等开发小微企业精准画像的信用产品,基于工商数据、支付流水、客流量等数据,帮助银行发现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信用“白户”,增加授信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