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罗湖·50杰出代表传承深圳第一、中华之最(四)千顺万顺

标签:
it财经健康情感时评 |
截止目前,《口述罗湖》已经连载45期。2022年5月5日,由罗湖区政协、深圳特区报社联合出品的《口述罗湖》栏目正式上线。
【50杰出代表】
回眸激情岁月,赓续先锋精神。《口述罗湖》(1979—2019),按照“政治性、代表性、影响性、广泛性”原则,50名于1979年至2019年间的罗湖建设者、奋斗者代表,讲述记忆中的罗湖,传承罗湖精神,为罗湖区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凝聚奋进力量。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一员工幸运入选。
《口述罗湖》第1期----蒋开儒:从大水田到摩天大楼!《春天的故事》在罗湖唱响
《口述罗湖》第2期----骆锦星:新中国土地使用权的“第一拍”
《口述罗湖》第3期----文国明:参与罗湖区创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口述罗湖》第4期----吴颂球:渔民村蝶变史是改革开放精彩样本
《口述罗湖》第5期----胡崇安:写进立法!这些都由罗湖司法人开创
《口述罗湖》第6期----马介璋:我把香港佳宁娜酒楼开到了罗湖
《口述罗湖》第7期----李传芳:“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是这样炼成的
《口述罗湖》第8期----陈志超:“南国红豆”厚植罗湖这片文化热土
《口述罗湖》第9期----林圣华:“东深精神”依旧在深圳水库边回响
《口述罗湖》第10期----谭光耀:TA们经罗湖驶往香港,历经风雨五十载
《口述罗湖》第11期----陈杨生:许多人的追梦第一站!罗湖这个地方闻名遐迩
《口述罗湖》第12期----廖虹雷:罗湖是深港经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口述罗湖》第13期----宋联安:“青春之花”在罗湖绚丽绽放
《口述罗湖》第14期----陈影宏:麦当劳光华餐厅见证深圳人的“欢聚时光”
《口述罗湖》第15期----李八一:“中国第一仓”在笋岗拔地而起
《口述罗湖》第16期----范卫平:小小纸张见证时代变迁!TA首次改革,罗湖最先试水
《口述罗湖》第17期----周冀中:“百年雄关”奏响中国海关改革“先行曲”
《口述罗湖》第19期----蔡洪亮:蔡屋围是深圳农村城市化缩影
《口述罗湖》第20期----杨洪祥: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在罗湖传扬
《口述罗湖》第21期----朱德明:“以书筑城 以城筑梦”,罗湖书城开先河
《口述罗湖》第22期----王喜义:多项金融改革从罗湖起步推向全国
《口述罗湖》第23期----陈焕:罗湖桥上快门声声见证口岸变迁
《口述罗湖》第24期----易凤娇:我是罗湖走出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口述罗湖》第25期----陆建新:地王大厦建设刷新“深圳速度”
《口述罗湖》第26期----禹国刚:新中国第一家证交所在罗湖诞生
《口述罗湖》第27期----胡天池:深圳戏院承载深圳人独有的文化记忆
《口述罗湖》第28期----陈伟:新中国首家外资银行分行在罗湖设立
《口述罗湖》第29期----杜小宜: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开深圳双语教育先河
《口述罗湖》第30期----王定跃:让毛棉杜鹃成为“春天的故事”的美丽代言
《口述罗湖》第31期----邸叙然:“深派小品”从罗湖叫响全国
《口述罗湖》第32期----周立:“深市第一股”闯出金融改革多项第一
《口述罗湖》第33期----陈国雄:深圳最早的服装业弄潮儿从罗湖出发
《口述罗湖》第34期----常才智:让皮影艺术永远扎根罗湖这片沃土
《口述罗湖》第35期----廖国祥:爱国路花市有深圳人特有的“年味”
《口述罗湖》第36期----林志伟:“向西鸡煲”陪伴着一代代罗湖人成长
《口述罗湖》第37期----廖翔显:深圳第一所港人子弟学校从罗湖起航
《口述罗湖》第38-期----孙喜琢:罗湖医改是健康中国一面旗帜
《口述罗湖》第39-期----廖瑞光: 黎围麒麟在罗湖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口述罗湖》第40期----陈祥发:我在罗湖建起全球最大二手车展厅
《口述罗湖》第41期----苏六河:以沉香的馥郁芬芳,推动罗湖“香”飘万家
《口述罗湖》第42期----卢礼杭:“中国宝都”从罗湖水贝起步
《口述罗湖》第43期----缪亚莲:“国民零食”从罗湖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口述罗湖》第44期----黄西勤:资产评估行业从罗湖扬帆起航
《口述罗湖》第45期----邱浩波:全国首个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在罗湖成立
(待续)
《口述罗湖》第43期----缪亚莲:“国民零食”从罗湖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转载)
缪亚莲
1982年出生,上海人,深圳市自然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罗湖区政协委员、深圳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市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副会长。2004年加入自然派,率领团队重点规划建设终端自营体系,实施“机场、高铁、地铁名店”、走向全国市场的发展战略,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以全渠道、多品牌的发展思路试行深圳、辐射全国,让香港知名零食品牌发展成为深圳“老字号”,打造中国食品界百年品牌。
采写撰稿: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禾昆
1995 年,创立于香港的“自然派”进驻内地市场,扎根经济特区深圳,设立罗湖总部,开始了从深圳走向全国的品牌之路。2004年,我从上海来到深圳罗湖,帮助自然派在内地拓展市场。十余年间,我有幸见证了自然派在罗湖生根发芽,散播全国各地,一步步发展成为国民品牌。
让香港知名零食品牌成为深圳“老字号”、中华“老字号”,是自然派的愿景。如今,我本人还担任深圳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推进食品供应链生态建设,整合资源助力中小食品企业的品牌化发展,引领建设行业标准,为罗湖高质量发展续力添薪,这些都是我的新使命。
乘着改革开放春风香港零食品牌跨过深圳河“找娘家”
1969年,自然派品牌在香港成立,我们的第一间商铺开在尖沙咀海港城屈臣氏里面一个只有3-5平方米的场地,在约1.5米高的货架上开始了自然派的前行之路。
当年一份报纸一毛钱,一本周刊六毛钱,自然派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能达到30-40万港币。后来,自然派开始稳健发展,我们品牌陆续进驻到香港的百佳超级市场以及众多香港知名的大型商超,收获了广大香港市民的喜爱。上世纪80年代,自然派已经在香港与各大KA(重要客户)卖场建立了战略合作,并成功打出了品牌知名度,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零食品牌。
同一时期,内地改革开放的消息传到了香港,毗邻香港的深圳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就想,自然派零食在香港卖得很好,是不是可以让内地的同胞也有机会品尝到香港的本土零食?罗湖桥横跨深圳河,连通深港。于是在1995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自然派来到深圳,在罗湖建立了自然派罗湖总部公司,开始了内地市场的拓展之路。
作为一家港资企业,来之前其实心里也没底,大家都抱着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来了之后,我们发现罗湖区整体环境让公司从上到下感觉特别亲和。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因为罗湖与香港毗邻,当时这里使用的语言、用人的方式等等与港资企业十分契合。不仅如此,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深圳的中心城区之一,罗湖也是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地,这里的营商环境优越。罗湖区委区政府想企业所想,从企业营业执照办理、办公场地和用人方面等,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帮助,让自然派能够很快在深圳站稳脚跟,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对我们来说,就像是“选对了娘家”。
从罗湖走向全国 “国民零食”成为无数人的味蕾记忆
罗湖总部公司刚成立,我们的办公地点便设在深圳第一家、也是当时最大型的商业广场——佳宁娜友谊广场。在这里,自然派的业务从食品批发起步。此后,我们还在大鹏建成了自己的食品生产工厂,在全国开起了专卖店,开始了以深圳罗湖总部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发展之路。
自然派在内地的第一家专卖店开在东莞,因为是香港的零食品牌,当时我们卖的蜜饯都是以“两”作为计量单位,而且店里的零食大多是大家没有见过的。我记得开业当天,顾客排队的队伍从二楼门店一直排到了一楼,又排到了马路上,场面十分壮观。就这样,自然派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获得了内地消费者的喜爱。
自然派的发展,一直与罗湖相生相伴。作为改革开放前深圳仅有的两个陆路口岸之一,罗湖口岸是连接香港和内地的第一口岸,以一座双层人行天桥与一座铁路桥连通深港。到2007年,罗湖口岸开通了旅客自助查验通道,成为中国内地首个启用旅客自助查验通道的口岸。同年,自然派也将罗湖首家专卖店开在了这里。
2007年,罗湖口岸的出入境旅客达到了惊人的1.78亿人次。据此,我们获得了巨大的客流量红利,“罗湖口岸店”一开业便客流云聚。我们的产品丰富多样、价格实惠,货架经常会被一扫而空。旅客到一个地方旅行,一定会去尝一尝当地的零食,顺便带点手信回去。在罗湖口岸,香港朋友过境来内地买到我们的产品,感觉吃出了童年的味道。内地朋友过境,不用再去香港,在口岸就能买到具有浓浓港味的产品,这也更好地促进了深港两地的交往。
事实上,随着全国交通方式的快速转型,2005年后,我就带着团队开始实施“机场、高铁、地铁名店”等经营策略,开启了走向全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在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几年中,我们曾经单月内在全国开出了几十家门店。当时,人员招聘的速度远跟不上门店拓展的速度。有一次,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第二天门店就要开业了,我们只有三个女员工,还有800多箱货要上。北京的冬天飘着大雪,我们啃着红薯、咬着牙,连夜完成了上货工作。就是通过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步步将自然派门店扩展到了全国各个地方。
目前,自然派在全国的门店数量达到368家,并保持着20%左右的年销售增量。近年来,随着新零售业态的兴起,我们也积极拥抱变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尝试突破。
近年,自然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增长驱动业绩,公司的新零售实现了多场景、多触点的跨界合作。譬如,通过粉丝运营、会员服务等,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通过数字化用户行为分析,开发增值服务等实现潜在客户。另一方面,我们还通过大数据智能化运营,在产业互联网的框架下,打通供应链体系、销售体系、交易体系等各个环节,并建立产业标准。
“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谋划区域性“食品集散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食品行业,品质始终是最重要的。在罗湖迈步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品牌既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消费者认可的标签。
50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派始终秉承“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的发展理念。长年来,罗湖区委区政府在行业法规建设、食品溯源等方面的规范,也为我们坚定品牌发展战略、产业赋能提供了保障与支持。
自然派连续四年上榜“中国连锁品牌质量50强”“中国品牌连锁影响力百强”“深圳市行业领袖百强企业”“深圳商业40年十大领军品牌”“深圳市行业发展贡献奖”。在去年的“深圳老字号企业复审颁奖仪式”上,也继续荣获“深圳老字号”的称号。目前,自然派正以罗湖企业的身份申报“中华老字号”。未来,我们将对一系列产品包装重新改进,推出“深圳土特产”新品类,努力把深圳的食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去,进一步助力深圳、罗湖提升知名度。
作为深圳市食品行业协会的会长、罗湖区政协委员,我一直在思考行业标准、品类标准建立等问题。目前,上海等一些城市都有自己的食品集散中心,而深圳正缺少这样一个地方。香港、澳门食品产业资源丰富,我希望能够将深港澳三地资源进行整合,团结食品行业的力量,在罗湖打造一个全国性的集销售、业务交流等为一体的“食品集散中心”,助力深圳、罗湖高质量发展。平时在和香港食品企业交流时,我也常常向他们描述罗湖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帮助,鼓励他们来罗湖发展,并成功引进了香港知名的中国鲍鱼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地罗湖。
自然派以深圳罗湖为全国总部,几十年砥砺深耕,也见证了城区的高速发展。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罗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自然派将驰而不息以打造知名食品品牌为己任,为消费助力,为发展赋能,为罗湖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