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罗湖·50杰出代表传承深圳第一、中华之最(三)千顺万顺

标签:
it财经健康情感时评 |
截至目前,《口述罗湖》已经连载45期。一年前(2022年5月5日),由罗湖区政协、深圳特区报社联合出品的《口述罗湖》栏目正式上线。《口述罗湖》共50期,还将汇编成册、出版发行并推出采访影像库,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独特作用。
【50杰出代表】
回眸激情岁月,赓续先锋精神。以“辅史学之证,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为目标,《口述罗湖》(1979—2019),按照“政治性、代表性、影响性、广泛性”原则,50名于1979年至2019年间的罗湖建设者、奋斗者代表,讲述记忆中的罗湖,传承罗湖精神,为罗湖区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凝聚奋进力量。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一员工幸运入选。
《口述罗湖》第1期----蒋开儒:从大水田到摩天大楼!《春天的故事》在罗湖唱响
《口述罗湖》第2期----骆锦星:新中国土地使用权的“第一拍”
《口述罗湖》第3期----文国明:参与罗湖区创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口述罗湖》第4期----吴颂球:渔民村蝶变史是改革开放精彩样本
《口述罗湖》第5期----胡崇安:写进立法!这些都由罗湖司法人开创
《口述罗湖》第6期----马介璋:我把香港佳宁娜酒楼开到了罗湖
《口述罗湖》第7期----李传芳:“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是这样炼成的
《口述罗湖》第8期----陈志超:“南国红豆”厚植罗湖这片文化热土
《口述罗湖》第9期----林圣华:“东深精神”依旧在深圳水库边回响
《口述罗湖》第10期----谭光耀:TA们经罗湖驶往香港,历经风雨五十载
《口述罗湖》第11期----陈杨生:许多人的追梦第一站!罗湖这个地方闻名遐迩
《口述罗湖》第12期----廖虹雷:罗湖是深港经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口述罗湖》第13期----宋联安:“青春之花”在罗湖绚丽绽放
《口述罗湖》第14期----陈影宏:麦当劳光华餐厅见证深圳人的“欢聚时光”
《口述罗湖》第15期----李八一:“中国第一仓”在笋岗拔地而起
《口述罗湖》第16期----范卫平:小小纸张见证时代变迁!TA首次改革,罗湖最先试水
《口述罗湖》第17期----周冀中:“百年雄关”奏响中国海关改革“先行曲”
《口述罗湖》第19期----蔡洪亮:蔡屋围是深圳农村城市化缩影
《口述罗湖》第20期----杨洪祥: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在罗湖传扬
《口述罗湖》第21期----朱德明:“以书筑城 以城筑梦”,罗湖书城开先河
《口述罗湖》第22期----王喜义:多项金融改革从罗湖起步推向全国
《口述罗湖》第23期----陈焕:罗湖桥上快门声声见证口岸变迁
《口述罗湖》第24期----易凤娇:我是罗湖走出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口述罗湖》第25期----陆建新:地王大厦建设刷新“深圳速度”
《口述罗湖》第26期----禹国刚:新中国第一家证交所在罗湖诞生
《口述罗湖》第27期----胡天池:深圳戏院承载深圳人独有的文化记忆
《口述罗湖》第28期----陈伟:新中国首家外资银行分行在罗湖设立
《口述罗湖》第29期----杜小宜: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开深圳双语教育先河
《口述罗湖》第30期----王定跃:让毛棉杜鹃成为“春天的故事”的美丽代言
《口述罗湖》第31期----邸叙然:“深派小品”从罗湖叫响全国
《口述罗湖》第32期----周立:“深市第一股”闯出金融改革多项第一
《口述罗湖》第33期----陈国雄:深圳最早的服装业弄潮儿从罗湖出发
《口述罗湖》第34期----常才智:让皮影艺术永远扎根罗湖这片沃土
《口述罗湖》第35期----廖国祥:爱国路花市有深圳人特有的“年味”
《口述罗湖》第36期----林志伟:“向西鸡煲”陪伴着一代代罗湖人成长
《口述罗湖》第37期----廖翔显:深圳第一所港人子弟学校从罗湖起航
《口述罗湖》第38-期----孙喜琢:罗湖医改是健康中国一面旗帜
《口述罗湖》第39-期----廖瑞光: 黎围麒麟在罗湖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口述罗湖》第40期----陈祥发:我在罗湖建起全球最大二手车展厅
《口述罗湖》第41期----苏六河:以沉香的馥郁芬芳,推动罗湖“香”飘万家
《口述罗湖》第42期----卢礼杭:“中国宝都”从罗湖水贝起步
《口述罗湖》第43期----缪亚莲:“国民零食”从罗湖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口述罗湖》第44期----黄西勤:资产评估行业从罗湖扬帆起航
《口述罗湖》第45期----邱浩波:全国首个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在罗湖成立
(待续)
《口述罗湖》第44期----黄西勤:资产评估行业从罗湖扬帆起航(转载)
黄西勤 1971年出生于广东惠阳,1992年来到罗湖涉足资产评估行业,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国众联集团董事长。1998年5月,其创立的国众联从深圳罗湖起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路发展为如今具备多种资质的专业咨询顾问集团,成为行业领军机构。
出 品:罗湖区政协 深圳特区报
口述时间:2023年3月22日
口述地点:罗湖区中海慧智大厦国众联集团总部
采写撰稿: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资产评估,是财富管理中重要的基础工作,被誉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以罗湖为出发点,我创立了国众联集团,目前集团旗下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多地,但集团总部依然设在罗湖,这是我对罗湖最深情的“告白”,也透露着我带领国众联助力罗湖高质量发展,助推“三力三区”建设、尤其是建设具有国际市场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罗湖是改革开放先锋地,众多评估企业从这里起家
1992年,大学毕业的我只身来到罗湖,顿时便被这里热火朝天、一往无前的干事创业氛围打动。“桥头堡”“试验田”“先锋地”……身处罗湖、身处经济特区,你很难不被这些满怀激情的字眼感染。
我记得,当时特区内相关评估企业几乎都落户在罗湖,逐渐云集了众多专业人才。大量优秀公司的集中,也形成了罗湖人才集聚优势,这对我一个新人来说是幸运的。那时候的我,动起脑子、迈开双腿,整天背着背包、拿着文件袋,活跃在罗湖的大街小巷和各个写字楼。
罗湖与香港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这对于评估行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因为罗湖紧靠香港的优势,我在初入评估行业时就能接触到很多香港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令我受益匪浅,也开拓了许多工作思路。
我当时还没有买车,但罗湖城区公共交通便捷,这很大程度上帮我解决了跑业务的问题。那时候,公交车座位就成了我的“办公位”“学习位”,陪我度过了好几年时光。
1998年5月,我迎来了评估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时刻——国众联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时有个非常鲜明的比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常跑的客户和项目,在世纪之交前后就纷纷从小楼搬进了大楼,从大楼搬进了高楼。凭借罗湖这块宝地的优势,国众联慢慢也从1998年初创时的十几人,发展到员工总数近两千人的大型专业团队;业务范围也从单一的估价业务,发展成为同时具备多种资质的专业咨询顾问集团。
2021年10月,国众联集团总部整体搬迁到位于罗湖区清水河重点片区的中海慧智大厦。刚搬来不久,就有相关领导在调研时主动询问企业有什么困难?我说,希望政府可以在人才保障房方面给予支持。很快,区政府按照规定流程审核后,给符合相关申请条件的国众联员工分配人才保障房共计20套,解决了集团总部一批青年骨干员工的住房问题。
入驻清水河重点片区,深度参与罗湖“三力三区”建设
众所周知,今年罗湖全力打造“三力三区”,其中包含创建具有国际市场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这正好对应国众联集团的业务范畴。我可以自豪地说,国众联集团总部留在罗湖是个“双赢”的选项,也让我们有机会大展拳脚。
国众联25年积累下来的专业服务经验,可为罗湖在打造“三力三区”过程中,提供23个门类的专业资质服务,涉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评估、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土地评估、土地登记代理、土地规划、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代理等。不仅如此,我们成立的国众联社会经济研究院,设置碳达峰碳中和、评估发展、绩效评价、自然资源、信息化、全过程工程咨询、城市更新等七大研究中心,全面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与政策研究等活动,可以为罗湖未来资产研究、数字资产评估、碳资产研究等提供有力支撑。
在我看来,罗湖区数字政府建设离不开数据资产,除去政务数据外还有诸多社会数据等,那么如何让这些数据成为资产并入财务报表,从而产生社会价值?这些问题正是国众联社会经济研究院目前所关注并推动的内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研究院一定能拿出像样的成果,进一步回馈罗湖、回馈社会。
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履职尽责助力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是我履职的主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向全国人大提交了1份议案和8份建议,议案是关于制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法》。
罗湖本身亲商、重商、尊商氛围浓厚,今年又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之所以提此议案,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维护民营经济组织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希望能够推动民营经济立法,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罗湖这片热土上工作奋斗,让我感觉得心应手,这里的一切我都如此熟悉、亲切。我们国众联集团将始终立足罗湖、放眼湾区、胸怀全国,为罗湖“三力三区”建设贡献力量,力争在评估领域持续产出新思路、新想法、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