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介|范贻光绘画:法显辉煌传奇的一生

标签:
健康时尚收藏图片文化 |
分类: 巅峰学堂 |
范贻光是画家,他多年来的工作已远远超出绘画,拓展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发掘、发展,并辛苦奔忙至今。很多人虽不知范贻光先生的名号,却很可能看过范先生的画。范先生自幼喜爱绘画,中学时代就读于中央美院附中,大学就读于中央工艺美院,读书时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吸收各方之长、勤奋实践,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如今已是85岁高龄的范贻光先生依然笔耕不辍,他的画不是我们习惯印象中的工笔花鸟、水墨山水,而是临摹素描,这是检验画家基本功的重要参考项,一幅耀眼面世的名画诞生,背后不知有多少临摹草本积淀于后?
为了支持“中国书画五洲行”国际巡展(尼泊尔站)的特别策划“丝路佛缘书画展”,范贻光先生依据《佛国记》提供的资料,广阅史料,进行二度创作,用独特构图方式、精炼的线条、准确的表达手法、还原了法显法师舍身求法的艰辛历程和真实形貌,完成了“创辟荒途的法显”一套装饰性组画,共五幅,通过四十余个画面,概括了法显辉煌传奇的一生。范贻光先生对故事绘画的精雕细琢,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法显法师(公元338-423年)是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著名高僧,比玄奘还早200多年,是我国西天取经第一人。他在65岁高龄时用12年时间,游历31个国家,陆去海还,广游西土,留学天竺,携经而归,成为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历史地理学家,而且是驰名中外的文化交流学者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范贻光绘画 | 法显辉煌传奇的一生:
第一幅:乱世出家,修行学法,忘身求法。
、法显俗姓龚,公元338年出生,三岁出家成沙弥,步入佛门。
、法显20岁时受具足戒正式成为僧人。
、法显在仙堂寺夏坐三十年,又到长安遍访高僧,研习佛教经典,成为赫赫有为的高僧。
、法显立下宏誓大愿,寻求完整律法。
、法显选择一条极为艰险的寻法之路。
、公元399年,法显与十名志同道合的僧人踏上去天竺(今印度)寻求戒律的征程。
、公元400年,法显一行渡过险难的白龙堆沙漠。
、法显在善鄯国更加坚定西行求法的决心。
、于阗国佛法盛行,法显感到佛祖的召唤,决心要做西行求法的第一人。
、法显一行经过一月翻过冬夏积雪、有恶龙吐毒风(雪崩)雨沙砾壁立千仞的葱岭雪山。
(主图)法显忘身求法、创辟荒途,那怕粉身粹骨也绝不退缩。第二幅:西行万里,历经艰险,瞻仰佛迹。
、法显于公元402年到达天竺 ,其疆域涵盖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三十多大小国家。
、法显在陀历国向一尊八丈高的弥勒佛像顶礼膜拜。
、法显渡过陡峭万分河水呼啸的印度河渡口,开始求法瞻仰佛迹的活动。
、法显在犍陀罗(今巴基斯坦巴沙瓦地区)见到贵霜王朝所建的佛塔遗迹,看到国衰而法存的犍陀罗,更加坚定求法的决心。
、法显在贾拉拉巴德(今阿富汗)一个大山深处的幽冷石窟中,仿佛看到佛祖的影子,这光影幻觉,成为照亮他今后旅程的明灯。
、公元403年,法显在翻越赛费德克雪山时,同伴逝去,法显埋葬伙伴继续前行。
、中印度地区是印度佛教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为法显敞开了佛国世界的大门。
(主图)法显在释迦牟尼的出生地(今尼伯尔迦维罗卫城),看到佛祖的荣光已不复存在而暗然神伤。
第三幅:抄经画像,思念故土,浮海东还。
、公元406年法显在摩竭提国的巴连弗城的大乘佛寺内一边学习梵语,一边抄写佛经。
、公元409年法显在多摩梨底国(今孟加拉国的塔姆鲁克)抄经同时学习绘画佛像的技法。
、公元411年法显到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阿努拉达普拉的菩提寺内巨大的菩提树下,仿佛聆听到佛祖的教诲。
、在阿努拉达普拉北部的无畏山寺,73岁的法显抄录着不曾见过的多部佛教经典戒律。
、公元412年法显抄完佛教最完整的佛教戒律经典,十二年艰苦求法之旅即将结束。
、法显在无畏山寺看到一商人用一白绢团扇供佛,触物伤情,潸然泪下,思念故土该回家了。
、74岁的法显立于船头,双手合计向佛祖告别。
、法显在海上遇险,紧紧护住经书闭目合掌祈祷平安。
(主图)法显在抄写经书的同时还学习佛像描绘技艺,认为是领悟佛法真谛的另一种修行方式。
第四幅:携经东归,老骥伏枥,译经著书。
、公元413年75岁的法显耄耋孤身东归。创造一个伟大奇迹。
、法显从天竺、狮子国带回十二部经书六十余卷,上百万言之多。为翻译梵文典籍,法显感到新的使命即将开始。
、东晋的都城建康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法显来到建康开始完成新的使命。
、公元416年法显在建康道场寺与尼伯尔僧人佛驮跋陀罗携手,经两年合译《摩诃僧祗律》40卷,自己独译《大般泥洹经》。
、《摩诃僧祇律》为汉传佛教的正本清源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大般泥洹经》的翻译使法显成为中国佛教律学的奠基人。
、法显为年青弟子讲经说法,使佛法戒律薪火相传。
、公元418年法显来到湖北荆州江陵辛寺潜心修行,写下闻名世界的《佛国记》。
、公元423年86岁的法显最后一次礼佛拜祖后悄然逝去。
(主图)为纪念这位著名高僧、驰名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法显,在他东归登陆的崂山,树立一尊法显纪念雕像。
第五图:中国脊梁,文化使者,世界名人。
、法显具有坚定信仰、崇高德行、舍身求法创辟荒途的精神,被鲁迅誉为“中国的脊梁”。
、法显的《佛国记》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媲美,是闻名世界的四大旅行记。
、法显的《佛国记》是一部研究世界佛教历史的重要典籍,又是一本世界自然地理著作和记载翔实的文学传记。
、法显的《佛国记》被译为英文、日文、德文、印度文等多种版本,成为一部流行世界诸国的国际性著作。
、古代印度重视精神世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漠视现实生活,甚至没有文字记载的史籍流传于世。而法显的《佛国记》成为研究古印度史最重要的史料。
、在斯里兰卡科伦坡附近卡鲁塔地区还保存一块“法显石”。
、在法显出生的山西襄阳县龚家沟,现在仍称为龚家村,他的故居也被保留下来。
(主图)法显法师是我国古代一位创辟荒途,忘身求法的高僧,又是一位陆去海归求法的第一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