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康熙帝的书法老师沈荃墨迹

标签:
健康时尚收藏图片文化 |
分类: 巅峰学堂 |
沈荃(1624-1684),上海松江人,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顺治九年(1652)探花,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土。康熙皇帝曾向他学习书法,沈荃每每能够「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由」。好学的皇帝,则十分感慨,并赏赐良多。康熙曾对李光地说:「朕初学书,宗敬(沈宗敬)之父荃实侍,屡指陈得失,至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亦能诗文,其集编次有法,读之可以按年得其行事。


沈荃《瀛台晓宜即事之二》
释文:向晓迻丹籞,层城宿雾披。林含初霁雨,水涨欲平池。殿角残星动,岩阴落叶(催)吹。长堤人语寂,立马故迟迟。雨洗岚光湿,风回水气凉。衣冠遥辨色,荷芰暗闻香。飞观通云岛,盘涡下石渠。金鳌看咫尺,幽兴满沧浪。瀛台晓宜即事之二,录似大年贤表甥词宗正之,充斋荃。
赏析
善书董文敏而为时所重,晚年得力于米南宫,用笔纯熟,功力深厚,寓拙于巧,藏于老润,结体清丽遒美,静妙多姿。
形体上较董险劲,实乃得力于米字的钟爱及兼取五代杨凝式之峻峭。唯气势较弱,线条不够丰厚,无法纵横潇洒,展现米芾特有的狂肆与张力。
通篇字字独立,行气却自然流露,粗细参差,变化有致,产生良好效果。「雨洗岚光湿,风回水气凉。」后兴致渐高,清劲率情,笔化律动强烈而举足自若,逸态横生。可见沈荃是以个人的性格及深厚的学养,契合古人神理,融入书法。轻逸典雅,不流时尚,为人所重。(黄一鸣)

沈荃《题金俊明梅花》
释文:玉立亭亭浅淡姿,凌寒早试向阳枝。为添东阁诗人兴,莫遣关山笛里吹。次韵为润甫辞兄,乙巳夏五舟次百花洲,澈关荃。

沈荃《临米元章重九会郡楼诗轴》
释文: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米元章重九会郡楼诗癸亥(1683)夏六月望前一日,仿为玉如年翁。华亭沈荃。
赏析
这件行书轴长八尺,用极佳的花菱书成,可算是沈荃的精心之作。北京故宫奕藏有一行书轴类此,但论尺幅及品相均不及此件。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真书轴,曾经清内府收藏,五玺全,品项亦佳,仅四尺,但真书不及行书之代表性。台北故宫亦藏有一行书轴,气格亦不及此轴。
沈荃的书风基本上远取米南宫,近接董其昌,这件行书轴是临仿米南宫蜀素帖中的一首诗,与米书相较,有很大的差异,许多在米书中劲健雄强的笔势,都被沈荃写成温柔婉约,逸态闲雅,这里可知,沈荃虽仿米南宫,其实艺术品味是受董其昌影响较深的。董其昌对于蜀素帖曾跋约:「时徐茂吴方诣吴观书画,知余得此卷,叹曰:以探骊龙珠,余皆长物矣。」可见其爱惜与自得之状。董其昌的风格虽然不以「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为目标,但是清劲爽利或含蓄拙涩的技巧,对他来说却是容易掌握的,反观沈荃之学董书,所乏的,即是在此。不过,康熙皇帝喜爱有加,「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铭,辄命荃书之。」所以,他不但是一时名手,据传傅申先生所言,更是清初习董书风的关键人物。(黄智阳)

沈荃《临颜真卿与郭仆射书立轴》
释文: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抑又闻之,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之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临为老年翁。华亭沈荃。
赏析
沈荃为顺治壬辰殿试一甲三名的探花,书法尤唯独步,加以极受圣祖与康熙的赏识更为时所重。沈荃的书法本出其华亭同乡董其昌,是形成清初主流董米趣韵的代表性书风,姿媚秀逸笔势生动,形质笔墨极为精熟,小字清雅而大字逸能圆厚。在其传世的中年以后书迹中,临书之作仍占相当比例,有临写颜、褚、虞、二王、怀素等,其中又以临米芾者居多,而少见临董之作的事实则隐然透现其书学研创的理念观点,广开研习视野得以厚实扎筑表现的形式内容。
此作亦为临书,内容为颜真卿《争坐位文稿》前部数行。晚明董其昌要求的临古,是以意临之、不死学前人,沈荃此书意秉承旨趣多存自我,细审其字形用笔可知与原帖颇有差异,虽然在款署中有一「临」字,事实上是形同抄录文句,作品的布局行气与笔墨神采都是沈荃自成风貌,清逸秀绝、工稳舒朗。缘于做书持赠友人,多少显现他对所书文字内容寓意的钟爱。其另有扇面临写同文之作,虽较得形似,仍不失其自家清雅朗秀之气。(林进忠)

沈荃《与介老禅翁(介颿)书》
释文:前接来翰,知杰阁新成,山门增焕。当此物力维艰之候,贤师徒独能振兴大业,真不愧大丈夫矣。向承至谊,委缘都门清窘,未能仰酬万一。友楚兄归,聊附茗菓之敬。惟鉴其诚,勿以菲輶见咎。令孙并致鄙念,不宣。介老禅翁。期荃顿首。
此信札写给「介老禅翁」,为介颿,字石获,松江华亭人,僧人。俗姓朱,年三十五弃儒入佛,从万峰壁参究,复依天童道忞和尚,得其亲传。住四明天宁寺,门风高峻,时所称道。
由「杰阁新成,山门增焕」,可知介颿整修其住持之寺庙。沈荃说到「当此物力维艰之候」,感叹介颿师徒能以有限的资源修葺寺院。沈荃透过朋友致赠介颿茶叶水果,东西虽轻,但情意深重,希望对方不要见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