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石涛精美绘画

标签:
健康时尚收藏图片文化 |
分类: 巅峰美文 |

石涛
轴 纸本
设色
97.5厘米×50.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芒鞋细碎落纷纭,灵谷山含蛱蝶云。冷织晴烘冰骨就,腊摧九尽玉肌氲。两升熟酒骚人醉,十里香茅野客闻。日暮孝陵峰顶望,影随白凤入鸥群。灵谷探梅归,灯下复补其干,漫书此诗其上。秦淮客子济。
钤印:老涛(朱文)、冰雪悟前身(白文)、藏之名山(白文)
此图以干湿浓淡的水墨写竹梅二君于风中飘扬舞动情形,用墨色的变化烘托出满卷的氤氲之气。云弥雾漫之中,竹叶飞扬,似籁籁有声,将无形之风描绘尽致。风随雾动,雾就风涌,风雾之中的翠竹疏梅,意韵洒落。构图简洁明快,纵横宕逸。由于是从写生中得来,故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画家于题跋中提到灵谷、孝陵,透露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东洲)

石涛
轴 纸本
设色
96.5厘米×41.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东风阻我巢湖边,十里五里一泊舟。湖头人家白鹅岸,晚风香送荷花田。水清苔碧鱼可数,金沙名地是何年。主人爱客高且贤,下水采荷意颇坚。谓客有花以诗赠,吾只爱诗不受钱。采荷偏采未开全,一枝菡萏最堪怜。始信壶中别有天,插花相向情更颠。欲开不开日复日,记程好事花当前。晚泊金沙河田家,以白菡萏一枝相送之舟中,数日不谢,与钱不受,索以诗赠之。
且喜无家杖笠轻,别君回首片湖明。从来学道都非住,上处天然未可成。乙亥夏月,合肥李容斋相国与太守张见阳两先生相招予,以昔时芝麓先生稻香楼施予为挂笠处。予性懒不能受,相谢而归。过巢湖,阻风五七日,作此。今与张见阳道兄存之,以记予生平游览之一云。清湘瞎尊者原济。
钤印:前有龙眠济(白文)、小乘客(朱文)、原济(白文)、石涛(朱文)、头白真然不识字(白文)、苦瓜和尚(白文)、清湘石涛(白文)
鉴藏印:休阳汪彦宣小梅甫珍藏(朱文)、世纲审定(白文)、弢翁珍玩(朱文)、左田氏心赏(白文)、曾经我眼即我有(白文)
此图曾经清金传声、金钺,近代徐世昌、徐世纲、周叔弢等人鉴藏。(邢晋)

石涛
轴 纸本 设色
89厘米×5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题识:淮扬洁秋之图。天爱生民民不戴,人倚世欲天不戴。天人至此岂无干,写入空山有百代。百代悠悠甚渺茫,空山对客较短长。山川陆海结中央,南奔北走辟淮扬。黄海之水广汪洋,黄海之山西蜀冈。九河不断分六合,水阔山横无处说。遥思文帝早知儿,丧家之子亡隋脉。隋家炀帝画图空,人道荒唐我述中。当年不废迷楼意,歌管楼台处处风。隋才自捷天难比,隋心自敏通经史。隋仁隋义孰倾心,胶结杨素传遗旨。遗旨元符一望开,隋家处处起瀛台。西池诏起十六院,南州又凿五湖来。五湖八曲风味多,随心称意映天秋。红粉不道隋家死,彩女如何陆地过。隋荒自绝不思量,米珠薪桂天遑遑。征辽日日甲兵起,可怜社稷无人理。宫中李实共杨梅,不重杨梅重玉李。伤情目断平原颠,兴亡不在征辽边。一年三百六十日,只对烟花夜夜眠。扬州刺史新承宠,香车自走复懵懂。曲槛层楼迷不迷,能使神仙入情冢。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果自然成。迷楼宫人抗声咽,隋心犹恋云中阙。隋家歌管谁家阅,咫尺风流看饮血。荡心一丧天地轻,怎知天下无刀兵?纵教千年万载死,不如一顾一倾城。倾城不见迷楼无,西院十六隋毒屠。河开千里幸江都,至今目电焉可诬。我行隋地试难明,我图黄海笔难停。精靡亦有荒凉日,桑田亦变沧海形。今年居九夏,黄海千里崩腾下。隋河亦已竭,雨水平陵谁得慌?谁思禹注淮南北,民间争颂亦无勒。功深只应四海息,息时又树稼与穑。山川陆海没风波,一旦绚起鱼盐色。久知隋地空彷徨又询禹甸高翱翔。北顾南瞻尽天长,分淮沿水画岐扬。老夫自笑非屑屑,老夫自爱非忙忙。长歌短行非吾别,纵有丹青神不结。今移结神出涤楼,门前水退屋裒舟。破砚拂开当日月,突笔写入洁时秋。禹功隋荒具之两不论,而吾之冲口划月有不尽。为山老道先生正,大涤子极。
钤印:痴绝(朱文)、若极(白文)、零丁老人(朱文)、于今为庶为清门(朱文)
鉴藏印:师氏慎得堂藏(朱文)、盘斋珍秘(朱文)
康熙四十四年(1705)夏末,扬州地区惨遭洪灾,扬州城也为洪水淹没,入秋,洪水消退,石涛便作《淮扬洁秋》以经其事。他以扬州城一角为近境,画人家八九,错落穿插古柏垂杨之中。城堞之外,茫茫河水从远处缓缓而来,一人独棹于河中。岗丘绵延,河干芦苇在河风飘拂中微微起伏。岗丘之上,林木蓊郁森森,画出了扬州地区洪水初退、烟水缥缈的景致。此幅作品用平远法构图。景物以湿笔点染,花青淡赭罩色,用笔洒脱奔放,于酣畅苍茫中显现出纵横排奡的艺术才情。同时,他在题跋中对王朝命运做了一番思考,流露出对民瘼的深刻同情,寄寓深深的故国之思。此图曾经清末师守玉、李国松收藏。(东洲)

石涛
轴 纸本 设色
164.9厘米×55.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石涛 听泉图
轴 绢本 设色
164厘米×44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题识:天削危峰万仞青,飞虹千尺走雷霆。不知何处餐霞客,日日凭栏洗耳听。大涤子。
钤印:膏肓子济(白文)、清湘老人(朱文)
鉴藏印:坚白墨缘(朱文)、赵氏金石(白文)、苏黄米斋(白文)、画夫珍藏(朱文)、蕉雪山房(白文)、汉仙(朱文)、繋猨斋珍藏书画印(白文)、系猨斋(朱文)
此图以全景式的构图绘崇山峻岭,古松虬曲,一老者于两山之间的楼阁中听泉。近景的山势自左右向中间形成挤压之势,中景巨石成峰,被近景中虬曲的松树掩映。远山的安排看似生硬,有违“三远法”,却给观画人仰视万丈高峰之眩晕感,可谓于险绝中求平稳,暗合了石涛《画语录·境界章》中“两段者,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的观点。画中山石全以中锋长皴写成,线条曲屈灵动、转折有致,或浓或淡,或干或湿,辅以石涛所特有的苔点,有聚有散,墨气淋漓,层次鲜明。点、线、皴不同层次的交替,使全图充满了自在奔放的点线交织的形式感,赋予画中山水一种原始浑朴的苍茫之气,视觉效果强烈,艺术个性鲜明。画家不可抑制的创作激情尽显无余。此图曾经清代沈公周、赵渭卿等收藏。(邢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