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苏曼殊《琵琶湖记游》

标签:
健康时尚收藏图片文化 |
分类: 巅峰视线 |
苏曼殊(1884-1918)
绢本镜心
款识:满城风雨近重阳。癸丑西京游琵琶湖作,寄白沙。玄瑛。
钤印:印禅
鉴藏印:邓、实、秋枚宝爱、邓实、风雨楼、碧寒心赏、蔡守执似
自创新宗
——说苏曼殊《琵琶湖记游》
曼殊画作极富创造性,清幽绝俗,非食烟火人所能及,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中、日学界共认其“自创新宗,不依傍他人门户”,“秀逸之气,时人无能望其项背”极受欢迎。孙中山先生是特别喜爱曼殊绘画的,并为柳亚子编辑的、包括几十幅苏氏绘画在内的《曼殊遗墨》题写了书名。新文化运动公认的旗手陈独秀,为曼殊的《葬花图》、《女子发髻百图》题款:他对曼殊画作过很高的评价,身陷囹圄,犹对人说:“苏曼殊作画,教人看了如咫尺千里,令人神往,不像庸俗画匠之浪费笔墨。国学大师章太炎为推荐曼殊的画作,撰写过《〈曼殊画谱〉序》、《〈曼殊遗画〉弁言》等文,并为《孤山图》、《女娲图》、《猎狐图》、《梅》、《兰》、《徐中山王莫愁湖泛舟图》、《陈元孝题奇石壁图》、《岳鄂王夜游池州翠微亭图》、《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等诸多画作题跋。一生作画不下数万幅的美术大师黄宾虹甚至恳切地说:“曼殊一生,只留下了几十幅画,可惜他早死了,但就凭那几十幅画,其份量也就够抵得过我一辈子的多少幅画!《琵琶湖记游》作于癸丑年(1913),而苏曼殊癸这年冬正是在日本西京(即京都),事情见(与柳亚子书)(见《苏曼殊年谱》P27-28,北新书局,1927年)。1919年,苏曼殊的老友、革命元老李根源出资,蔡哲夫编辑出版《曼殊遗画》。其时,李在广州,任驻粤滇军总司令。蔡哲夫为其总部谘议,集画22幅。为曼殊迄今为止出版的唯一画集。而此幅《琵琶湖记游》也是蔡哲夫所鉴赏,可见其来源有序。1929年5月,广州利工民织造厂出版之《精致特刊》创刊号就说过:“曼殊大师遗画不多,且均工细绢幅。”而《琵琶湖记游》也是画于绢上。柳亚子称他“绘事精妙奇特,自创新宗,不依傍他人门户,零缣断楮,非食烟火人所能及”,观此画,知曼殊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