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饮食养生

标签:
健康教育时尚收藏文化 |
分类: 巅峰美文 |
节气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公元前7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夏至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因此在饮食方面的调养尤为关键,要注意下面几点。
夏至饮食,增咸多苦
夏至,天气炎热,人体大量排汗,矿物质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富含矿物质的水,以保持身体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同时,夏至要多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还可多食芹菜(对高胆固醇和高血压有益)、丝瓜(通经络、行血脉、清热化痰)、莴笋(清热化痰、泻火、利气宽胸)。
夏至到,多食醋
夏至食蒜,肠胃不慌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 “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大蒜含有一种叫蒜氨酸的独有物质,当它进入血液后就会转换为大蒜素。夏至后,人们习惯食用生冷饮食,多食用大蒜可减少肠胃不适,保护胃肠的健康。
特别注意防中暑
夏至为一年中日照最长、强度最大的时期,此时期易出现中暑,主要症状是头痛、出汗多、口渴、面色潮红、心跳快速、体温升高(38以上),重则出现昏迷、抽搐、虚脱等。如出现上述症状,要放冰袋于头部,或头部冷敷,开门窗通风,用电扇吹头部并拨打急救电话。在35高温下工作的人,要通风、多喝矿物质水,不穿紧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