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圣谟、八大山人、石涛绘画作品

标签:
健康教育时尚收藏文化 |
项圣谟(1597年—1658年),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甚多,有子璋、子毗、胥山樵、胥樵、古胥山樵人、兔鸣叟等,浙江嘉兴人。祖父项元汴,为明末著名书画收藏家和画家。伯父项德新也善画。项圣谟自幼精研古代书画名作,曾由秀才举荐为国子监太学生,但不求仕进,沉心于书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早学文徵明,后追宋人用笔之严谨,兼取元人韵致。画面布局大开大合,笔法简洁秀逸,极富书卷气息,品格高雅,境界明净。董其昌评他的画“与宋人血战”(力追宋代画风),“又兼元人气韵”。李日华称赞他的画风“英思神悟,超然独得”,是“崛起之豪”。他的作品《九十九变相图》、《长江万里图》等巨作,都得到后世赞誉。
项圣谟(1597-1658)
纸本立轴
款识:项圣谟。
钤印:恨古人不见我、胥山樵项伯子、项圣谟翰墨记、项孔彰留真迹与人间垂千古、未丧斯文
备注: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114页,项圣谟第79、104、138方印取自本幅。
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八大山人(1626-约1705)
纸本立轴
款识:壬申一阳之日涉事,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
鉴藏印:赤云草堂、吴玉之宝、赤云堂书画印、吴灏、吴玉、欧初收藏
题签:八大山人荷花真迹。张珩书签。钤印:葱玉之印
裱边:八大山人画荷,纵肆超绝,笔墨外有遗世独立之意。展对之际,不觉神与俱化。戊午新春,刘海粟率书。钤印:刘海粟印
出版:1.《欧初艺术博物馆藏品》P183,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
2.《翰墨丹青一中国明清书画品鉴》P52,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年。
备注:1.张珩题签。
2.刘海粟题裱边。
3.吴灏、欧初递藏。吴灏,字子玉,号迟园,广东佛山人。善山水,所作粗放之笔直取古人神理。书学北宋四家,尤用力于黄庭坚。与容庚为忘年交。欧初,广东中山人。建国后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常务副市长、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出版有《五桂山房诗文集》、《欧初书画集》。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石涛(1642-1708)
纸本立轴
款识:大涤子阿长。
钤印:收尽奇峰打草稿、靖江后人
鉴藏印:尹氏简堂家藏之印、大千居士供养百石之一、叔弢眼福、慎先审定、徐邦达珍赏印、稚柳居士、怡萱斋、墨缘
出版:万君超校注《大风堂书画录》P197,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著录:1.《大风堂书画录》P58,大风堂自印本,1943年。
2.(石涛研究》P85,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
3.《历代书画录辑刊》第八册P129,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4.《历代书画录辑刊续编》第八册P129,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5.《石涛诗录》P115,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备注:1.尹简堂、张大千、周叔弢递藏。尹简堂,号“察四山馆”主人,曾跟随曾国荃攻克南京,之后在南京搜罗了大量的名人字画。周叔弢(1891-1984),原名暹,字叔弢,安徽东至人。著名藏书家,与陈清华并称为“南陈北周”。
2.韩慎先、徐邦达、谢稚柳审定。韩慎先(1897-1962),字德寿,号夏山楼主,北京人,久居天津。为新中国早期书画鉴定权威之一,与张珩、启功、谢稚柳等同为首批书画鉴定小组成员,任天津艺术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