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南京国际美术展盛大开幕
(2015-09-24 11:36:19)
标签:
健康时尚收藏图片文化 |
分类: 巅峰新闻 |
2015年9月16日下午,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展览由“向大师致敬Ⅱ——国际艺术大师展”、“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多元色彩潮起当下——全球征集展”三个主题展览组成。共计展出超过千幅作品,配合随后即将举行的一系列高端论坛研讨活动将在未来的几周内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艺术的饕餮盛宴。
本次展览最具看点的单元当属“向大师致敬II——国际艺术大师展”。该展展出了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利源集团20年来的企业收藏,包含西方立体主义毕加索,印象主义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后印象主义高更、梵高,野兽派马蒂斯,巴黎画派夏加尔,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现代派雕塑家亨利·摩尔等统领西方现代艺术史一个多世纪的大师原创经典作品共计50件。并细分为四个专题呈现:毕加索、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毕加索专题展示了毕加索18件从1923年到晚年的不同媒介佳作,其中还包括毕加索的名作《戴绿帽子的女人》;在风景专题里,展示的莫奈《睡莲》是在其所有“睡莲”系列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一件,寥寥数笔凝聚了莫奈的毕生心血和艺术成就;而在人物画专题中,有梵高、马蒂斯等艺术名家作品;静物画专题,即将呈现贝尔纳·卡特林、亨利·马丁、莫里斯·德·弗拉曼克等大师作品,体现欧洲艺术发展过程中,静物画的艺术水准。
本届美展定位于开放多元化、学术专业化的国际美展。策展团队将“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分成四个单元,分别是:由本届展览总策展人朱彤策划的“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艺术”、由意大利策展人Eleonora Battiston策划的“Otherness(他性)——行进中的国际当代艺术”、由四川美院教授俞可策划的“实验地带——关于艺术的讨论方式”和由艺术批评家夏可君策划的“中国当代墨线艺术”四个主题展。
“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艺术”是朱彤老师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他认为在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当代艺术的阵痛和涅槃后,新一代艺术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信息、网络和图像时代的全面到来,给中国人带来对自己及世界的全面想象,同时这种高速发展给中国社会和民众带来的某种失衡和极大的不确定性,恰恰又带给了当代艺术家们新的艺术创作资源。艺术家们开始以更加多元化创作的姿态介入当代生活,用他们的敏感与全新的社会生活互动,创作形式开始和多种媒介相互交叉,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在集中体现艺术作品自由度和多样性的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开始逐渐摆脱西方既往对中国当代艺术标签式的界定和惯性认知。现在是一个多元发展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时代,艺术从没像今天这样活跃充满机遇。艺术最本质的精神一定要回到它原始的基点。也许我们难以把握未来艺术的方向,但恰恰是在对于未知的忐忑和冒险中迎接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的到来。
Eleonora Battiston策划的“Otherness(他性)——行进中的国际当代艺术”邀请了国际上27位知名和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参展。策展人希望通过展览为中国文化艺术界提供了解国际当代艺术最新前沿发展的机会,同时促进中外当代艺术家的交流,将来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出到海外。
四川美院教授俞可通过“实验地带——关于艺术的讨论方式”展览梳理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星星美展为开端,包含伤痕美术、85新潮、玩世主义、政治波普、艳俗艺术等风格流派,依照历史发展规律,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当今社会环境下,当代艺术如何与城市、社区包括今天的民众产生有机的互动。
“墨线”是中国文化生命线的凝缩,其生生流变的书写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生命力;中国墨线艺术并非仅仅创造某一件艺术作品,而是泛文本书写空间的延展,且保持此文本空间的无限可塑性与活化性,其游刃有余的方式可以打开艺术终结之后的余地。中国墨线艺术还最好地体现为“浑化”之中“空余性”与“自然性”的结合,有化解现代性冲突的“默化”之功效,形成了新的逃逸艺术或“逸学”。夏可君策划的“中国当代墨线艺术”以“墨线”为主题展开中国墨线“逸学”的当代意义。
本次南京国际美术展的“多元色彩潮起当下——全球征集展”单元面向全球公开海选,展览邀请了众多驻华各国使节在相关国家公开征集以及,并且邀请各国艺术院校推荐提名。本次美展为了嘉奖参展艺术家为艺术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更为了发掘世界艺术的新锐力量,经过三轮评选,在“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和“多元色彩潮起当下——全球征集展”的参展艺术家中,评选出127位艺术家,分别授予金、银、铜、优秀奖。并与9月15日举行了颁奖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