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2022-03-26 12:19:50)夜深人静,欣赏一段视频,其间有著名专家、老师以及家长和新闻工作者连麦,探讨“有人大代表建议中小学大幅增加文言文教育”的问题。看了一半不想看了,听一个个明白人扯皮没有意思,于是做了个回复,而后睡觉梦周公去了。当时是这样回复:“语言是与时代相偕而行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言语。文言文是过往时代的产物,学习文言文有利于阅读历史,而学习历史与文学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现时代的生活。言语文字传递的是思想,中国人继续向前,若不返古,没必要特别加重文言文(篇幅)。”个人确实如此认为,但缘视频中已经公开的信息可知,现实中小学语文,古文所占篇幅已达甚至超过一半,若再增加,何妨直接用四书五经替代现代语文课本?幸好仅是建议增加文言文,若实施了,岂不是开启复古之路从娃娃抓起,代表累不累啊。
言语文字与八卦同源,实则是人类创造的描述所见世界以及所思问题的工具,千人万言各表其见识。犹如中国人想了解外部世界,想知道英美人等如何看世界,那就要学点英语,不然交往起来鸡同鸭讲两不搭调。学习文言文也如是,只不过学文言文是想了解中华先民如何认识他们所处的时代,用什么样的文字描述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以及前人对于历史和未来的认识。譬如古代的政风民俗,譬如风花雪月等等。然而,能流传下来的毕竟是古代才子佳人们的生活场景描述,而各个时代真正的乡野村夫之言语却无从查起。由于古代科学技术以及物质生活条件没有产生微信球球等等即时聊天软件,也没有可以搔首弄姿的抖音快手。正是因为古代精英文学的流传,使得中华文明显得光辉灿烂,但并不说明古代文明的平均水平都是能写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李白。更何况现代中国人精神世界里可以传承华夏文明精神,而现实里却难以与古人共话桑麻了,若追求与古人精神完全苟同,何若与现代人和谐共处。
任何时代的社会生活都是其当代的大学堂,而现今中小学教育无论如何研讨,也脱离不了应试教育与生活是非教育范畴,而应试教育必然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只要实事求是,必然可以认识现实。说到文言文,其中最为光鲜亮丽的部分,何尝不是古代应试教育有所成者之书语?如今成了文明结晶,实则是当时的文人才子们的思想认识以物质化的文字书籍载体而呈现罢了。韩国为何去汉字化而推不着调的韩文?日本人为何使用汉语偏旁部首?八卦而已,彰显的是它们自己的个性。试想一下,若中招考试、高等教育考试不设语文科目,还有几个人热心学习汉语?名誉利益使然。不要用成人之功利思想过分影响现代中小学教育了,教育由得教育学家们多做思考,并研究如何更好在传承与创新之间保持平衡,外行指导内行不利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不贴近现代社会生活更不利于学生们的成长发展。希望不要再陡然增加中小学生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考试负担了。上有所好,下有所效,然而要结合实际需要,别乱拍马屁为妙。
时代在发展,确实需要与时俱进。现代人已经明晰了二八定律的前提下,而建议最为普及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超篇幅文言文,确实不是明智的建议,最起码是没有深入调研就拍着脑袋建议建言。中小学义务教育是有教无类,是面向最广大的未来,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工,学而优则商,学而优则艺术,不唯造就纯粹的文学家、代制艺学家以及古代汉语学家。试想,若语文完全被五经四书诗词歌赋所替代,教出来一个个操着流利的“铁如意,指挥倜傥,满座皆惊呢......”是不是让孩子们都失去了百草园的欢乐?诚然,各个时代的精英分子也是有昏了头的,当然,现代精英代表们头昏的毕竟是少数。把代表所建议之中不搭调的部分剔除,择其中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事项斟酌施行,必然可以使得现代中小学义务教育越来越好,如此也是人人可以想见的。如此是一中学生家长的思考,毕竟我们都关心未来。
一介之末
二零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