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022-03-21 17:59:44)
好学为己,学好为己。时常把金融证券投资世界比作桃花源,并非不晓得人世间险恶多端。“闲坐小楼情自觉,梦乡半醒弹琵琶。”人在股市,独坐观影,人就融入了影像。股市历练,独自思考,一念所及即宇宙。七情六欲,五味杂陈,半梦半醒之间过生活罢了。常听音乐,耳畔犹闻琵琶语,不禁哼吟琵琶行,虽然此类古调有些许哀伤,总是好过大明刑罚‘弹琵琶’。何谓苦?自觉苦是没有尝过苦胆。何谓乐?自觉乐是没有飞天。生活的滋味没有单纯,苦中作乐苦变乐,股海里游泳,苦水里泡大,痛不觉得痛,苦也不觉得苦,就没有了痛苦。何妨自我陶醉,这点痛算什么,毕竟我们还有梦。尝遍五味,没了嗜好,自然而然不觉得酸甜苦辣咸有什么区别,也并非分辨不出酸甜苦辣。今日学得一句外文:“If you are positive, you’ll see opportunities instead of obstacles.”大意是:乐观的人会看到机遇而不是障碍。诚然如是,即使看到障碍又如何,人是活的,岂能撞破南墙继续撞?不知苦痛或因练就了条件反射。

观览证券股票价格图像,犹如见识股市众生像,从中可以了解众生之学识、心理以及生存状况。稍有知觉,不难发现,千百万炒股汉、投资人是有水平的,表现在理论、技术等等方面,既有学识又有认识还会技术。然而,不管是一百多年前的股市,还是现今的证券市场里,为何总是有多达百分之九十的人不如意呢?道理很简单,每一个人都有认识,也有方法,而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还有一重天地,说白话,那就是你的资本钱财太少,不足以支撑起你想要的涨停或连续涨停,力量太弱的缘故。究其根源,综合素质不过关,人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有囊多金银好应对,是精神和物质的融合体,决非纯粹形而上。知识若不与物质相结合则无法形成实力。知识之虚,物质之实,穷酸朱门若不搭调,尽皆不成气候。

好学为己,学好为己。“人不学,不如物;少而学,壮而行。”古人之训,虽然说的古人应知,但毕竟也是历史之中的现实,历史与现实密不可分,无古不成今。古人也曾经是生活着的人,是人当然明白如何更好地适应当时的社会。好学,学好,从古至今到未来永恒的主题,也是所有行为人的初始,不忘初心,学好而为过得好是文明的标识之一。文明无非是礼仪,文明就是仪式感,而礼仪仪式所展示的就是规范,在规定的范围内有文明,出圈了则可以自由散漫。古往今来,无论做事、做人,学好为己、好学为己,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忘记了常识,无论读多少书,即使饱学也不过是吃饱了的穷酸。任何时代里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如何,所见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无不是站在其个人立场才会有所见识。也就是说,所有个体的学识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由此向外扩散,无论其开创出多么大的空间,依然是以其个人的脚跟为圆心。

做学问,干实事,少整虚头巴脑的玩意。分析世界这好那好,或这歹那坏,无不是以自个的心机为中心。当你趋利避害的时候,却让别人飞蛾扑火,那就有点昧良心少人性了。言行举止,但凡不以自身感受而推及人者,往大里说,那是缺乏基础认知无良感;往小里说,那是没有经常照镜子,不知道自个长什么样子蓬头垢面。仅此而已。社会生活学说若与生活相违背,必然是伪学。生活啊,大染坊,五光十色,有数不清的科学,也有道不尽的伪学。人到中年净彻淡,无论科学或伪学,大概都是深受生活熬煎过的中年人所言吧?我不知道,瞽谈胡云。学问干事,无不是生活人自个的熬煎,尝过的酸甜苦辣咸混为一谈。无风不起浪,无事不生非。尝闻:“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亦知:“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由此大概可以解释网络里风起云涌的各类说辞,但凡认识几个字,会张口说话的,都爱八卦八卦,毕竟言语文字与八卦同源。

证券投资行途,披荆斩棘,历经磨难终不悔,为改变无知无财而努力奋斗,为赢之心从未改变。二零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天气不错,前些天在股海里捕鱼撒网,今日确实赢了些许。虽然不多,总是比亏写钱舒服,自觉欣慰。古人言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君子,反正在股市里勤勤恳恳为赢而赢实在普通。瞽谈胡云为修炼精神,乐于实践为赢得财富。钱财不多而想多赢是不可能的,用小钱挣点小钱过生活,不偷不抢不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可以算是悠然翁。没有上过什么金融学院,也没专门拜过股市里哪位大师傅,平日里在网络里东瞧瞧西看看,净挑些免费的资料欣赏揣摩,竟然也拼凑攒集了自己如何致赢的招法套路,文雅地说是投资体系,无法传播之秘密,赢钱的路数确实无法为外人道也,敝帚自珍。看来证券投资市场,也可以如荒郊野地一般长出小树,即便是小草也可以在岩石夹缝里生存下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屈不挠之气息永恒。

一介之末

二零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