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物外何其难,心净无非盛世安
(2022-03-14 21:09:39)超然物外何其难,心净无非盛世安。
敢问近来身所感,诚言未惧倒春寒。——观景行在随意股诗一首
文字与八卦同源,一字面世,混沌已开,万千人见之,必然千万种认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无数的字词组合,构造了难以计数的书籍,人们书写着对眼前事物和生活世界的认识的同时,仿佛作茧自缚一般构筑了一个又一个迷宫、八卦阵。幸好人类都是从天真的童年起步,摸索着从一点点的认识起航,并且由得教师先生们牵引着走过他们或她们走通的道路,不然人们也无缘近得了八卦阵或迷宫。与其说老师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还不如说先生们指导如何欣赏迷宫或传授后人如何筑造八卦阵。八卦之乾坤坎离震艮巽兑,无论如何陈设,总会有人从中寻觅到生门,由是,同源的文字迷宫中,畅游者,总会有人从无限的文字组合里寻觅到生活之需。生活着,认识几个字,于是也就是闲得无聊的时候作文赋诗填词或哼曲,自觉不自觉地搬砖垒土打造着自己的迷宫或八卦阵,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自得其乐。
人来到人世间,都是慢慢前行的,没有回头路,无法回到从前,行者不可能如孙行者,摇身一变成了找妈妈的小蝌蚪,也不会天天装作肋生双翅的小天使。生活像一条河,能渡己者已可谓了不起,又有哪个敢自称或被称谓渡人?除非是以摆渡为生的艄公。股海逐浪,各驾小舟,无需重载,空船最佳,无论游到哪里,那里就是最好的去处。今闻有人聊投资时间,随意而言时间是人造的概念,抛弃了这个概念,或许会在股市里赚钱。
但做好股,不问时间。做不到忽略时间,则说时间就陷入了胡言乱语,此也是过往自研过程里的点滴心得体会随意而谈罢了。证券投资基础认识——量、价、时、空、度。此五维,任一皆深入研究,而后超然物外或有所成。譬如聊时长,而不研究时间,等于没有时间观念,有了对时间的深刻认识后,也就无所谓时间了,如此,才算是过了这一关。
一切认识从基础而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晃荡多久,若不认识学识为了辅助于实践,则所谓的知识仅是装饰。河不渡人人自渡。尝闻趟过女儿国的玄奘,继续西行取经去了......最终,他又回到东土大唐长安。当如今的我们欣赏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阅读那“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应知此段文字决非梵文。由梵文到汉语,外来知识的中国化,洽合“功夫自出”,虽然此功为玄奘无量功,却也在文字物质属性的光辉里照见了众生的心田,对于后人的修养静心,确实有极大的助益,至于各自读之而感,确又是各自的一番心意荡漾或沉寂。观自在菩萨,观自己心灵,如是一解,犹未不可。
由是不难理解《韩非子.观行》之言:“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算作一正解。以镜观面,务必置办一镜;以道正己,务求学知一道。求学过程里,无论以何为镜为道,所知所识也仅仅是学,而生活实践决不能邯郸学步一般,忘记了双脚在自身。由此而言,但凡涉及到生活实践,必然要观己而知所行是否偏颇,因生活过程里亲身自感最能揭示行对行差。坦诚而言,并非为了外人,自之书写文字也非为名而就,无不是心灵的彰显,欺瞒不了自己的。当今之世界已经不同以往,股市生活,不必担忧股王以莫须有降罪。
现代金融股市犹如世外桃源,此地王侯将相尽皆作古腐朽而不知股。韩非言:“古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时移世易,物是人非,古今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使得此言有待商榷了。人人可以自主地生活的现时代里,观人仅仅可以作为参考,而观己则成为了生活工作学习实践的主题。更何况解析了“文字与八卦同源”后,作为总结过往认识的字词句,哪还忧惧过路君子浏览,但凡字出,已经成为了过去的认识,对于未来的实践,也不过是曾经的基础,没有必要照过镜子后害怕镜子之中的影子被谁窃去。再者闻得苏轼言:“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当自知普普通通,认识化为文字,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认识,虽普通也可观,有温故而知新之效益,随意之文对于自己也可算是废物利用了。
最近几个交易日,股市风雨交加,风云变幻无常,以过往之认识,确实难以把握投资之方向。由是而于盘中感慨:“证券投资之现实,任何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此时此刻,有钱真的是大爷啊!绝大多数股票都在廉价处理。你们的真爱呢?你们的信仰呢?你们滔滔不绝的理论呢?一切的一切,都是无济于事。有钱才能买股票,有股票了就要想着赢,否则,买股票何用?难道是为了成就股神飘在空中与曾经飞上天的猪肉一样?不知所云。钱财乃身外之物,谈钱有点俗,因此聊股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胸怀祖国,做好股票。认真工作,一天赢点。衣食无忧,礼仪文明。祖国万岁!我只要能活五百岁就行了。”如此直言,并非已把握投资“做多做空不玩”三态,而是感叹虽有浅薄认知,仍股市风雨中飘零,人虽可以洒脱些,却难以完全超然物外啊!彼时已亏,自嘲、自我安慰罢了。
人生于世,宇宙之中,超然物外,何其难哉,得过且过吧。晨起阅读苏轼《超然台记》一文,摘录心仪段落,以待未来再欣赏琢磨。附后:
苏子于《超然台记》中有言:“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了然一介
二零二二年三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