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一代奇后羊献容》出版发行

标签:
《一代奇后羊献容》长篇历史小说我市女作家贾福英羊涤生 |
分类: 泰安作家作品展示·小说 |
我市女作家贾福英历经五载精心创作,由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羊涤生先生作序,著名国际财经金融专家、原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党组书记羊子林先生题写书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一代奇后羊献容》,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以一代奇后羊献容的传奇人生为轴线,运用富有张力的语言,鲜活的细节,宏大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西晋王朝公元300年至公元322年间数次皇权争夺、朝代更迭、江山易主的历史。羊献容以一弱女子之身,作为王权政治的象征,多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历经八王之乱,遭遇五废六立,终至两朝皇后。其一生坎坷,命运多舛,虽临危而不弃风骨,受非议而不改初心,力促民族融合与发展,堪称泰山乃至华夏不朽的历史遗珠。
本书长达30万字,融文学性、史学性、故事性、可读性于一体,丰富了泰山历史人物画廊,彰显了泰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我市文学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抹新的靓丽。
序
作为羊氏后裔,过去从未知道先祖中有羊献容其人。后虽有所闻,但只知道是一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她屡遭废立,后又成为外族入主中原的皇后。史者或避而不谈,或责以有损民族大义。
关于羊献容的史料甚少,作者能诠释为一部数十万字的小说而又不悖基本史实,实属不易,精神可嘉。
羊献容生于西晋“八王之乱”的年代。作为望族之女,十五、六岁即被选入宫,立为皇后。在八王争权夺位中,六年间五废六立,险遭荼毒,实际上是西晋王族争权夺位的工具。无论废立,均在软禁监视之中,完全身不由己,如有不端,随时有失去性命的危险。但废而不杀,立而不用,既有历史背景的因素,也有其个人的因素。西晋灭亡后,羊献容仍能以亡国之身,再度被前赵立为皇后,并“内有特宠,外参朝政”。一介女子,两朝为后,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堪称为奇。追根溯源,除了羊献容的容貌美丽外,其才学,品德,也应该是重要原因。
至于作为前赵刘曜的俘虏并能再立为后,说明她并非胜者的玩物。刘曜为汉化匈奴人,文武兼备,卓尔不群。他能将一个女俘立为皇后并“外参朝政”,促进少数民族汉化,溶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并立与羊献容所生之子刘熙为太子,即使在羊献容去世后也能力排众议不作更改,并亲自背土覆坟,悲痛不已,不惜巨资打造墓葬,使羊献容之显平陵“下锢三泉,上崇百尺,积石为山,增土为阜”,“大赦境内殊死巳下以示其哀”,更说明刘曜对羊献容的钟爱与尊重。他们是一对真正的恩爱夫妻。从史料看刘曜在统治期间,起用有学识的汉人作官,在长安开办学校,提倡汉文化治国等,促进少数民族汉化和民族大融合,羊献容应该在里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贾福英女士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实际出发,除对名重西晋时期泰山羊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及变迁有确切阐释外,对西晋王朝公元300年至公元322年宏大的历史场景,江山易主,朝代更迭,及羊献容传奇的人生际遇,做了深度剖析,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实属难得。
该书文笔流畅,情节曲折,人物丰满,可读性很强。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泰山文化,风土人情,皆有较为深入的挖掘,拓展了小说的容量,增加了小说的内涵,堪为一部厚重的长篇历史之作,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华和理论勇气。
是为序。
羊涤生
2015年10月29日于北京清华园
(注: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