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词中的跨学科学习

(2025-03-14 13:29:12)
标签:

教育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课题是《古诗词中的跨学科学习》。初拿到课题,我们年级组就进行了讨论。我们对这个课题也是懵的。于是开始查找资料。什么是跨学科学习呢?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跨学科学习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突破传统学科边界,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多元化理解和解决。

  只知道定义是不够的,我们又拿到新课标进行研读,找到课标中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因为我们要研讨的是五年级组的课题,所以我们找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跨学科学习的要求。

1)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戏曲、书法、绘画、泥塑等相关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

3)选取衣食住行、学校、地球、太空等某个方面,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运用多种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与分享奇思妙想。

  以上都是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回到课堂教学,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呢?跨学科的教学要求是:

1)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

(2)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需的支持;也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语文跨学科学习。

4)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既充分肯定学生的发现和创造,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的学习需要实践来验证,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课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年级组进行了深度的讨论和交流。发现这首诗的教学可以与地理、历史、数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结合,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首先是跨地理学科,上课伊始,邓老师用课件展示唐朝地图中的“河南”“河北”,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个“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学生瞬间就理解了诗题。

在教学中,邓老师请学生结合诗句找出地图中的地名也是一种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找地名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到诗人回乡的路线,初步体会诗人内心的畅快。

  其次是跨历史学科。历史与语文的融合为理解诗歌背景打开了一扇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于安史之乱结束之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杜甫听闻喜讯时的狂喜,老师引入历史知识,播放安史之乱的视频介绍。这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如百姓流离失所、经济衰败等。通过对比战乱前后的社会状况,学生们深刻理解了杜甫在长期动荡后听闻胜利消息的激动心情,明白了诗歌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时代的写照,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还有数学学科的学习,邓老师在讲到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时,告诉学生,在唐朝,从剑外到洛阳的距离是一千多公里,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数字,理解这段路程非常远。但是在诗人的想象中,这段路程很近很近。这为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理解诗歌中隐含的行程路线和速度概念。通过计算行程所需时间,体会诗人想要尽快回到故乡的急切心理,从数学计算的角度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悟。

 4心理学。

  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放歌纵酒       

诗中杜甫听闻官军收复失地后“初闻涕泪满衣裳”,从心理学情绪理论看,这是强烈的积极情绪宣泄。情绪的生理反应,如流泪,以及情绪产生的认知评价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杜甫因国家局势好转,内心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得到满足,从而引发强烈情绪。

 理解诗句时,邓老师抓住“漫卷诗书喜欲狂”中的“喜”字,让学生感受杜甫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情绪爆发时的生理反应(动作失控)何心理状态(狂喜)。心理学中,突发的重大喜讯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伴随特定的外部表现和心理变化。

 诗歌是杜甫情绪释放的载体。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能帮助个体处理强烈情绪,避免心理压抑。杜甫通过诗歌将狂喜转化为艺术表达,实现心理平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47@36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