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2015-05-21 18:22:30)
标签:

长城

徒步

登山

体育

旅游

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一、引言

自2014年7月攀登“箭扣”长城后,即对北京地区未开发的自然长城(“野长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遂计划逐段进行探索和攀登。

记得6月驱车去怀柔登麟龙山时,驱车在银山塔林以北约15公里的怀柔境内曾经过一水库,发现水库大坝两边有非常雄伟的未开发长城。事后查阅地图和相关资料,方知此处即为有名的黄花城水长城。于是在攀登“箭扣”长城后,便寻机去黄花城水长城一探究竟。

 

二、黄花城水长城历史

据史料介绍,黄花城水长城位于怀柔县城关镇西北29公里的黄花城(古称黄花镇),因仲夏漫山遍野的黄花而得名。

该段长城始建于北齐年间,隋唐后经多次修缮。明永乐二年(1404年)开始修筑明长城,加宽长城并增设敌台,至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完工,前后将近二百年。整段长城全长12公里,东起小城峪口,西至西水峪口,设空心敌台40座、实心敌台9座、墙台5座,隘口8处。

黄花城长城因地处军都山脉,地势险要、山高墙陡、雄伟壮观,加之建筑工艺精良,以石条筑成的城墙坚固无比,故有“金汤长城”之称。其“拥护山陵,势若肩背,似唇齿之形”,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因其距北京城70公里,十三陵25公里,不仅是守卫京师的北大门,而且是护卫明“十三陵”的重要门户,为明京都军事重镇,称“本镇关”。

黄花城水长城还是北京界内少有的山水相连的长城,整段长城被“灏明湖”和“黄花城水库”大坝自西向东分成三段:西段(香屯至灏明湖)、中段西水峪长城(西水峪自灏明湖至撞道口)、东段黄花城长城又被国道213和水库截为东西两段:黄花城长城西段(撞道口至黄花城水库)、和黄花城长城东段(黄花城水库经“几字长城”至小城峪口)(图-1)。

http://s6/mw690/005GEgX7gy6Sop0snGta5&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 黄花城水长城(中段及东段)

 

三、计划

http://s6/mw690/005GEgX7gy6SooVV5L745&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 黄花城长城(补摄于20151月)

 

因黄花城水长城共有三段,其中黄花城长城向东经响水湖长城,可达箭扣长城北京结。故计划首先尝试沿黄花城长城向东攀登。

814日,周六,从周五晚起北京就开始难得一遇的雷阵雨,一直到周六早晨,所住的亦庄开发区还在断断续续地下着阵雨。见北边天色渐亮,便驱车出发。果然一上东五环,雨便逐渐减弱,继续向北则雨过天晴;待驱车2小时后,沿安四路(国道213)到达黄花城水库时,已是一片蓝天白云。

只见水库清澈见底,两旁的山峦和房屋映照在水面上,优美如画。

http://s12/mw690/005GEgX7gy6Sopdvz9Vab&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http://s6/mw690/005GEgX7gy6SopdyWdDd5&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3 优美如画的青山绿水

http://s14/mw690/005GEgX7gy6SophyLzD3d&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4 黄花城水库/黄花城长城(左侧为东段,右侧为西段)

 

黄花城长城在此被水库大坝和公路截断成东、西两段(图-4),东西两座敌楼扼守着现已成为大坝的“本镇关”关口。

http://s2/mw690/005GEgX7gy6SopvqB3P81&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5 黄花城长城东段(东一楼、东二楼)

 

四、攀登长城

穿过建在两座山崖间的水库大坝,便来到长城脚下。

http://s10/mw690/005GEgX7gy6SopFOgCR89&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6(1) 水库大坝入口

http://s12/mw690/005GEgX7gy6SopIEkJBbb&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6(2) 水库大坝尽头


    大坝尽头左侧有一小路(图-7),有当地村民守在小路一端,象征性地收取3元后,即可进入山区。

http://s3/mw690/005GEgX7gy6Sov2YXoS52&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7 登城小路入口

 

沿着水库边的山路开始向长城进发,同时不忘欣赏水库两岸诗话般的景色……

http://s6/mw690/005GEgX7gy6SovbVYfba5&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8 水库边山路

http://s2/mw690/005GEgX7gy6SovhxKMxa1&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9(1) 在半山腰已可见北边的双界山,和对岸东北山腰上的东口楼

http://s13/mw690/005GEgX7gy6Sovy0dA02c&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9(2) 东口楼

 

沿水库边山路而上,绕过东一楼和东二楼,约十分钟后来到东三楼脚下。

http://s2/mw690/005GEgX7gy6SovEQXmN71&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0 在公路边拍摄到的东二楼(图左)、东三楼(图中)

http://s12/mw690/005GEgX7gy6SovJmyjV9b&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1 东三楼

http://s10/mw690/005GEgX7gy6SovMc94tf9&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2 站在高大的长城脚下西望,更显得自己的渺小,也充满了对长城、对古人的敬畏。

http://s16/mw690/005GEgX7gy6SovQKdvFcf&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3 东三楼(海拔高度305米,东经116°20’27.39”,北纬40°25’05.76”

http://s10/mw690/005GEgX7gy6SovUIqff59&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4 东二楼、黄花城长城(西)

 

上行至东三楼城墙下,回首西望,近处敌楼便是东二楼,山脚之下为黄花城水库,自水库另一端蜿蜒西去的则是黄花城长城西段。

东三楼城楼高大完整,毫无落脚攀登之处,待绕至敌楼东面,才发现有一座铁梯架在墙边,通往城楼箭窗。(图-15)

 

http://s4/mw690/005GEgX7gy6Sow0nwvF73&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5 东三楼下铁梯

http://s15/mw690/005GEgX7gy6Sow4doQede&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6 东二楼、黄花城水库、黄花城长城(西)、二道关

 

沿铁梯登上城楼,站在城楼向西望去,眼前豁然开朗,脚下近处山脊一端东二楼、清澈的黄花城水库、西边山梁上蜿蜒西去的黄花城长城西段都呈现在眼前。由于天空晴朗,西北远方山梁上的二道关敌楼也清晰可见。

虽然向西可以沿城墙到达东二楼,稍做考虑,还是决定先向东而行,留待东二楼返回时再去。

此时为早上08:20。

出东三楼向东,迎面便是一段较垂直的台阶(图-17)。

http://s10/mw690/005GEgX7gy6SowSnPkd59&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7 东三楼东台阶

 

登上台阶后,又是一段长长的斜坡径直通往东四楼(图-18

http://s1/mw690/005GEgX7gy6SowZr4yI70&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http://s2/mw690/005GEgX7gy6SowZuCYx21&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8 通往东四楼的斜坡

http://s6/mw690/005GEgX7gy6Sox3JCp755&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19 回望东三楼、东二楼

 

登上斜坡后回望脚下,清晰可见国道213(安四路)截东西黄花城长城、穿“古本镇关”而过。

http://s10/mw690/005GEgX7gy6Soy9zcedd9&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http://s12/mw690/005GEgX7gy6SozcTGvV0b&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0 东四楼(海拔375米,东经116°20’34.95”,北纬40°25’05.43”

 

长城过东四楼后,即顺山势折向南,然后继续向东,经过一斜坡(图-21)后,便到达东五楼。

http://s1/mw690/005GEgX7gy6SozhLS7ue0&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1 斜坡

http://s2/mw690/005GEgX7gy6SozlaZ57d1&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2 东五楼(海拔450米,东经116°20’46.00”,北纬40°25’01.90”

 

    东五楼为一面积很大的实心战台,台基为花岗岩,东面城墙内侧有一券门容守城士兵出入。战台位于山顶,视野开阔,可以想见当年也许曾为一重要的指挥楼台。

http://s5/mw690/005GEgX7gy6SozqbwXic4&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3 回望东五楼及远方的黄花城长城(西)、西水峪长城

 

    越过山脚下的黄花城水库,北边山脊上的东口楼及二道关楼依稀可见(图-24)

    据史料介绍,二道关为明内长城关隘,距黄花城长城约一公里。由于黄花城南拱京师,西护陵寝,位置险要,故设三道关防守。因此关隘在头道关(即黄花镇本镇口)北,故称二道关。在二道关以北3.5公里处还曾设有三道关。

    二道关东西两侧皆为高山,关隘因修公路已废,基址尚存。在隘口南原有城堡一座,现堡已废弃,仅存遗迹,堡内外均为民宅,现以堡名为村名“二道村”。

http://s9/mw690/005GEgX7gy6Sozvuowod8&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http://s3/mw690/005GEgX7gy6Sozvy4yme2&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4 东口楼、二道关楼、二道关村

http://s9/mw690/005GEgX7gy6SozyShwk28&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5 东六楼、“几”字段长城、“十八蹬”长城

 

    继续向东北方向上行,逐渐靠近东六楼,其东面顺山势蜿蜒而上、又骤然而下的“几”字段长城,以及继续沿更远的高山山脊绵延东去的“十八蹬”和九公山长城,在蓝天白云下清晰可见。

http://s7/mw690/005GEgX7gy6SozIGb4y56&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6东六楼(海拔471米,东经116°20’51.51”,北纬40°25’04.46”

 

    东六楼恰好位于“几”字段长城一撇的底部,为2 x 4 式箭窗敌楼,从外形看非常完好。

http://s5/mw690/005GEgX7gy6SozPnVOI44&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7 东六楼内景

 

    进入敌楼内,才发现二层已经毁坏,但一层仍保存完好。虽历经五、六百年风雨沧桑,仍可见古代长城敌楼的精湛建筑工艺,由楼内拐角大券门套小券门便可略见一斑。

    出东六楼,便是一段下行坡道,直达最低点(左下角东七楼及东八楼),“几”字段长城和“十八蹬”也更完整地展现在眼前(图-28)

http://s1/mw690/005GEgX7gy6SozUEbvia0&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8 “几”字段长城和“十八蹬”长城

 

    沿一段陡坡(图-29)急速下降,很快便到达下一处敌楼。

http://s16/mw690/005GEgX7gy6SozYnDxd4f&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29 弯道陡坡

http://s12/mw690/005GEgX7gy6SoA1zlDt5b&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http://s3/mw690/005GEgX7gy6SoA2mjIef2&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30 东七楼(海拔456米,东经116°20’53.97”,北纬40°25’07.52”

 

    东七楼为一倚墙而建、凸出墙外的敌台,称之为“墙台”。墙台在斜坡上呈水平而建,其高度与城墙齐平,周围有垛口和箭孔,是守城士卒巡逻放哨的地方,据说为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所建。

    该墙台恰好处在两座山峰间山脊转角,站在平台上,城墙外视野非常开阔,可清楚看到山脚下的水库及远处山脊上的东口楼和二道关(图-31)。

http://s12/mw690/005GEgX7gy6SoA7OTlV8b&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31 站在东七楼北眺,水库、东口楼、二道关、双界山尽收眼底

 

    经过东七楼后继续下行数十米,便到达最低点东八楼。

http://s1/mw690/005GEgX7gy6SoAcKmaIc0&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http://s1/mw690/005GEgX7gy6SoAcNJugc0&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32东八楼(海拔450米,东经116°20’55.71”,北纬40°25’09.39”

http://s9/mw690/005GEgX7gy6SoAgaXQ4b8&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33 过东八楼后回望西面,此时才发现此段长城巧妙地倚山势而建,山顶的敌楼(东六楼)、半山腰的墙台(东七楼)、以及山谷的敌楼(东八楼)都很好地利用了地形,呈现出敌楼的重要性。

 

    继续向“几”字段一撇顺山势而上,先是两段连续较陡的台蹬(图-34

http://s15/mw690/005GEgX7gy6SoAllgp87e&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http://s12/mw690/005GEgX7gy6SoAlqBaX3b&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34 台蹬

 

    接着又是一段通往“几”字段一撇上端、与一横连接处拐角的更为陡直的台阶(图-35

http://s16/mw690/005GEgX7gy6SoApXV6vaf&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http://s14/mw690/005GEgX7gy6SoAq1oJv7d&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35 陡直台阶

 

    此段台阶有几十米高,又陡又窄,每个台阶宽度仅为一脚掌,而高度却近一米,向上攀登的确有些费力。

    登上台阶后,再沿斜坡上行不远,便来到了山顶“几”字撇横的拐点处(图-36)。

http://s15/mw690/005GEgX7gy6SoAv3xf07e&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36 “几”字段长城拐点东九楼

http://s10/mw690/005GEgX7gy6SoAyUJdLe9&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http://s9/mw690/005GEgX7gy6SoAyYims78&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37 东九楼战台(海拔538米,东经116°21’00.57”,北纬40°25’16.48”

 

    拐角处的东九楼处于山峰顶,为一非常宽敞的战台,扼守着要冲。

    由平台向东望去,便是“几”字一横,和那急剧而下的一竖。更远处山峰上,沿山脊盘桓东去的则是有名的“十八蹬”长城段了。

http://s15/mw690/005GEgX7gy6SoADjrgqbe&690黄花城长城(东)(1)" TITLE="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1)" />
-38 “几”字段长城一横

 

    稍事休息,便继续向着一横及一竖行进,此时从开始攀登长城已经一小时。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