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词性及短语结构类型分析

(2017-08-31 17:55:15)

语文词性及短语结构类型分析

一、实词与虚词

实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

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

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

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如:说、笑、看、写、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

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

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

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可、可以、应、应该、愿意;

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

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三)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1、表示形状,如:大、小、高、矮、宽、窄、长、短、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丑、纯粹、高明、高尚、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悠闲、忙碌、兴奋、激动;

4、表示颜色,如:黑、白、红、青、苍白、碧绿、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

(四)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1、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万;

2、表示概数,如:几、些、多、约;

3、表示序数,如:第一、老二、初五。

(五)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1、表示事物单位的物量词,如:个、台、条、件、对、双、群、类、米、千克、公里、吨;

2、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动量词,如:次、趟、回、遍。

()代词:是代替其它的词或者短语、名子的词。代词有三种:

1、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的人称代词,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

2、起区别作用的指示代词,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

3、用于提问的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哪儿、哪里、多少、几。

虚词:

(一)副词:副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常用的副词有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曾经、刚刚、立刻、马上、忽然、终于、大概、简直、难道、没、不。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例如:

1)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见我,愣了一下,后来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

2)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二)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例如:

1)凭这点高明处,我们就不必叹惜生命的短暂渺小了。

2)利用这些资料可以避免减轻害虫的侵害。

3)鹰的羽毛暗淡缺少光彩。

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三)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介词不能单用,这是其最根本的语法特征,常用的介词有: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例如:

1今天开始值日。

2北走。

3沿着河边跑步。

4晚不闲着。

5病人送药。

6依照它的样子做。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

8前几天热多了。

(四)助词: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有三种:

1、结构助词,包括“的、地、得、所、似的”,例如:

1)我提着这灵巧小桔灯,慢慢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多,灵敏多。

3)烟台靠海,春天比内地来迟。

4)秋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最亮的星星是织女星。

5)果然不出我料。

6)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象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刹时把天遮得严严的。

2、动态助词,包括“着、了、过”,它们附着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例如:

1)盼望,盼望,东风来,春天的脚步近

2)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一颗大枣树。

3、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语气的词。主要包括“了、吗、呢、啊、呀、吧、哪、啦”,例如:

1)这里再也看不到那种花

2)世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

3)可是有什么办法?我饿

4)同志们,放心

5)这小家伙精得很

6)最妙的是下点小雪

(五)叹词: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例如:

1!人真多啊。

2!我不知何时再能与她相见。

3哎呀!美极了。

4,你听见了没有?

5)“,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

(六)拟声词:摹拟人或者事物声音的词。如:

1哈哈笑。

2)“”的一声。

3)小羊“咩咩”地叫着。

4轰隆隆的雷声就把他们吓坏了。

 

 

 

 

 

 

 

 

 

二、 短语结构分类: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

1、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

 风俗习惯(    ) 变化规律(    ) 历史悠久(    )   交头接耳(    ) 

思维敏捷(    )  废寝忘食(    ) 前程远大(        全神贯注(    ) 

襟怀坦白(    ) 挥手之间(    ) 愚公移山(        竞选州长(   

销售计划(    ) 色彩缤纷(    ) 交通规则(    )    风和日丽(    ) 

激动不已(    ) 禁止吸烟(    ) 辛勤耕耘(       巍峨挺立(    ) 

不断发生(    ) 气氛热烈(    ) 继往开来(   

2、比较判断短语类型                               

经济发展(    ) 历史悠久(    ) 描写景物(    ) 市场繁荣(    ) 

发展经济(    ) 悠久历史(    ) 景物描写(    ) 市场的繁荣(    ) 

表达见解(    ) 我的弟弟(    ) 我国文学(    ) 小说散文(     ) 

表达的见解(    ) 我和弟弟(    ) 我国的文学(    ) 小说和散文(   

三、课后练习巩固:

1.对题目《可爱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词助词形容词动词代词代词

B. 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代词名词

C. 代词助词介词动词助词名词 

D. 代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助词名词

2、对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 方位词量词    

B. ①介词 方位词量词

C. ①动词 助词量词     

D. ①介词 助词量词

3.下面四句话中,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跟着好人学好事我跟他是同桌我跟他学唱歌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     

B. ①

C.①      

D. .①

4.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5.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   战争  经验   希望   拒绝        

B.   那么   鲁迅   我们   旅客

C.   从来  单单   经常   渐渐         

D.   伟大   激动   承担   应该

6.下列各组短语,结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雄伟壮丽  根深蒂固   廉明公正   舍生取义

B.非常坚强   自知之明   万贯家私   长途跋涉

C.精力充沛   盛气凌人   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D.敬畏生命   包罗万象   鼎力相助   不见天日

7.选出下列课文的标题在结构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项:   

《人类的语言》《回忆我的母亲》《苏州园林》《记一辆纺车》《藤野先生》《回延安》《纪念白求恩》《怀疑与学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事事关心》《岳阳楼记》《谁是最可爱的人》

A.①②⑥⑦      B.②④⑥⑦     

C.②⑥⑦⑧        D.②⑦⑾⑿

8.下列课文标题按短语结构分类,不含偏正结构的一组是:  

《小石潭记》《同志的信任》《回忆我的母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石拱桥》《竞选州长》《范进中举》《济南的冬天》

A.③④⑥⑦     B.①③⑥⑦    C.①④⑥⑦⑧    D.②⑦⑥⑧ 

9.选出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   

A. 欣喜万分  参天耸立     B. 历史悠久  精神抖擞   

.绞尽脑汁  不折不挠     D. 风卷残云  百年大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趣味语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