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开题报告
(2015-12-24 10:11:43)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 |
|
|
负责人 |
郭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长安区南街小学 |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与写作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还存在读写分离或重读轻写的现象,导致学生缺少写作实践的机会,致使语文课堂读写分离现象日益严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其中首先及着力强调的便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层面考虑,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阅读积累对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读写结合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引领几位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看,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基于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选择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这一课题开展研究。 |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1.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3.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 4.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本课题通过课例研究,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整合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便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课题研究的目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引领几位语文教师不断更新 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3、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课题研究内容: 1、通过读写结合训练,学生一方面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乐于表达;另一方面是从阅读教学中吸取表达方法,学会表达。,尤其是依托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中高年级挖掘绘本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引子,低年级进行读写绘的教学。 2、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结合学段训练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有计划,有序列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习作训练。归纳各学段习作训练重点,结合文本写作特点寻找对接点,初步形成我校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指导体系。 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9月) 1、召开课题研究会,通过调查、分析、讨论等方式,反思进而确定研究课题。 2、确定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目的和意义以及具体内容等。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上传立项申请。 (二)理论学习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1、课题负责人做好开题组织工作,明确成员分工。 2、要求组员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最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相关教学理论。 3、组织组员学习和研讨阅读教学渗透习作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初步试验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5月) 1、积极开展研究,充分研读教材。 2、优化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一是要吃透教材有效组织练习。二是要吃透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训练方式。三是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创新读写方式。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读与写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当堂训练当堂展示交流。 4、整理相关资料,完成中期实验报告。 (四)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1、创新读写方式,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交流成果,总结得失。 2、撰写课例、反思、论文等。 (五)总结推广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 1、总结经验,加强交流。 |
|||
|
|
2、深入研究,不断完善。 3、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研究成果装订出册。 课题研究方法: 准备学习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采用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获取与本课题相关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使课题研究开展得更符合实际,更科学规范。
总结推广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对比法、统计法、分析法等。通过对这些方法的运用,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分工: 参与领导:吕爱萍校长(联系有关上级领导,总体组织实施实验方案,负责课题经费筹集。)
课题组长:郭
参与人员:麻艳妮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障:召开课题分工会议,使各成员明确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 2、机制保障:成立课题群,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反馈信息。并积极取得学校的大力支持,结合学校量化管理办法,建立奖罚制度,把本课题研究的优劣作为晋级、评优的主要条件。 3、经费保障: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争取学校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经费保障。
|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本课题研究力求形成丰富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叙事、随笔、课件、案例、课堂实录等,各种成果包含文本、视频、图片、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