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捡拾童年的脚婴分六次发博客·其二·穰原徐君泽/文

(2025-01-21 08:59:52)
标签:

捡拾童年的脚印·

分六次发博客·其二

·穰原徐君泽/文

分六次发博客·其二·

捡拾童年的脚印

穰原徐君泽/

一、 吃“百家”馍的年关

 

我的父亲在河南省邓县李记鞋铺当相公(打工),解放军打邓县城时,李记鞋铺关门,父亲回到农村,当了农民。农民靠土地过日月,俺家播下种子,还没有长成粮食时,父亲却没了收入,我们的日子就难熬了,常常吃上顿没下顿。

那年春节,别家都在忙忙碌碌办年货,俺家却是凉锅冷灶,在饥寒中焦急。父亲到邻家借粮,惊动了农民协会的主席,他对我父亲说,你别发愁,回去等着,我们帮你家过年。

农会主席带着几个村干部,擓着框子,在村里逐户争取自愿捐馍。

   那年春节,我们家是吃着人家捐的“百家”馍过的年。在我的记忆里,那馍五花八门。有“黄金塔”(玉米糁做的窝头),有黑得发亮的红薯面贴饼子,有难咽的高粱面蒸馍,有用咀嚼不碎的野干菜包的黑面包子,有涩涩拉拉的小米糠红薯面蒸馍。联想起来,有些文章里说的“吃糠咽菜”,是事实,而绝非形容。

土地是农民的希望。新中国农民当家作主,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国家给每个农民一个聚宝盆,只要辛勤耕耘,就会走向富裕。我们家,在新中国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日月也逐渐好起来。第二年的春节,有能力置办年货,蒸了“黄金塔”和素菜黑面包子。第三年春节,还下了油锅,有酒有肉。

   吃“百家”馍过的春节,刻进了父辈们的记忆,也刻进了我的灵魂。在现在吃不清喝不光的幸福时代,我要求晚辈节俭,常常向他们讲吃“百家”馍过的那个春节。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不信。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