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仅有的文状元贾黯·共五节·其一

河南省邓州历史上
仅有的一位文状元贾黯
穰原徐君泽/文
贾黯(1022—1065年),字直儒,北宋邓州人,是邓州历史上仅有的一位文状元,官至御史中丞。他传承范仲淹的“不欺”精神,为邓州绵延千年的人文积淀,书写了光辉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一枚瑰宝。
一、踏勘贾黯“墓”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贾黯44岁,9月患病,仍坚持在任上,上班途中,被大雨所淋,病重,请求出京城外任,宋英宗下诏书,命其以翰林侍读学士,任陈州知州,未成行,病卒。皇上赐赠尚书礼部侍郎。治平三年正月,按贾黯遗愿,将其葬于故里邓州冠军古城。《清顺治邓州志》称,贾黯墓成都范镇为墓铭,太原王珪为序,京兆冯京篆盖。墓临湍水,岁久崩陷,墓志石出,郡贡士万会极收藏之。《民国重修邓县志》称,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此墓志石遭兵燹(xin,野火之意)毁去后半。
按图索骥,2012年12月4日,一个无风的好天气,我们一行数人,在张村镇和冠军村有关同志的引领下,走进冠军村的李举义家进行采访。李举义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农民,对冠军的历史颇有研究。当我们问起贾黯住家在邓州城(北宋时为邓州穰县县城)内,为什么要埋在离城40余里的冠军?他不假思索地畅快回答:“这里有地气啊!”
于是,李举义老人带着我们一行去踏勘他说的“地气”。先到冠军村西北方向5里地的两河口。他说,两河口,实际是三河口。上游得子河、堰子河和庙沟河,在这里交汇。因庙沟河较小,所以本地人习惯称“两河口”。往下游就称为扒鱼河,至文曲入湍河。冠军就在两河口下面扒鱼河畔,是个聚气的难得宝地。所以冠军历史上能出许多名人。
紧接着,我们驱车去看冠军城遗址。史书称,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为了褒扬六次北击匈奴,功冠诸军的霍去病,封霍为“冠军侯”。汉武帝深知,在湍西一带,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是一片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所以就把冠军侯的食邑地赐在这里。食,在此取供给(gi)给(j)养之意。邑(yi)指都城,城市,也称县城,如此,就诞生了冠军县。设县就必有县城。冠军城应运诞生。经过2000余年风雨岁月的摧枯拉朽,现今的冠军城遗址可能和那时的冠军县城不完全吻合。但世上唯一的“冠军”地名是不朽的。可喜的是,在我们的视野里,现冠军城遗址,尽管只是一些颓垣断壁,但高出地面许多的城墙遗址清晰可见。深深的护城河,使人联想到当年动员几十个村的老百姓,挖土筑城的宏大规模。我们用步丈量遗址,南北近500米,东西400余米。贾黯墓遗址就在冠军城遗址西北角不远处的原野上。在冠军城遗址外东北数里处是现今村民习惯称之的马道和蹓马场。此地平坦而开阔,铺展着油绿绿的麦田。我们推测,这里可能是当年霍去病的练兵场。在练兵场南边静寂地躺卧着一个今人称作的“饮马湖”。湖的周围,生长着挺拔的杨树;湖底湿地上,摇曳着枯草芦茎。听说,雨季这里湖水荡漾,芳草萋萋,蛙鸣鱼跃,玩童戏闹。能想象出当年战马奔腾、刀光剑影的壮观场景。在冠军村东南数里的上营村,是当年的冠军店,又称打铁店和铁匠街。这里无疑是霍家军的兵器厂。汉时冠军县,南与穰县接壤,东临湍水,北至今内乡,西到今淅川县南一带。
李举义说,这么宽广一个地方,有“地气”是肯定的。非出大官不可!只是个时间问题。李举义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在冠军村口口相传的神奇故事。有一年到庙沟赶会,村里有人经过水潭时,看到从水里钻出一个巨大的老鳖。那鳖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卫士。那人吓得赶紧躲起身,瞪大眼睛观看。卫士四下张望,没发现异常现象,很快沉入水中。不多时,一匹骏马拉着一个双轮辇车,上面坐着和画像一样的龙王爷,轻盈地离开水面,驾祥云,直上九天。所以老百姓都说,咱这里肯定要出大官。
在李举义神采飞扬地讲述中,我突然对“地气”有了新的解读。应当从广义的、精神层面来理解地气。冠军所在之处,是湍河的冲积大平原。“下雨流清水,走路不沾泥,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物华天宝,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宜居之地。这可称作狭义的“地气”。物质变精神,富庶之邦就养育了许多不同凡响的人物,使冠军成了藏龙卧虎之地。从史书记载可以查到许多名人。贾复是冠军县人,后汉(公元25年—220年)明帝刘庄审定的“南宫云台二十八宿将”中位列第三。在《红楼梦》中,贾复是贾宝玉的先祖。现今在冠军村北路庄有贾复的坟冢。杜茂在二十八宿将中名列第二十,也是冠军人。南朝萧齐雍州剌史、车骑将军、封爵襄阳郡公的张敬儿,家也在冠军县,其墓在今冠军村一带(见《南史》)。南梁平北将军蔡道恭,冠军县人,《梁书》、《南史》有传。南朝梁元帝之干城将胡僧祐,冠军县人。等等。这许多的历史名人,他们的骨肉早已化作汁液融入了大地,回归了自然。但是,他们的精神长存。这可称作“人气”。狭义的“地气”和“人气”结合在一起,可以称为“人文”之气。人文之气是精神层面的,是不灭的,她就浸润于历史的岁月里,溶化在时间的长河内。诸如史书、志记、碑记、遗迹、庙宇、民俗、传说、神话、故事等等。冠军的人文积淀博大精深,非常厚重,她不仅值得后人自豪,而且潜移默化地在滋养着一代一代后人的精神,铸造着他们的品格,为此才有了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这个人文之气就是我理解的广义的“地气”。
宋人对丧葬特别重视。尤其名公巨卿死后,儿孙们要请人为其写墓志铭、神道碑,并且重金请来有名气的术士看风水。贾黯博学多识,才贯二酉,对于历史上的显赫名人了如指掌,所以他葬于冠军的遗愿,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中了这个广义的地气。
贾黯葬于冠军,除“地气”说之外,很可能是贾复后代的缘故。葬于冠军也算是归宗故里,当在常理之中。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