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
(一)技术与教育技术
1技术的涵义
在信息社会,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它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2教育技术
由于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因此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有形技术(物化形态)
有形技术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表现出来。
(2)无形技术(观念形态)
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二)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及范畴
1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
(1)AECT'94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所发表的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简称AECT'94定义)的内容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谢弗勒对定义的分类,AECT'94教育技术定义是一个规定性定义。它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领域,与其他定义相比,操作性比较强,更便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技术工作者进行交流。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其中学习过程既包括无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又包括有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它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之分。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同伴、小组、群体等,非人力资源包括各种教学设备、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等。
(3)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标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目标是影响并促进学习。
2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
(1)设计
定义: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
设计范畴:从设计范畴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的落脚点出发,可将其分为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四类。
影响设计范畴的因素:
a.设计者的知识观;
b.学习理论在设计中的运用;
c.新技术对设计过程的影响;
d.系统方法的影响;
e.设计者的经验。
(2)开发
定义:开发是指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其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开发范畴:从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来划分,可将其分为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四个子领域。
(3)运用
定义:运用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
范畴:运用范畴包括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这四个子领域。
(4)管理
定义: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
范畴:管理范畴分为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四个子领域。
(5)评价
定义:在教育技术领域中,评价是对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课程的质量、有效性或价值的正式确定。
范畴:评价范畴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设计、开发、运用是教育技术研究中相对独立的内容或阶段,前者的输出是后者的输入,后者的输入是前者的输出。管理和评价则贯穿于上述内容和阶段之中。
(三)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
1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当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逐渐产生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2教育技术学形成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时间
1972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定义,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开始形成。
3教育技术学与教育科学、系统方法、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主要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3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除此之外,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五)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
1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它是研究教育技术的宏观性的、指导性方法。
(2)一般研究方法,它又可分为:质性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方法和综合的方法。
(3)专门研究法,指针对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