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课后习题详解

(2020-03-20 20:01:20)
标签:

教育

分类: 考研专业课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睿琪学习网提供免费下载试看:http://jiac.100xuexi.com/Ebook/80300.html


 

1章 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1.1 复习笔记
 1.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
 2.1 复习笔记
 2.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查阅文献
 3.1 复习笔记
 3.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定量研究的设计
 4.1 复习笔记
 4.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实验研究
 5.1 复习笔记
 5.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准实验设计
 6.1 复习笔记
 6.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调查研究
 7.1 复习笔记
 7.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定性研究
 8.1 复习笔记
 8.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文献研究
 9.1 复习笔记
 9.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比较研究
 10.1 复习笔记
 10.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实地研究的方法
 11.1 复习笔记
 11.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定性研究资料的分析
 12.1 复习笔记
 12.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两个案例
 13.1 复习笔记
 13.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行动研究
 14.1 复习笔记
 14.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袁振国著《教育研究方法》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研究方法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学习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教育学相关辅导资料,对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精选考研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近年教育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热点。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笔记
https://g.100xuexi.com/images/blank.gif

 

一、访问法的意义和特点

         访问法是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

         与其它调查方法相比,访问法的最大特点在于,访问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贯穿调查过程的始终,并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访问法具有以下优点:

         其一,灵活性。

         其二,范围广

         其三,真实有效 

    但访问法也有不足之处:

        其一,费用大、时间长

        其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受调查者的能力、水平、态度、访问技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三,不能给调查对象提供足够的时间,使其深入思考。

二、访问的种类

  (一)结构式访问与非结构式访问

  (二)一次性访问与重复性访问

  (三)集体访问和个别访问

三、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一)访问的准备

   1、准备访谈计划

           准备交谈问题时要注意:

           其一,用词要小心,要用谈话对象肯定能听懂的话,避免使用技术术语;

           其二,提问的措辞一定不能流露出自己的偏向,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影响谈话对象的态度;

          

         其三,安排好问题的顺序。

   2、试谈

   3、编制访问的程序表

例1,他(她)这时上学的年龄是否合适?您是否想让他早点上学或晚点上学?

          此时开始合适--------------------------------1

          最好再早点-----------------------------------2

          最好再晚点-----------------------------------3

          没有把握,或不知道-----------------------4

2,如果希望早点或晚点(23),你希望在几岁开始上学?

         三 岁半以下------------------------------------1

         三岁半到四岁----------------------------------2

         四岁到四岁半岁 ------------------------------3

         四岁半到五岁----------------------------------4

         五岁半到六岁----------------------------------5

         六岁以上----------------------------------------6

         不知道-------------------------------------------7

  (二)进入访问

1 访问者在接近被访问者时,要做到:

            1)进行自我介绍;

            2)说明来访的目的;

            3)告诉被访者他是如何被选出来的;

            4)把随带的过去调查结果的剪报或过去研究发表的概要展示给他看;

            5)利用肯定进见的方式进见。

2、拒绝的理由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受访者对访问不感兴趣;

      2)受访者认为调查是愚蠢的没有价值的

      3)受访者与访问员语言不通;

      4)受访者现在太忙,不能够或不愿意费时间接受访问;

      5)受访者已接受过其他机构的访问。

  3、进入访问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陌生感,它使双方拘束无言;

      2)调查对象以各种原因拒绝受访,访问者由此产生怯场和不耐烦情绪;

      3)由于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地位不平等,产生不自然感。

  ()访问的控制

     1、提问控制

      1)题目转换

        所谓功能性问题,是指在访谈过程中为了对被访问者发生某种作用而提的问题。

  跑题时进行引导性提问的方法有:

             归纳法;

             提要法 ;

             以动作转换话题。  

      2)对问题的追问

            一个中立的追问包括:

             其一,复述问题;

             其二,复述回答 ;

             其三,表示理解和关心 ;

             其四,停顿;

             其五,一个中立的问题或评估。

      (3)合适的发问与插话 

     4)提问的注意事项

           第一,始终保持中立态度;

           第二,把握方向主题焦点,尽量减少题外话,以便集中注意力讨论重要问题;

           第三,注意时间上的顺序;

           第四,使用语言越简单越好,以能达意为原则;

           第五,根据访问对象特点,灵活掌握问题的提法与口气 。

    

2、表情与动作控制

   在运用表情时要注意防止:

         1)毫无表情 ;

         2)用表情控制,即访问员要控制自己的表情使其符合被调查对象所谈的情境。
(四)结束访问

  访谈结束应掌握两个原则:

      1)适可而止 ;

      2)要把握住结束谈话的时机 。

(五)访问记录

四、访谈中的倾听

(一)的方式

    1、行为层面的

           访谈者在行为层面上的指的是听的态度 。

         (1)表面的

         (2)消极的

         (3)积极关注的

    2、认知层面的

 认知层面的” 指的是对的理解态度。

      (1)强加的

      (2)接受的

      (3)建构的

    3、情感层面上的

  访谈者在情感层面上的指的是听的感受 。

       (1)无感情的

         (2)有感情的

         (3)共情的

(二)的基本原则

         1、不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

         2、容忍沉默

  总之,访问者在访问过程中始终应该:

       (1)耐心细致,即使在亲密的态度之中也要采取理智的批判态度;

       2)不带某种权威的架子,即要以平等的态度访问;

       3)不要采取忠告或训诫式的态度;

       4)不和对方进行议论;

       5)发现下列情况就要进行交谈而停止提问:

          a)需要帮助对方说话;

          b)需要解除交谈对象的恐惧不安;

          c)为了正确地把握对方的思考和感情而鼓励对方;

           (d)失掉谈话的机会或忘了所谈的问题,要回过头去议议等。
试读(部分内容)
https://g.100xuexi.com/images/blank.gif

第1章 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可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1.人类活动的层次

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活动。其中,有意识的反思是指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对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属于研究性质。

2.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教育研究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3.教育活动的发展

教育活动是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在我国也已有3千年的历史。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教育的变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教师专业化的提法越来越普遍化;

(2)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具备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

(3)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2.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1)传统的教育

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知识传授、行为训练;

班级授课制具有非针对性、去个性化的弊端。

(2)现代教育

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

3.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1)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需要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探索和研究。

(2)了解和熟悉教育研究的方法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高效率的必要条件。

二、教育研究的过程

(一)教育研究的步骤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和研究过程提供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1.确定问题;

2.查阅文献;

3.收集资料;

4.分析资料;

5.推导结论。

(二)教育研究的效度

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效度同时包含两个概念,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1.内在效度

(1)概念

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2)举例

内在效度较好

假设一位体育教师要研究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案对初二年级男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产生影响的情况。这个教师计划用上午时间,并且可以随机在每个班级指定28个男生。他将这两种训练方案分别运用到两个班级中,时间同为16个星期。最后,由他本人负责对两个班进行同样的体育技能测试。这个研究的整个计划如图1-1所示:

http://e.100xuexi.com/uploads/ebook/38ab2ad48cab490e91cb3a8237f1d675/mobile/epub/OEBPS/images/image003.jpg

图1-1  有内在效度的假设性研究的总体研究计划

这个研究具有较好的内在效度。因为,如果两个班的体育技能测试成绩有差异,譬如说,2班的均数比l班高,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解释这个结果,并得出方案2比方案1更有效的结论。不论结果怎样,都可以较有把握地得出解释,因为总的来看,两个班级之间惟一不同的是练习方案。

  内在效度缺乏

这一研究是关于不同类型的教材对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学习有什么不同影响。现抽出3位教师参与研究,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学校教学;其中两名教师每人教4个班的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一名教师教3个班。其中有一所学校的班级是按照能力分班的。碰巧,参与研究的这个学校的这名教师教的是能力高的班级。每位教师使用1种教材,试用教材的时间为9周。教师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并且没有教师使用超过一种以外的材料。9周后,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成绩测试,每位教师使用他(她)自己出的试卷。整个研究计划如图1-2所示。这样,这个研究就缺乏内在效度,因为结果不能被解释。

http://e.100xuexi.com/uploads/ebook/38ab2ad48cab490e91cb3a8237f1d675/mobile/epub/OEBPS/images/image004.jpg

图1-2  缺乏内在效度的假设性研究

2.外在效度

(1)概念

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

(2)举例

例子

某一地区有5所小学,进行一项关于学生家长们对学校的课程质量、管理效果、纪律等看法的调查。事先形成了一个结构良好的电话交谈的条目细则,并且有足够条目覆盖住家长关心的学校特征。在每所小学有25个学生家长被随机选出并进行交谈,对于那些找不到或不愿意交谈的,有一个随机取代的规定程序。交谈结束后125个交谈者中只有6个父母因找不到而被重新替代。

本资料由睿琪学习网倾力打造,专注于考研和考证辅导!

睿琪学习网:http://jiac.100xuexi.com/

联系电话:15983002071张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