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考研题库

(2020-03-18 10:12:09)
标签:

教育

分类: 考研专业课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睿琪学习网提供免费下载试看:http://jiac.100xuexi.com/Ebook/132179.html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视频讲解]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视频讲解]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视频讲解]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视频讲解]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视频讲解]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视频讲解]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一编 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1章 史前教育

  第2章 学校的肇端

  第3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

  第4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

  第5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

 第二编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

  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

  第7章 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

  第8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

  第9章 18世纪教育的演进

  第10章 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

 第三编 现代教育的变迁

  第11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第12章 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

  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

  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第一编 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1章 史前教育

  第2章 学校的肇端

  第3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

  第4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

  第5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

 第二编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

  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

  第7章 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

  第8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

  第9章 18世纪教育的演进

  第10章 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

 第三编 现代教育的变迁

  第11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第12章 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

  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

  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本书是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精选名校考研真题,部分真题提供高清视频讲解。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本书参考大量教育学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详解
https://g.100xuexi.com/images/blank.gif

 

6.2 课后习题详解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全人有何特征?

答:(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猛烈地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观点,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自然本性。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追求人的幸福,成为人文主义区别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主张在现实的人生中要采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烈地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由此而产生的个人主义的特征主要是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个人性格、挖掘个人潜能、依靠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框架的束缚,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却在不断地修正着这个框架并改变了它的重心。人文主义者越来越多地歌颂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力量,赞美人的理性和意志的自由。

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

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提出了全人理想,人文主义者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文化和智力的统一,即塑造拥有最高智慧的全才。北欧人文主义兴起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北欧洲诸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较意大利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相对倾向于贫民和社会。

1)不同之处

教育性质不同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注重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具有较强的宗教性。

教育内容不同

意大利的教育注重文学和美学,北欧的教育注重宗教和道德教育。

培养目标不同

意大利强调培养城市公民,北欧强调培养君主和朝臣。

2)相同之处

注重对古典科目的学习与研究;

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反对经院哲学,强调个性解放;

注重古典语言;

两地后期均出现了形式主义。

3.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1)基本特征

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2)时代特征

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

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早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反对仅仅培养神职人员的教育目的。他们十分重视教育在培养人的方面的作用并根据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需要,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全人的教育理想。他们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西塞罗所说的政治家、昆体良所说的善于演说的善良人,培养出具有优秀品德与理智的好市民和好的统治者,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开创性人物。

重视学习人文学科,不断拓宽教育内容

人文主义教育倡导体、智、德、美等多方面和谐发展。首先,在智育方面,人文主义教育家重视学习希腊和罗马的古典作品,对希腊、罗马古典作品的学习逐渐取代了以往神学的支配地位。其次,体育成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再次,在德育方面,人文主义教育家反对教会所提出的禁欲、愚昧等道德观念,提倡自由等新道德观念,强调要培养符合现实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道德品质。

重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与经院主义教育压制和体罚儿童、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相对立,人文主义教育家强调要尊重和热爱儿童,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在教学中的意义。他们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反对纯书本教学,主张运用参观、观察、旅行、直观教具、游戏等方法进行教学。人文主义教育家还主张在教学中使用民族语言,打破了完全用拉丁语进行教学的局面。

重视教师的作用

人文主义教育家将教师的道德、智慧、学识和身体素质看作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强调教师教育学生要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许多人文主义教师本人就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掌握了几种语言,并在教学中取得卓越成效的教育家。

4.文艺复兴与大学变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答:文艺复兴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文化,宣扬以为中心,要求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识。因而对大学变革产生了影响。

1)冲击了中世纪大学占垄断地位的经院主义课程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者批判旧的、由教会控制的学校,批判经院主义并且反对这些学校仅仅培养僧侣和神职人员。文艺复兴的这种新思潮、新文化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冲击了中世纪大学的经院主义课程。

2)加快了大学世俗化进程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普遍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有些人文主义教育家主持的学校除教育王公贵族和富商子弟外,也收容个别平民子弟。

3)大学由国际性机构转变为民族性的机构

中世纪大学基本是在基督教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然而16世纪以后,由于欧洲教派冲突和基督教地位的下降等因素,大学初期不同学者自由讲学、探讨的现象逐渐消失,大学的通用语言拉丁语逐渐为各民族的语言所取代,大学的国际性特征已不存在。

4)学术自由的萌芽

人文主义者热衷于新的教育,活跃于各类学校之中,发挥着酵母的作用,由于学校类型多样化,教会的任职期限也长短不一,许多教师类似于古希腊的智者,流动任教,使得教师可以和很多学校发生关系,形成了学术自由的氛围。

试读(部分内容)
https://g.100xuexi.com/images/blank.gif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最为关注的教育学派是(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其主要观点有:人是一种文化存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研究要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完整的人格。其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设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它强调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较为关注知识的价值问题。

2.下列说法有悖终身教育理念的是(  )。

A.学习贯穿人的一生

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

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开始

D.当地社会在终身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前者是从纵向来讲的,说明终身教育不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是从横向来讲的,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3.赞科夫主张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所依据的是(  )。

A.最近发展区域理论

B.隐性知识理论

C.先行组织者理论

D.支架式教学理论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是介于学生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要使最近发展区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教学。赞科夫高度评价了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思想,主张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4.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徒”,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种观点在人的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外铄论

D.内因与外因相交互用论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外铄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包括环境与他人、学校的教育与训练等决定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等。题干中把教育比喻为“塑徒”,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体现了“外铄论”的观点。

5.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  )。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

D.教育必须为现代化服务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正式确定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我国的教育目的,同时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对当时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对以后教育目的的认识影响很大。

6.双轨学制形成于18、19世纪的西欧,其中一轨是“学术型”,另一轨是“职业型”,以下关于这种学制形成方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两条轨道发端于高等教育,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B.均发端于初等教育,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C.学术型轨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职业型轨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

D.学术型轨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职业型轨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双轨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其结构特点为: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即学术型;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即职业型。

7.教育界尝试以综合课程加强学科之间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典型的综合课程按照综合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其顺序为(  )。

A.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广域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

C.核心课程、相关课程、广域课程

D.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核心课程主张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一个核心展开;相关课程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的课程,在学科综合的程度上远远超出核心课程;广域课程是将各科材料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教学的课程,其综合范围最为广泛。

8.布鲁纳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A.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B.高速度原则、高难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C.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彻底性原则

D.及时反馈原则、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映原则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布鲁纳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四条基本的教学原则,即动机原则、程序原则、结构原则以及强化原则。动机原则是指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强调为了使学习者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程序原则强调教学即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强化原则主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还必须获得反馈,知道结果如何。

本资料由睿琪学习网倾力打造,专注于考研和考证辅导!

睿琪学习网:http://jiac.100xuexi.com/

联系电话:15983002071张老师

相关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