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学习笔记

标签:
教育 |
分类: 考研专业课 |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睿琪学习网提供免费下载试看:http://jiac.100xuexi.com/Ebook/44734.html
第一篇 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1章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学校的肇端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共和教育制度的蜕变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宗教教育的兴盛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
第6章 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国民教育的滥觞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科学教育的源流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启蒙时代教育的演进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工业时代教育的发展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 现代教育的变迁
第11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逆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战后教育的重建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冷战时期教育的演变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斌贤《外国教育史》这一经典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外国教育史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教育学辅导资料,对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精选相关考研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近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显热点。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4.3 课后习题详解
1.古罗马教育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罗马的主要教育机构是家庭,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读写算、农业知识、道德义务、传统和习俗、军事训练以及法律的构成,教学方法主要以模仿和亲身经历为主。在教育思想方面,罗马人很少涉及纯理论问题的探讨,更关注教育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具体问题。
(1)古罗马教育的发展阶段
古罗马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其中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有划分为:希腊化前的教育、希腊文化影响后的教育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2)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罗马共和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
a.家庭承担教育
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国家不太干预。希腊文化前的罗马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持续到16周岁,主要有父母承担对子女的教育。
b.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以道德、法律和修辞教育为主。在希腊文化影响下的教育,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识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文法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演说家。
c.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模仿、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来进行。
d.教师的地位
教师的地位比较低。如初等教育中的教师大多是穷困潦倒的希腊人。
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
a.国家干预和控制教育
共和时期罗马的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随着希腊文化的传入,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逐渐意识到了教育和人才的价值,开始干预和控制文化和教育,这主要表现为建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支持和保护学术发展。
b.给予教师一定的豁免权
共和时期罗马教师地位低下,自恺撒开始,教师陆续获得了一些豁免权。截止公元150年,教师相继获得了民事义务、税收、兵役的豁免权,外省教师的公民权也得到承认。
c.教师由政府任命
共和时期罗马的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教师和学校,但罗马帝国逐渐集中了这一权力,由政府直接任命教师并提供薪水。教师的任命需经过中央政府允许,再由地方委员会决定。选择教师的条件主要包括:道德水平、学术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形式通常是公开演讲。
d.限制言论自由
为巩固统治,罗马帝国实行了文化高压政策,如焚烧预言书籍、逼迫宣扬共和观念的学者等,使原本活跃的罗马思想界归于沉寂,许多学者转向研究斯多葛哲学和基督教理论。这一时期也正是基督教的高速发展时期。
2.古罗马教育的主要类型是什么?其具体内容和过程如何?
答:(1)普通学校教育
小学
a.具体内容
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末,以7~12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教授读、写、算,道德格言和“十二铜表法”。
b.发展进程
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明显改善,教学条件改变不大,教学对象仍主要针对平民子女,贵族及富豪子女依然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
文法学校
a.具体内容
拉丁语取代了希腊语成为文法学校主要的教学语言,拉丁文学作品则成为了主要的教学内容。教育对象为富豪子弟。
b.发展进程
在帝国的文化高压政策下,文法学校的教学逐渐地走向形式主义,逐渐脱离生活。
修辞学校
a.具体内容
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雄辩家、律师和政治家等,教授修辞学、法律、天文学、数学、几何、伦理等。
b.发展进程
拉丁修辞学校成为了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但文化高压政策挤压了演说的空间与可能,雄辩术逐渐沦为了法庭辩护,因而雄辩术教育也走向了远离生活的形式主义,成为了贵族青年进入政界的敲门砖。
(2)帝国时期的其他类型教育
医学教育
罗马最著名的医学家盖伦创作了《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是当时医学校的标准教科书,这一时期的医学教育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中世纪,奠定了萨拉诺大学的基础。
建筑学教育
著名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乌斯创作了《论建筑》,他在书中提出建筑家首先应该受到广泛的、自由的基础教育;其次应该多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而非进行纯理论的学习。罗马时期的建筑学教育为基督教教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建筑师,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法律教育
帝国时期的法律教学一般采用讲座的形式,教师评注教材,学生记忆,并到法庭旁听。当时通行的法律教材有《查斯丁尼法典》《法学总论》《学术汇编》《法典》和《新律》。罗马的法律教学传统为中世纪波隆那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西塞罗和昆体良教育思想之间的异同是什么?
答:(1)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后期重要的历史人物、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西塞罗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具备雄辩能力的优秀政治家,对雄辩家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
雄辩家的培养应彰显人的本性和特点,待人礼让,同时培养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雄辩家的培养有四大要素,其中道德品质的养成是雄辩家教育的首要任务,知识文化素养其次,良好地表达能力(即修辞)是演说的必要能力,优雅的举止风度也十分重要。
(2)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著名的雄辩家、教育家。
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即道德高尚的、具有完美雄辩术技巧的雄辩家。
雄辩家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应通晓希腊文和拉丁文,对辩证法、几何、天文学、哲学、音乐、法律等都有所了解,对优秀雄辩家的作品保有崇敬,具有非凡的文化修养。
昆体良驳斥了“受教育是一种少数人具有的天赋”的思想,认为教育缺少的不是天赋而是学习,教育必须与天赋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理想的雄辩家。因此,教育者必须了解儿童的天赋和特点,发挥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
昆体良划分了教育阶段:7岁前接受家庭教育,7岁以后进入初级学校,毕业后进入文法学校,有初步基础后进入雄辩术学校。
昆体良极力主张实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他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由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3)相同点
二人对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同,即教育都是为了培养雄辩家。西塞罗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具备雄辩能力的优秀政治家,对雄辩家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即道德高尚的、具有完美雄辩术技巧的雄辩家。
(4)不同点
教学方式不同
西塞罗认为,培养雄辩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训练,而昆体良极力主张实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他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由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这是二者在培养雄辩家方面最大的不同。
对雄辩家的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不同
西塞罗认为雄辩家的培养有四大要素,其中道德品质的养成是雄辩家教育的首要任务,知识文化素养其次,良好地表达能力(即修辞)是演说的必要能力,优雅的举止风度也十分重要。而昆体良则强调雄辩家要具有非凡的文化修养。
对教育阶段的划分不同
由于西塞罗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雄辩能力,因此,他不太注重学校教育,也就没有固定的教育阶段。而昆体良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他将教育阶段划分为家庭教育、触及学校、文法学校和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并明确规定了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第一篇 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1章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的起源
(一)人类的起源
1.神创说
最早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主要来自于神话和宗教,即运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解释人类的起源。神创说最为集中地表现在基督教神学中。神创说根据基督教神学的理论,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是上帝的最高造物。
2.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家对生物进化过程的研究和现存生物的验证。1859年,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达尔文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而来的。
3.劳动起源说
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思想。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势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推测,人类的进化是从“攀树的猿群”开始的。
(二)教育的起源
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也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
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
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总而言之,尽管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提出了某些合理的见解,但是这些观点主要出于对逻辑的分析和推理,缺乏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所提供的科学依据做支撑。因此,迄今为止,有关教育起源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史前教育的社会基础
(一)史前社会的生产活动
1.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劳动
(1)人工制造的工具的出现,标志着旧石器时代的开始。
(2)模仿成为人类学习制造工具和获得各种生活经验的主要方式。
2.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劳动
(1)新石器时代许多研究者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英国人类学家G.埃利奥特·史密斯认为,“新石器时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首先开始:
a.用磨制的方法制造石头武器,不过并没有放弃打制的方法;
b.驯养动物;
c.种植谷物和果树;
d.树立巨石碑;
e.制作陶器;
f.织造亚麻布;
g.有了明确的宗教信仰和葬礼。
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认为文化上的新石器阶段所具有的特征表现在下列重要的革新上:
a.磨光石器的出现,特别是装有木柄的石斧;
b.某种农业和利用植物及种子的开始;
c.驯养家畜;
d.陶器;
e.编织。
(2)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农耕时代的开始。农耕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存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史前社会的家庭
1.家庭是人类最古老的制度之一。在史前社会,家庭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的家庭可能是以多配偶或单配偶形式并存的。
2.史前社会还没有出现等级的区别,在社会生活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家庭群体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其他家庭群体尊重他们的活动范围。
3.家庭是史前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4.由于史前社会人们生产能力的有限和自然力量的强大,史前社会的家庭生活也是十分强调和谐的,并且把这种和谐的精神延伸到社会的各种行为中。
5.史前社会教育儿童行为端正、友好待人、尊敬长者,儿童也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中举止正派的成员。
(三)史前社会的宗教崇拜
1.史前社会的宗教
据人类学者的研究,史前社会已经出现了以灵魂为中心的宗教崇拜的现象。
(1)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观点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提出,所有宗教的基础是灵魂说,灵魂是有别于有形肉体的精神本质。
爱德华·泰勒根据史前人类对生与死、警醒与梦幻的关注和好奇的研究,提出了灵魂的观念,并把史前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称作“泛灵论”,认为史前人类不仅把这种灵魂说用于人类生活,而且也应用于动物和植物。
(2)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的观点
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认为,史前社会生活的特点是“泛灵论”。他指出,史前人类认为,在他们所感知的所有事物背后,都有一种精神实体或“灵魂”在控制着物体。
孟禄认为,史前社会生活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史前社会教育的性质。
他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a.满足生活实践需要的必要的训练,包括打猎、捕鱼、使用武器、制作皮毛、造房子等,而且还要学习按照明确规定的方式去做好每件事情,以避免触犯主宰这些事物的灵魂。
b.关于各种精心设计礼拜的步骤或形式的训练。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通过这些训练和形式尽力抚慰灵魂或培养他的善心。前者形成了史前人类的“实践教育”,后者形成了史前人类的“理论教育”。
2.史前社会的宗教崇拜
史前人类的宗教崇拜主要有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
本资料由睿琪学习网倾力打造,专注于考研和考证辅导!
睿琪学习网:http://jiac.100xuexi.com/
联系电话:15983002071张老师
- [视频]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 [电子书+打印版]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 [电子书+打印版]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电子书+打印版]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电子书+打印版]张斌贤《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电子书+打印版]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电子书+打印版]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45小时高清视频】
- [电子书+打印版]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电子书+打印版]王天一《外国教育史》(修订本)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电子书+打印版]王天一《外国教育史》(修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题库+打印版]全国自考《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历年真题】【课程代码:01282】
- [电子书+图书]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