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笔记题库

标签:
教育 |
分类: 考研专业课 |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4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睿琪学习网提供免费下载试看:http://jiac.100xuexi.com/Ebook/966077.html
第七章
1.三次兴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宋朝官学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具体内容:第一次兴学运动是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庆历兴学的主要内容有三项: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改革科举考试;创建太学。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编纂《三经新义》第三次兴学运动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主要有五个方面: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特点:宋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学教育体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备(宋朝在诸路设置提举学事司,它的设立,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创新意义。从此,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了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官学类型多样化中央官学的等级限制放宽,书学甚至取消了限制,这是学校教育的一大进步学田制度的确立
2.评述辽金元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答: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官学体制,推行“汉化”政策各级学校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学习内容将学校教育体制和科举制度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本民族教育体系学生入学资格的规定更为严格,重新以法定的形式保证了上层官僚子弟享有文化教育的特权。
3.分析书院产生的原因及两宋书院的特点。
答:原因:官学衰落,士人失学渊源流传的私人讲学传统受佛教禅林的影响
4.试论王安石的教育理论和人才思想。
答: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的目的:学校应该培养具有实际才能的治国人才学校教育的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是“为天下国家之用者也”。
人才思想:教之之道,养之之道,取之之道,任之之道。
5.朱熹是怎样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的?
答: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并分别提出了两者不同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具体论述如下:
3~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朱熹十分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认为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柸璞”。他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
在教育方法上,首先,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其次,要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再次,首创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道德行为习惯的行成上,朱熹一方面主张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自成方圆。另一方面,他又重视《须知》《学则》的作用,认为可以使儿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朱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两点值得注意:其一,重视自学;其二,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
朱熹认为,尽管小学和大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具体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是,这两个阶段又是有内在联系的,它们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所做的教育阶段的划分。
6.评述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答:道德教育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朱熹全部教育思想的精华亦集中于此。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1)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基于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朱熹认为必须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也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
道德教育的方法: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
(2)对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主干提示)
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这对今天中国的教育不无启迪。
朱熹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也值得我们借鉴。
朱熹在道德教育方论上提倡的知行统一观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7.陈亮、叶适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答:陈亮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叶适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在教育目标上,叶适在人性平等的基础上强调人之质的差异性,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性”“质”是统一的。
在教育内容上,叶适提出的教育内容范围很广,包括儒家的传统教材《六经》、各代历史以及诸子百家的书籍,基本上是一个以经学为“统纪”、以史学和诸子百家之学为依托,并注意参证实事的体系,即他所说的“据经陈史,质证今事”。
在学习方法上,叶适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思结合,“内外相交成”的过程。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提出:立志、尽力、积知、自立于己,虚受于人。
本资料由睿琪学习网倾力打造,专注于考研和考证辅导!
睿琪学习网:http://jiac.100xuexi.com/
联系电话:15983002071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