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

标签:
教育 |
分类: 考研专业课 |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睿琪学习网提供免费下载试看:http://jiac.100xuexi.com/Ebook/23773.html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2章 当代世界教育
第3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4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5章 教师与学生
第6章 当代学习理论
第7章 当代课程理论
第8章 当代教学理论
第9章 当代教学策略
第10章 当代学校德育
第11章 当代教育评价
第12章 当代学校管理
第13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第14章 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
第15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16章 教育与文化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2章 当代世界教育
第3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4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5章 教师与学生
第6章 当代学习理论
第7章 当代课程理论
第8章 当代教学理论
第9章 当代教学策略
第10章 当代学校德育
第11章 当代教育评价
第12章 当代学校管理
第13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第14章 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
第15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16章 教育与文化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本书是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包括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精选名校考研真题,并提供部分高清视频讲解。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本书参考大量教育学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行押题,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保持一致。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教育目的的结构:
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3、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不同社会、不现国家的教育目的都各不相同,有的还有本质差别。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人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教育目的是来自客观世界,来自现实社会。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所面临的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一定社会的现实的人,他们不能自由选择社会生活条件,只能把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当作他们活动的舞台,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必然为社会历史客观进程所制约,所以说教育目的不是超社会,超历史的,而是有其现实的本原的。人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实际上者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这也就是所谓的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5、试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
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在他们看来,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者相反,他们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要求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具有独立个性。
7、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对个性自由发展的看法如何?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是说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而独立个性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不排斥。全面发展不能不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不能不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所说的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的自由发展。我们并不先赞成与社会利益、社会秩序背道而驰,为所欲为的个性。对于损害社会利益和破坏社会秩序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个性化或自由发展,必须加以教育、约束,使其回到教育目的所要求的轨道上来。
8、普通中学学生应当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
普通中学学生应当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没有重大的缺陷,则是合理。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就个人来说,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发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9、两种妨碍教育目的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种倾向主要表现A、基础教育搞成升学教育、应考教育,驱使广大学生为争夺高学历而奋斗,脱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B、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放松或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培养。C、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置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于不顾,忽视甚至取消体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单纯抓智育。D。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除了苦读还是苦读,为分数拼命。二是流生增长倾向。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 从沿海到内地,流生现象日益普遍,流生数量日益增多。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基本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
A.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教育口号
D.教育隐喻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它是指向实践,或隐或现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成为的样子,是教育中常见的定义。因此,“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3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
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教育独立性是相对的,由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即教育活动必须接受社会的物质支持,并传播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价值体系。
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学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赞科夫主要是通过他的“教育与发展关系问题”实验来发展苏联的教育理论的。其代表作有:《和教师谈话》、《教学与发展》等。赞科夫赞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与发展关系的观点和“最近发展区”理论。赞科夫高度评价了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实验的理论基础,提出教学、教育和发展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他提出了5项教学论体系的新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即体现了这样的教学原则。
5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 )。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6我国现行学制是(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三轨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分支型学制,介于双轨制与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称作分支型学制。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这种分支,它的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中国的先行学制即属于此类。
7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强调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B.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发现教学法的运用
C.强调中小学教师和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D.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交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心理学家布鲁纳以《教育过程》为名发表了改革中小学课程报告。其基本思想是:强调早期教育,发掘儿童智力潜力;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的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布鲁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由于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构成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结构,因此,教授任何一门学科,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
本资料由睿琪学习网倾力打造,专注于考研和考证辅导!
睿琪学习网:http://jiac.100xuexi.com/
联系电话:15983002071张老师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