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标签:
教育 |
分类: 考研专业课 |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睿琪学习网提供免费下载试看:http://jiac.100xuexi.com/Ebook/1227.html
0.1 复习笔记
0.2 课后思考题详解
0.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章 教育的概念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2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思考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3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思考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4章 教育目的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思考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5章 教育制度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思考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6章 课 程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思考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7章 教学(上)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思考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8章 教学(中)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思考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9章 教学(下)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思考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0章 德 育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1章 美 育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2章 体 育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3章 综合实践活动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4章 班主任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5章 教 师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6章 学校管理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思考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本书是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学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主要对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第6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院校近年的教育学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热点。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是史料的搜集对史料的鉴别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
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拟定调查提纲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
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之所以如此界定,主要原因如下: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教育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1)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不只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它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首先不是由于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分歧,而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教育学的特点决定的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教育学区别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出来的,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是必须遵照执行的。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重在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存在广泛的讨论空间,它可能成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依据,但并不一定体现国家意志,更不具有法律效力。
(2)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教育经验是感性的、表面的、局部的;教育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乃至教育艺术,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育学的萌芽期,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但研究还不是很完整。所谓研究,实际上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是对教育事实的记述、描绘,研究成果则散见于哲学、政治著作中。
萌芽期的主要特征: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立的形态,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了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家,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
前人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
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代以来科学分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
(2)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研究对象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使用的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
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3)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
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1762),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等经验学科逐渐兴起。教育学不仅从这些学科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还利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取向研究教育问题,使教育学向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化。
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不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并形成了许多门类。下面是这个时期最著名和影响较大的几本教育著作:
(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出版的《教学论》;
(2)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的《实验教育学》;
(3)1916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创始人杜威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1939年苏联的凯洛夫出版的由他主编的《教育学》;
(5)1930年我国的杨贤江出版的《新教育大纲》。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的教育学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有新的发展,在理论上都深化一步,出现了几本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
(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的《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2)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的《教育过程》;
(3)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
(4)1972年以来,苏联连续出版的巴班斯基的几本系列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1.历史法
历史法是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1)历史法的步骤
搜集史料:史料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的两种;
鉴别史料:在研究问题时,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
分类史料:按照不同的方式对史料分类,以便于问题的研究。
(2)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资料由睿琪学习网倾力打造,专注于考研和考证辅导!
睿琪学习网:http://jiac.100xuexi.com/
联系电话:15983002071张老师
- [电子书+打印版]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 [电子书+打印版]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电子书+打印版]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47.8小时高清视频】
- [电子书+打印版]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视频]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 [电子书+图书]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电子书+打印版]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