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来,香港成长为亚洲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金融城市;5年前,随着Art Basel的登陆,国际顶级画廊、艺术家、收藏家、拍卖会开始抢滩香港。在这座金融城市,“艺术”与金融发生了最紧密的联系。这里是秀场,也是战场。
我们邀请了10位与香港关系紧密的人,他们是顶级艺术家、画廊主、收藏家,也是法律、酒店和地产行业的从业者,他们来自西方、香港,也来自大陆。YT2017年度故事专题“香港战场”,3月正式发布。
YT 2017年度故事专题“香港战场”
# Cédric Maridet
生活在香港的法国艺术家
"在香港,艺术家可以真正自由地创作,
这不是全世界每个地方都可以做到的"
http://p3.pstatp.com/large/19f000074a53665fa257
Cedric Maridet, photos courtesy of Soundpocket.
塞德里克·玛里第特(Cédric Maridet)是一个来自法国的艺术家,2009年,他在香港城市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此后就在香港定居。他经常受文学、科学和历史启发,用录像、装置、摄影和声音作品来探索知识的可能性。YT邀请他来聊聊巴黎和香港的不同,以及他眼中的香港是否真的是一个文化沙漠?
http://p3.pstatp.com/large/19f40001890aad564136
Cédric Maridet, photo credits: Warren Leung Chi Wo
YT: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艺术、想要以艺术为生的呢?
M:我并没有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里,但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音乐,对音乐的兴趣自然地生长、引向了摄影。一开始,我的作品都是保密的,到了大概30岁的时候,我决定把它们对外公开。这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后做的决定,而我当时的生活状况,比如,我的经济条件能够支持我做艺术,还有当时经历的一场分手都促使我想要更认真地做一些事。
http://p1.pstatp.com/large/19ef00076196961cb2b0
Cédric Maridet — Interventions,photographic series, 2014, Lambda print, 40 x 60 cm, photo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YT: 为什么你会选择留在香港做艺术?
M: 实际上我是在来香港后才开始从事艺术的,所以我可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香港艺术家。
http://p1.pstatp.com/large/19f900017cb8f7519e30
Cédric Maridet — Interventions,photographic series, 2014, Lambda print, 40 x 60 cm, photo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YT:你觉得香港这座城市最迷人之处在哪?它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M:可能这样说有点老生常谈,但香港真的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它有一种特别的能量。香港是一个混合城市和自然的丛林,这一点非常吸引我,在我的作品里也有深入的体现,我希望根据现场创作、历史、虚构和科学来找到新的叙述、创造人与非人类和科技之间的新的关系。
http://p1.pstatp.com/large/19ef00076197d349267a
Cédric Maridet — Interventions,photographic series, 2014, Lambda print, 40 x 60 cm, photo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YT:作为一个法国人,你觉得在香港和巴黎欣赏艺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M:在巴黎欣赏艺术的机会比在香港要多,那里有更多的博物馆和画廊,你可以真正地参与并建立你自己的艺术和文化世界。然而,香港过去几年新开的大型商业画廊会邀请来自全球的重要艺术家,你可以在这里感受他们的作品。
因为香港的租金极其昂贵,独立和实验性的空间比在巴黎更难以生存,但这里有许多有趣的项目空间,比如咩事艺术空间(Things That Can Happen),或者如声音掏腰包(Soundpocket)这样的非盈利组织。香港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空间也在不断成长,比如 M 和Taikwun,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
http://p1.pstatp.com/large/19ec00076cff6e08da84
Cédric Maridet — Interventions,photographic series, 2014, Lambda print, 40 x 60 cm, photo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YT: 香港是一个出了名的昂贵、拥挤、不同文化并存的国际都市,你觉得这座城市给艺术家提供了什么样的挑战和优势?
M: 在香港,艺术家可以真正自由地创作,这并不是全世界每个地方都可以做到的。然而香港的经济环境是一个挑战,想拥有一个宽敞的工作环境总是很难,更别提靠艺术养活自己。但是,香港本土和国际社会对香港艺术家越来越关注了,这会帮助我们发展本地的艺术。
http://p3.pstatp.com/large/19f900017cba8dbe2e45
Cédric Maridet — Interventions,photographic series, 2014, Lambda print, 40 x 60 cm, photo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YT:你在香港最喜欢去的文化艺术空间或机构是哪里?
M:黄竹坑附近有很多有趣的空间和画廊。我最喜欢的包括代理我作品的Blindspot画廊、Spring Workshop或者The Empty Gallery。在更中心的区域,我喜欢亚洲艺术文献库和马凌画廊;在九龙,咩事艺术空间和Holy Motors都提供了不同于大的机构型空间的另一种选择。香港全城还有很多不固定的移动艺术组织,比如声音掏腰包。
http://p9.pstatp.com/large/19f3000752ee34fdf039
Cédric Maridet — Last Words,2016, Print on paper, crystallised sodium tetraborate, resin, acrylic box 51 x 36 x 5 cm, photo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YT:你觉得Art Basel对香港这座城市和市民带来了什么影响?
M:我相信Art Basel帮助香港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艺术中心,也促使著名的商业画廊搬到了这里。同时,巴塞尔让人们更加了解香港本地的艺术。我觉得很多年轻艺术家看到了这个新的市场生态带来的机会,这样一来,香港的艺术会更强盛。
http://p9.pstatp.com/large/19f900017cbbc0c839bf
Cédric Maridet — Last Image of Cosmos 1154,30th January 1980 – 12th October 2014,2016,photo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lindspot Gallery
YT:有的人把香港描述成亚洲艺术市场的中心,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沙漠”,或者对艺术家而言很荒芜的土壤,你怎么看待香港这种矛盾的身份?
M:我一直都不喜欢“文化沙漠”这个说法,因为你根本想象不出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如果它指的是香港的艺术创作和公众能接触到的艺术很匮乏,我也不同意。的确,过去要在香港做艺术可能比现在要更艰难,但我觉得香港一直都有丰富有趣的文化生活。这也可能是为什么现在有更多元的艺术,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过程。
http://p3.pstatp.com/large/19ef0007619867cf8ea2
Cédric Maridet — Pan Rhema,sound installation for voices, 6 channels, 2016,photo courtesy of the artist.
YT:今年你会参与哪些艺术项目,有什么计划?
M:今年我会参与亚洲艺术文献库的“那些启发了艺术家的书”(Under the Influence – Books that Inspire Artists)项目。我选择了一本Jacob von Uexküll的书,他提出的新型思考自然的方式能让我们重新定义环境和自然,通过他的“Umwelt”概念来脱离以人类为中心的定义方式。我还参与了艺博会相关的项目,比如“艺术之声”项目,它的内容是在艺博会里一边散步一边听我从各地的艺术空间、博物馆里收集的录音。另一个是为了Arto Lindsay创办的Paper Rain游行创作的表演,我会和中文大学合唱队一起完成它。我会用这些机会来进行特定的实验,这些体验对我来说都很有意义。
YT: 未来3年内,你最期待在香港发生的文化艺术活动或项目是什么?
M:我想大家都期待着西九龙文化区吧,城市里其他地方也有正在进行的改造,比如大馆(中区警署建筑群 ),或者香港艺术馆。香港这座城总是处在某种变化中。
图片来自Cédric Maridet个人网站
http://www.moneme.com/
卿小渔@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