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拍东郊殡仪馆的女孩
http://image.yuntoo.com/1024/1024/af6e5a4de9c051cea2cdbe4281852fd5.jpg@!index-banner
自文化人物-导演吕美静
吕美静,28岁的东北女孩,原本大学学习数学专业,大二暑假从湖南的学校来到北京,一头扎进宋庄的栗宪庭电影基金下,学习纪录片。她说那大概是2009年,能住在美术馆里,白天拍片子,晚上去广场上喝啤酒撸串儿,幸福的要死。她真的拍摄了两部关于“死”的片子,一部《送行者》,一部《门》——都与北京东郊殡仪馆有关系。
http://image.yuntoo.com/1024/0/b5fa10dcdb6398b4384dedae1300f6dc.png@!index-banner
《送行者》剧照-焚烧祭品
2013年清明前,当时,我在凤凰网文化频道,清明前的策划会上一拍脑袋,决定了拍北京的殡仪馆。
北京市区一共就两个殡仪馆,一个八宝山、一个东郊,八宝山肯定不同意。当时殡仪馆的管理权还在自己手中:我同意你们拍,你们就可以来拍。这可以省却很多手续流程,我们联系上东郊殡仪馆,对方很爽快地同意了我们的拍摄计划。
http://image.yuntoo.com/1024/0/568f08f2c29ab69c99e498aae8f296d6.png@!index-banner
《送行者》剧照-北京东郊殡仪馆
我记得那年清明节前还下了一场雪。去拍摄的第一天,一个摄影大哥走到大门口,突然停住,从书包里拿出一瓶二锅头,说每人喝一口,我说喝这个干嘛呀,他说不行,每个人都得喝。他觉得应该壮壮阳气。后来他们还在那儿住了一晚。
http://image.yuntoo.com/0/0/bf89fcec33e6b766ab307d406a849a7e.jpg@!index-banner
《送行者》剧照-东郊殡仪馆火化车间总共有19名火化工,他们每天早上正式上班前都会开早会,布置和安排一天的工作
当时的馆长助理李馆,50多岁,人特别好,带着我们在里面转。前后大概有半个月时间,从接尸体,到整容师化妆,到告别厅告别,再到火化池火化,也采访了不少人——司机、整容师、火化工、殡仪馆领导……把该拍的都拍了。
http://image.yuntoo.com/1024/0/b7e3530313f0325ebfe81bddad283560.png@!index-banner
《送行者》剧照-遗体整容师谭孟跃
我原以为这些工作人员天天面对死亡,可能会有异于常人的体会。所以,每个人都几乎采访了两个小时——但事实上,他们很难采,最后能用到片子里的总共就几句话,讲不出来,他讲述一个长篇故事,用里面几句话就够了。我这才知道,他们跟普通人其实没什么两样。
http://image.yuntoo.com/1024/0/25f5ef71888002e57785f76126ccf12b.png@!index-banner
《送行者》剧照-遗体整容师谭孟跃
因为当时殡仪馆自己可以做主,对方同意拍摄,就是自己可以承担责任。所以,我们拍摄的时候可以很正面地询问家属,“我们在做一个殡仪馆的纪录片,可不可以拍摄你们?”超乎我们的意料,家属都没有什么意见和情绪,当时拍了好多家属,拍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觉得有问题。
http://image.yuntoo.com/0/0/d33851aea9bbdbef53d5a550a9127fef.jpg@!index-banner
《送行者》剧照-下班后,谭孟跃到自己经常去的一家理发店做头发
片子最后做出来就半个小时,很多素材的确很珍贵,但是我比较狠心,再好、再稀有,它跟主题没有关系就得剪掉,尽管我们主编胡涛因为一起跟踪拍摄了数天产生感情一直感慨可惜。
http://image.yuntoo.com/1024/0/1f1ea9813994d1625b32306ab361fd9b.png@!index-banner
《送行者》剧照-北京东郊殡仪馆
今年(2016年)因为拍另一个片子《门》(搜狐文化出品),我重新回到东郊殡仪馆,情况一下复杂起来。这个片子由150张中国的“门”和中国人的“身体”照片组成,是一个观念性比较强的片子。由于三年前做过《送行者》的纪录片,所以这次选定拍东郊殡仪馆的门,回到老地方,只拍一个 “门”的镜头。
http://image.yuntoo.com/1024/1024/3381a0489d538ab522560c708148277c.jpg@!index-banner
《门》剧照
于是我再一次联系东郊殡仪馆,对方说今年重新整顿,殡仪馆和墓地都已经不再归属殡葬管理处(殡葬管理处已经被取消),直接归在北京市社会福利中心,北京市社会福利中心又归属北京市宣教处。只有上面两个机关都同意了,殡仪馆才能说你们来拍吧。
http://image.yuntoo.com/1024/1024/6f62cdaee01d4ceb2bcccf1f2e40406d.jpg@!index-banner
《门》剧照
我一层一层往上打报告,先给北京市宣教处开介绍信,发传真,然后打电话催……批了之后才能转交到北京市社会福利中心。但是社会福利中心的人说,领导上不同意。我问,为什么呢?他说怕家属来找事。我说我们这回不拍家属,何况我们已经拍过家属,也没有出事,这次只拍殡仪馆的“门”,绝对不拍人。
http://image.yuntoo.com/1024/1024/4fa8df46a5467be40a54c90d04698ef5.jpg@!index-banner
《门》剧照
他就推辞,殡仪馆很忙啊……我说殡仪馆下午不是很闲吗?我们上次拍了半个多月,我很熟悉殡仪馆的工作。他说,可能会有其他的问题,我说是什么问题?他们确实很无奈,“就不能不在北京拍吗?去周边的县,就不归我们管了。去昌平吧,去房山吧……” 当时我可能是跟自己较劲,也跟他们较劲,我想我要重新写一遍介绍信,重新打一遍报告,不过先提前跟东郊殡仪馆沟通好得到许可。
http://image.yuntoo.com/1024/1024/742e20b24ccd464233eb529e85d84d11.jpg@!index-banner
《门》剧照
第二次,我先跟东郊殡仪馆联系,说我就是三年前去你们那儿拍纪录片的那个人,我们现在还想拍,你们同意吗?他说同意,但是你得先跟上面的机关申请。我重新打了一次报告, 他们最后终于同意了。
http://image.yuntoo.com/1024/1024/5a5c5b377e0a4bb4f356f079ad204927.jpg@!index-banner
《门》剧照-焚尸炉的门
我再次来到东郊殡仪馆,当年同意我们拍摄并带领我们在里面转的李馆,已经去世了,他很年轻,还没退休就去世了。这才三年的时间。
http://image.yuntoo.com/0/0/8dd0d9f99f8d0bf38f22f2ca46f57639.jpg@!index-banner
东郊殡仪馆任副馆长李庆智,1971年到1993年,曾在八宝山生产殡葬用品的工厂里工作
火化工曾给我看过炉中燃烧的白骨, 最近看到阿城写拣父亲骨殖的一句“熔化的眼睛滴落在额骨上”,我站在东郊殡仪馆的大门口,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在这个门口喝二锅头的哥们,像“去年今日此门中”。
http://image.yuntoo.com/1024/1024/661df3f4e2ff53df088ce7f46de0d334.jpg@!index-banner
《门》剧照-焚尸炉的门
有些人跟我谈起来,总会问,你一个姑娘去殡仪馆活动不害怕吗?我不知道有什么可害怕的。其实,我特想告诉你,殡仪馆的食堂特别好吃,我天天在那吃食堂,那时候,我还夸赞李馆“你们的食堂太好吃了”。
http://image.yuntoo.com/1024/1024/2c58812446d485b57bad63eda4b66c05.gif
自文化人物-导演吕美静
(吕美静自述根据采访整理,撰稿赵成帅,图片由吕美静授权,部分来自凤凰文化纪录片《送行者》与搜狐文化纪录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