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瓷砖(七):有釉砖表面耐磨性的测定

(2014-07-22 15:14:25)
标签:

瓷砖

分类: 建材产品技术指标检测标准

前言

GB/T3810陶瓷砖试验方法分为16个部分:

-第1部分:抽样和接收条件;

-第2部分: 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

-第3部分: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重的测定;

-第4部分: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的测定;

-第5部分:用恢复系数确定砖的抗冲击性;

-第6部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

-第7部分:有釉砖表面耐磨性的测定;

-第8部分:线性热膨胀的测定;

-第9部分:热抗震性的测定:

-第10部分:湿膨胀的测定;

-第11部分:有釉砖抗釉裂性的测定;

-第12部分:抗冻性的测定;

-第13部分:耐化学腐蚀性的测定;

-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

-第16部分:小色差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3810陶瓷砖试验方法》的第7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了ISO 10545-7:1995陶瓷砖--第7部分:有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英文版)。

为方便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ISO10545的本部分“修改为”GB/T3810的本部分“;

b)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c)将所引用的国际标准用采用该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代替。

本部分代替了GB/T3810.7-1999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7部分:有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

本部分与GB/T3810.7-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2中的“GB/T308-1989 滚动轴承 钢球”和“GB/T 2479--1996 普通磨料 白刚玉”

---在2中增加了ISO 8486-1 粘结磨料--粒度分析 粒度分布的定义和测定  第1部分:粗磨粒从F4-F220;

---删除了3中的“符合GB/T 308 要求”

---将4中的“80号白刚玉应符合GB/T 2479的规定”修改为“符合ISO 8486-1 中规定的粒度为F80的刚玉磨料3.0g”

---删除了9中队观察箱的描述;

---将8中“结果分类”修改为“有釉陶瓷砖耐磨性分级”将表1中的“磨损可见痕迹的级数”修改为“可见磨损的研磨转数”;将表1中“分类”修改为“分级”

---将9e)中“耐污染的级为4类磨损砖”修改为“为4级耐磨砖为耐污染级”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建筑材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类。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本部分参与加起草的单位:佛山石湾鹰牌陶瓷有限公司,蒙娜丽莎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兴辉陶瓷有限公司,杭州诺贝尔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幼红,张卫星,钟应洲,张旗康,陈洪再,李莹。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1950-1989;

---GB/T3810.7-1999.

GB/T3810.1-200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七部分:有釉砖表面耐磨性的测定

1 范围
GB/T3810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各种施釉陶瓷砖表面耐磨性的试验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B/T381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ISO8486 -1 粘结磨料— 粒度分析 粒度分布的定义和测定 第 1 部分: 粗磨粒从 F 4 - F 2 2 0
GB/T3810 . 14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1 4部分: 耐污染性的测定 ( GB/T3810 .  14 -2006 ,ISO10545 -14: 1995, IDT)

3 原理
砖釉面耐磨性的测定, 是通过釉面上放置研磨介质并旋转, 对已磨损的试样与未磨损的试样的观察
对比, 评价陶瓷砖耐磨性的方法。
4 研磨介质
每块试样的研磨介质为:
直径为5mm的钢 球70 . 0g ;
直径为3mm的 钢球52 . 5g ;
直径为2mm的钢球 43 .  75g ;
直径为 1mm的钢球8 .  75g ;
符合ISO8684 - 1中规定的粒度为 F80的刚玉磨料3 .0g ;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20mL ,
5 设备
5 . 1 耐磨试验机
耐磨试验机( 见图1 ) 由内装电机驱动水平支承盘的钢壳组成, 试样最小尺寸为 100mmx100mm.
支承盘中心与每个试样中心距离为195mm。相邻两个试样夹具的间距相等,支承盘以300r/min的转速运转, 随之产生 22 . 5mm的偏心距(e ) 。因此,每块试样做直径为45mm的圆周运动,试样由带橡胶密封的金属夹具固定(见图2) .夹具的内径是 83mm,提供的试验面积约为 54 c。橡胶的厚度是9mm,夹具内空间高度是25.5 mm。试验机达到预调转数后,自动停机。
支承试样的夹具在工作时用盖子盖上
与该试验机试验结果相同的其他设备也可使用。

5. 2 目 视评价用装置(见图3)
箱内用色温为 6000K - 6500K的荧光灯垂直置于观察砖的表面上,照度约为300 lx,箱体尺寸为61mmX61mm,箱内刷有自然灰色,观察时应避免光源直接照射

5. 3干燥箱: 工作温度 110 ℃士50 ℃。

http://s13/mw690/005G00Qagy6KE6JxMqU4c&690



http://s12/mw690/005G00Qagy6KE6JHnGr5b&690



http://s10/mw690/005G00Qagy6KE6JSzMZc9&690



http://s11/mw690/005G00Qagy6KE6JY2NQ4a&690


5 . 4 天平( 要求做磨耗时使用) 。
6 试样
6 .  1 试样的种类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对于不同颜色或表面有装饰效果的陶瓷砖,取样时应注意能包括所有特色的部分。
试样的尺寸一般为 100mm 100mm,使用较小尺寸的试样时,要先把它们粘紧固定在一适宜的支承材料上,窄小接缝的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
6 . 2 试样的数量
试验要求用11块试样,其中8块试样经试验供目视评价用。每个研磨阶段要求取下一块试样,然后用3块试样与已磨损的样品对比,观察可见磨损痕迹。
6 . 3 准备
样品釉面应清洗并干燥 。
7 步骤
只是偶尔需要校准设备或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怀疑时,才进行校准。一种可行的校准方法见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
将试样釉面朝上夹紧在金属夹具下,从夹具上方的加料孔中加人研磨介质,盖上盖子防止研磨介质损失, 试样的预调转数为100 , 150 , 600 , 750 , 1500 , 2100 , 6000和 12000 转达到预调转数后,取下试样,在流动水下冲洗,并在110 ℃士5 ℃的烘箱(5 . )内烘干。如果试样被铁锈污染,可用体积分数为1 0 %的盐酸擦洗, 然后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干燥。将试样放人观察箱中,用一块已磨试样,周围放置三块同型号未磨试样,在 300Lx照度下,距离2m,高1 . 65m, 用眼睛( 平时戴眼镜的可戴眼镜) 观察对比未磨和经过研磨后的砖釉面的差别。注意不同的转数研磨后砖釉面的差别,至少需要三种观察意见。
在观察箱内目视比较( 见图 3 ) 当可见磨损在较高一级转数和低一级转数比较靠近时,重复试验检查结果,如果结果不同,取两个级别中较低一级作为结果进行分级。

已通过 12000转数级的陶瓷砖紧接着根据GB / T3810 . 14的规定做耐污染试验。试验完毕,钢球用流动水冲洗,再用含甲醇的酒精清洗,然后彻底干燥,以防生锈。如果有协议要求做釉面磨耗试验,则应在试验前先称3块试样的干质量,而后在 6000 转数下研磨。已通过 1500 , 2100和 6000转数级的陶瓷砖,进而根据GB/T3810 . 14的规定做耐污染性试验
其他有关的性能测试可根据协议在试验过程中实施。例如颜色和光泽的变化,协议中规定的条款不能作为砖的分级依据
8 结果分级
试样根据表1进行分级,共分5级。陶瓷砖也要通过 GB/T3810 . 14做磨损釉面的耐污染试验,但对此标准进行如下修正。
( 1 ) 只用一块磨损砖《大于12000转),仔细区别,确保污染的分级准确( 例如在做耐污染试验前,切下部分磨损的砖) 。
( 2 ) 如果没有按 A, B和 C步骤进行清洗, 必须按 GB /T3810 . 14中规定的D步骤进行清洗。
如果试样在 12000转数下未见磨损痕迹,但按 GB/T3810 . 14中列出的任何一种方法( A, B , C或D),污染都不能擦掉,耐磨性定为4级。

http://s14/mw690/005G00Qagy6KE7YRAPX5d&690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 依据 GB / T3810的本部分;
b ) 试样的描述,包括准备试样的方式;
c ) 根据第8条分级;
d ) 可见磨痕的研磨转数;
e ) 根据协议,4级耐磨砖为耐污染级;
f ) 磨耗、 颜色变化、 光泽变化或其他性能测试,根据协议而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