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孝道邮票解析(一)

(2015-07-01 08:27:15)
标签:

董永

孔子

闵子骞

中华孝道

邮票

分类: 专题邮品

          2014年9月30日,中国邮政将发行《中华孝道(一)》特种邮票一套4枚,由此拉开该系列邮票的发行序幕。据推测,该系列邮票将发行6组(每组4枚),完整展现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

      “百善孝为先”。忠和孝,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两大基本道德行为准则。《尔雅》中对“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的层面上看,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等积极作用。《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由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又说是郭居业)。“二十四孝”,由历代24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9月30日发行《中华孝道(一)》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4-23,邮票规格:30毫米×50毫米,齿孔度数:13.5度,整张枚数:版式一为16枚,版式二为8枚(2套),整张规格:版式一为150毫米×224毫米,版式二为160毫米×126毫米,版别:胶雕套印,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设计者:卢延光、曹国伟、蒙复旦,雕刻者:白金、尹海蓉、马荣、赵川, 责任编辑:王静, 印制厂xjiyou.com: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4-1)T 孝感动天 1.20元                   (4-2)T 涌泉跃鲤 1.20元

(4-3)T 替父从军 1.50元                   (4-4)T 学医疗亲 1.50元

 

          1、 孝感动天   舜,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母亲早亡,继母生子名象。继母与弟象对舜心怀嫉恨。舜的父亲眼瞎,又不辨善恶,偏听偏信,对舜虐待,以至加害于舜。有一次,他们要舜去修仓,待舜登上仓顶,他们却抽去梯子,放火焚烧。舜挟着两个斗笠,从仓顶飘然而落,毫发无损。又有一次,他们要舜去淘井,舜刚下到井中,便有土石滚落,舜从井下的地道中不慌不忙走出,使继母及弟象十分惊恐。尽管他们对舜屡次加害,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依然友好。帝尧知舜至孝,又见他德才兼备,使把治理天下的大位禅让给他。舜“兼爱百姓,务利天下”,后世尊为“远古圣王”。

“瞽叟昏聩象害兄, 修仓淘井见奇行,  虞舜大孝传天下,  唐尧重孝禅贤能”。

http://69.46.27.114/bbspic/storeShow/1e/de/1ede99f2818d1040ff7fcf5c8e0f4db1.png

2、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郯国(今山东郯城)国君。年幼好学,聪慧仁德,孝敬父母。父母患眼疾,人说鹿乳可以治愈,郯子便四处寻求,未能得到。郯子见父母受眼疾折磨,心急如焚,使裹着鹿皮,假扮小鹿,混入野外鹿群中觅取鹿乳。鹿生性机警,胆小怕人,又善于奔跑,郯子连去几日,终未如愿。一日,裹着鹿皮的少年郯子,在野外与猎人相遇,猎人张弓要射,郯子急忙站起来,将实情相告。他的孝行感动了猎人,猎人以家中驯养的母鹿之乳相赠。邻子得到鹿乳,赶回家中为父母治疗眼疾。

http://69.46.27.114/bbspic/storeShow/f6/a3/f6a3ee6c1992a289ef8348f3df81d28e.png


    “幼年郯子孝双亲,为觅鹿乳进山林,翻山越岭难如愿,猎户慨赠全孝心”。 

3、孔子论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尊为“至圣”。他提倡孝道,主张对父母要尊敬、奉养,不违背父母意愿。父母生时要事之以礼,死后要依礼安葬,依礼祭祀,经常追思。孔子用孝悌为“仁之本”的学说教育弟子,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孔子三岁丧父,母亲颜征在,含辛茹苦地把他养育成人。孔子对母亲十分孝敬。在他十七岁那年,母亲去世,依礼父母应该合葬,但他不知道父亲葬于何处。孔子便将母亲棺柩,停于鲁国繁华的五父之衢,长跪啼泣求问,终于感动了一位名叫挽父的赶车人的母亲,并在这位老人指引下,使父母合葬一处。孔子父母合葬墓,在曲阜城东15公里处的“梁公林”,至今仍有游人前往拜谒。

 “至圣孔子重孝行,仁德忠恕示文明,闹市跪问父葬地,千古孝论震聩聋”。 
4、芦衣谏亲  闵损,宇子骞,春秋末年鲁国人,孔门弟子。幼年丧母,后母生下两个儿子,对他十分冷落,好饭给亲生儿子吃,暖衣给亲生儿子穿,但闵子骞从无怨言。一年冬天,全家外出,别人不惧寒冷,唯有闵子骞冻得两手发抖,缰绳落地,引起父亲恼怒,挥鞭抽打。皮鞭打破棉衣,露出的不是棉絮,却是荒野中采来的芦花,父亲这才知道闵子骞遭受虐待的真相,要将后母休去。闵子骞长跪在地,苦苦哀求:“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要求饶恕后母。父亲受到感动,放弃休妻。后母羞愧改过,从此对三个儿子一样疼爱。闵子骞以孝行促使一家人和睦的事迹,受到孔子赞许。后人把闵子骞列为孔门贤人“四科”的“德行”之科,受到世人尊重。

http://69.46.27.114/bbspic/storeShow/b0/2a/b02a73eb5d6d9fc5c0f8c52bebdc6b14.png

“古贤大孝闵子骞,严冬芦衣难御寒,鞭衣父嗔跪相求, 孝心感天家团圆”。

5、负米养亲   仲由,春秋末年卞(今山东泗水)人,孔门弟子。少时家贫,平时挣来的钱自己不花,让父母吃饱穿暖。房子破了,自己修。无钱买菜,自己种。卞地粮贵,他便到远处去买。后来,仲由到曲阜求学,发现当地粮价比卞地便宜,便常从曲阜买粮,步行百里,背回家中奉养父母。如此寒来暑往,经年不辍。因仲由学业有成,许多人聘他到外地做官,他对人说:“父母在,不远去。”直到父母谢世,他才去外地供职。后来,仲由南游楚国,楚王授以要职,从车百辆,生活优裕,但每当想起当年无力使父母摆脱饥寒时,常悲从中来。他对人说:“子欲养,亲不在,悲痛在心!”“父母死后杀牛祭祀,远不如生前给老人杀只鸡吃。”

http://69.46.27.114/bbspic/storeShow/39/a1/39a1818887344c605ef175601f44b263.png

 “仲由家贫孝父母,百里负米历寒暑,晚年楚地优裕日,犹悔年少孝未足”。 

 

6、曾子倡孝  曾参,春秋末年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他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小的一人,却能领悟孔子思想——忠恕之道,并倾力传承,被后世尊为“宗圣”。相传,曾子作《孝经》。曾子认为,孝为“德之本”,“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乎孝”。曾子更是身体力行。自己清苦,却在赡养父母方面十分尽心。他经常对父母问寒问暖,关怀备至。父母喜欢吃的东西,自己不吃,留给老人享用。他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父母所给,不敢任意毁伤。出门在外,时时想着父母。父母死后,曾子痛哭不止,泪如泉涌,后世在他的家乡曾庙中建有“涌泉井”,以示纪念。

http://69.46.27.114/bbspic/storeShow/e8/59/e859b83f279c9ff7cc48a26ad285aab1.png

曾子主孝重实践, 侍奉父母称周全,涌泉井中孝子泪,一部《孝经》万古传。 

7、孟子重孝  孟子,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父亲早亡。孟子少年受母亲“三迁”、“断机”之教,努力攻读,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大师,后世尊为“亚圣”。在孔子谢世百年之后,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孝道理论。他认为,天下事,“孝亲为大”。他以为,那种不事生产、懒惰成性、贪财好色、不赡养父母、好勇斗狠、陷父母于不义的人,都是不孝。孟子论孝,还有一个可贵之处,是他把“孝亲”推演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敬老观念。母亲死后,孟子以隆重的礼仪殡葬,有人批评他葬母规格不应超过父亲。他说:当年没有条件依礼葬父,今天有了,依礼葬母是对母亲,也是对父亲的怀念与尊敬。

     三迁断机孟母贤, 孟子成长母懿范,孝亲又及人之老,敬老当居九州先”。

8、上书救父  淳于意,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区)人,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医术高明,救死扶伤,远近闻名。汉文帝四年,当地豪强诬告他致人死命,买通地方官员把他拘捕,准备押解京师处剕刑(砍足)。临走以前,淳于意悲愤地对五个女儿说:“可惜,你们都不是男子,家中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们谁也救不了我。”小女儿缇萦却说:“女儿虽小,甘愿为父解忧。”于是,她跟随押解父亲的囚车到了京师,冒死向皇帝上书,申诉父亲冤情。她说:“自古死者不能复生,断足不可复续,要想改过自新,也来不及了。小女愿被没为官奴,替父赎罪。”疏文感动了汉文帝,赦免对淳于意的刑罚,并接受缇萦建议,下令废除肉刑。

   弱女缇萦意志坚, 远走京师申父冤,冒死上书救亲人,废除肉刑惠人间”。

9、卖身葬父   董永,西汉千乘(今山东博兴)人。家境贫寒,年少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靠耕田及做佣工养家。父亲体弱多病,董永多方求医,诊治无效身亡。父亲死后,因家中无钱,董永愿卖身葬父。传说,董永前往主人家的路上,在一棵大槐树下,遇见一位美貌女子,愿为董永妻,并帮董永赎身。这样,两人就一起到了主人家中。主人要他们织三百匹绢,作为赎身之资。董永的妻子十天把绢织完,而且绢色上佳,惊得主人目瞪口呆。当两人再度回到那棵槐树前时,妻子一席话,解开了董永的心中谜团。她说,自己是天上织女星下凡,是董永孝行感天,她才嫁给他,并帮他度过难关。
http://69.46.27.114/bbspic/storeShow/81/d3/81d3348f90559a679879949ee716219b.png 

 “ 董永卖身为葬父, 成亲大媒槐荫树, 十日织绢抵身债, 孝行感天织女助”。

10、行佣孝母   江革,东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区)人。年少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以孝敬母亲远近闻名。当时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吃不上饭时,采到野菜先给母亲吃。历尽艰险,孝行如一。江革曾多次被贼掳去,他总是涕泣哀求,声言老母急需照顾,情真意切,使贼人不忍加害。后来,战乱平息,母子回到家中,生活仍旧穷困不堪,江革靠做佣工奉养老母。当时,地方上每年要查验户籍,江革的母亲不便走动,他便自己拉车,载老母前去,乡里百姓尊敬地称他“江巨孝”。
http://69.46.27.114/bbspic/storeShow/d7/71/d771aca65dcdf5a33bd7df0990b2469f.png 

       行佣赡母任煎熬, 身遭贼掳苦哀告,  得避战燹返故里,东汉竞传江巨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