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上接隋唐,下启北宋,也是一个多事之秋,但在制瓷业上也是历史中少有的高峰期,为宋代成为瓷器的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以长江为分界线,长江以南以越窑,长沙窑为主要窑场,长江以北以定窑,耀州窑为主要窑场,可见五代时期以青瓷作为主流品种。
由于五代处于唐,宋之间,历时不过六十年,因而辨别五代瓷器就变得相应困难些,若以底足为出发点,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此时的修饰工艺是刀法犀利,线条硬朗,器形流畅圆顺。
一,圈足直径宽大且外撇。不同于唐代时期的玉璧底和假圈足,为了增加瓷器摆放时的稳定性,延续了唐代仿金银器的造型,五代时期把圈足设计为宽而外撇,侧面观察呈梯形,也是制瓷工艺水平的又一次提高。耀州窑和长沙窑所产器物足壁较厚,定窑所产器物足壁则相反。
二,挖足呈弧形。大件器物,如罐子、壶、执壶挖足形成的圈足内壁与器底略呈弧线,形成一个倒扣的锅底,底足有挖足后形成的乳突。
三,足削规整。圈足与摆放时的接触面称为足底,足底平切,修饰规整,圈足外壁与足底相接的棱用刀斜削。器形变得不像唐时的雍容端庄,而是向小巧精致,典雅俊秀发面发展。
四,浅圈足外高内地。浅挖的圈足内外壁大致相同,但细细观察外壁略高于内壁,有点像鱼脊背。
五代瓷器胎质多数细腻光滑。但耀州窑胎质中颗粒杂质多,粘砂现象普遍。流釉现象在这一时期也很常见。
http://uploadfiles.palmapp.cn/357/editor/20151029170148_8766.p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