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临邺人家
临邺人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72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旧唐书﹒地理志》相州等

(2022-03-15 18:42:32)
标签:

转载

《旧唐书地理志》

《旧唐书》为后晋赵莹主持、刘昫等撰修,后晋开运二年(945) 成书,共200卷,原名《唐书》,欧阳修宋祁等编著《新唐书》后,改称《旧唐书》。《旧唐书》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二十四史》之一。

《旧唐书》卷三十九﹒志十九﹒地理二﹒河北道

三,相州,汉魏郡也。后魏道武改为相州,隋为魏郡。武德元年,置相州总官府,领安阳、鄴、林虑、零泉、相、临漳、洹水、尧城八县。二年,割林虑置岩州。四年,废总管府,仍省零泉县。五年,废岩州,以林虑来属,仍省相县。六年,割卫州之汤源来属。其年,复置总管府,管磁、洺、黎、卫、邢六州。九年,废都督府。贞观元年,改汤源为汤阴,以废磁州之淦阳、成安二县来属。十年,复置都督,管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十六年,罢都督府。十七年,以废黎州之内黄、临河来属。天宝元年,改为鄴郡。乾元元年,复为相州。旧领县九,11490,口74766天宝县十一,101142,口59196。在京师东北1421里,至东都606里。

1、安阳,汉侯国,故城在汤阴东。曹魏时,废安阳,并入鄴。后周移鄴,置县于安阳故城,仍为鄴县。隋又改为安阳县,州所治。汉魏郡城,在县西北七里

2、鄴,汉县,属魏郡。后魏于此置相州,东魏改为司州。周平齐,复为相州。周大象二年,隋文辅政,相州刺史尉迟迥举兵不顺,杨坚令韦孝宽讨迥,平之,乃焚烧鄴城,徙其居人,南迁四十五里。以安阳城为相州理所,仍为鄴县。炀帝初,于鄴故都大慈寺置鄴县。贞观八年,始筑今治所小城

3、汤阴,汉荡阴县也,并入安阳。武德四年,分安阳置汤源县,属卫州。六年,改属相州。贞观元年,改为汤阴

4、林虑,汉隆虑县。武德三年,置岩州,领林虑一县。五年,岩州废,县属相州。

5、尧城,隋县。

6、洹水,汉长乐县地,属魏郡。周建德六年,分临漳东北界置洹水县。

7、临漳,后周建德六年,分鄴县置。

8、成安,汉斥丘县,属魏郡。后废,北齐复置,改为成安。

9、内黄,汉县名。旧属黎州,贞观十七年,改属相州。

10、临河,隋分黎阳县置。贞观十七年,改属相州,11、废澶水县并入。

 

一、怀州,雄,隋河内郡。武德二年,于济源西南柏崖城置怀州……旧领县九:河内、武德、武陟、修武、获嘉、温、河阳、济源、王屋。

1、河内,汉野王县,隋为河内县。武德四年,省太行、忠义、紫陵三县并入

2、武德,隋为安昌县。武德三年,改为武德

3、武陟、汉怀县地,故城在今县西

4、修武,汉山阳县地。修武,古名也,隋因之。武德二年,李原德以县东北浊鹿城归顺,因置陟州及修武县。四年,贼平,改为武陟,废陟州,以修武属殷州,仍移县治于隋故修武城。贞观元年,省殷州,修武属怀州

5、获嘉,汉县名。武德四年,于县置殷州,领获嘉、武德、武陟、修武、新乡、共城五县。贞观元年,省殷州,以获嘉、武陟、修武属怀州,新乡、共城属卫州。

 

二、卫州,望,隋汲郡,本治卫县。武德元年,改为卫州……旧领县五,

1、汲,汉县,隋因之。武德元年,置义州,领汲县。四年,废义州,县属卫州。贞观元年,卫州自卫县徙治所于汲县

2、新乡,隋割汲、获嘉二县地,于古新乐城置新乡县。武德初,属义州。州废,来属殷州。州废,属卫州

3、卫,汉朝歌县。纣所都朝歌城,在今县西。隋大业二年,改为卫县,仍置汲郡于县治。贞观初,移于汲县。初属义州。州废,属卫州。十七年,省清淇县入卫县。长安三年,又置清淇县。神龙元年,又省入卫县

4、共城,汉共县,隋因之。武德元年,置共州,领共城、凡城二县。四年,废共州,省凡城入共城县。初属殷州。贞观初,来属

5黎阳,隋黎阳县。武德二年,置黎州总管府,管殷、卫、洹、澶四州。寻陷贼。四年,平窦建德,复置黎州,领临河、内黄、汤阴、观城、顿丘、繁阳、澶水八县。其年,以澶水、观城、顿丘三县置澶州,又以汤阴属相州。贞观元年,省繁阳,又以澶水来属。十七年,废黎州及澶水县,以黎阳属卫州,内黄、临河属相州。

 

四、魏州,雄,汉魏郡,元城县之地。后魏天平二年,分馆陶西界,于今州西北三十里古赵城置贵乡县。旧领县十三,天宝领县十

1、贵乡,后魏分馆陶西界,置贵乡县于赵城。周建德七年,自赵城东南移三十里,以孔思集寺为县廨。大象二年,于县置魏州。武德八年,移县入罗城内。开元二十八年,刺史卢晖移于罗城西百步。大历四年,又移于河南岸置

2、元城,隋县,治古殷城。贞观十七年,并入贵乡。圣历二年,又分贵乡、莘县置,治王莽城。开元十三年,移治州郭下。古殷城,在朝城东北十二里

3、魏,汉旧县,在今县南。天宝三年,移于今所

4、馆陶,汉县,隋因之。武德五年,置毛州,割魏州之馆陶、冠氏、堂邑,贝州之临清、清水。又分置沙丘县。贞观元年,废毛州,省沙丘、清水二县,以堂邑属博州,临清属贝州,馆陶、冠氏属魏州

5、冠氏,春秋邑名。隋分馆陶县东界置。武德四年,属毛州。州废来属

6、莘,汉阳平县地,隋置新州。武德五年,改为莘州,领莘、临黄、武阳、武水四县。贞观元年,废莘州,以莘、临黄、武阳属魏州,武水属博州

7、临黄,汉观县地,隋为临黄县。武德四年,属莘州。州废来属

8、朝城,隋武阳县。贞观十七年,废武阳入临黄、莘二县。开元七年复置,改为朝城

9、昌乐,晋置,属阳平郡。后魏置昌州,今县西古城是也。隋废昌乐县入繁水。武德五年复置,隶魏州。今治所,武德六年筑也。

 

五、澶州,汉顿丘县,属东郡。今县北古阴安城是也。武德四年,分魏州之顿丘、观城置澶州,领顿丘、观城,又特置澶水县。贞观元年,废澶州,以澶水属黎州,顿丘、观城属魏州。大历七年正月敕,又于顿丘县置澶州,领顿丘、清丰、观城、临黄四县。州新置,元未计户口帐籍。在京师东北一千四百八十五里,至东都六百八十五里。

1、顿丘,汉县,属东郡,后移治所于阴安城,隋属魏郡,今县地北阴安城是也

2、清丰,大历七年,割顿丘、昌乐二县界四乡置。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

3、观城,隋县。唐初,属澶州。州废,亦省观城。大历七年,割昌乐、临黄二县四乡,置县于旧观城店

4、临黄,隋旧县。武德四年,属莘州。州废,属魏州。大历七年,置澶州,割之来属。

六,博州,上,隋武阳郡之聊城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