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创编儿歌 放飞儿童想象的翅膀
(2016-06-19 14:04: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想 |
在平时的课堂英语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改编或创造一些儿歌。在实践和总结中我觉得,儿歌的创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儿童因受年龄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所学知识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刚刚学过的知识有的很快就忘了。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利用他们喜欢的儿歌来增加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创编儿歌时老师可以建议学生通过变换不同的人物、动物或者东西来增加趣味性,充分营造气氛来感染他们,以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探索的欲望,提高训练效果,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地掌握知识点,寓教于乐帮助记忆。
(二)导向性。儿歌要易学易记,读起来最好能朗朗上口,句子简短且押韵,关键是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与他们所学的新知识密切相关,形成适合他们实际的学习内容。另外儿歌要能体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创编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同时儿歌也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重要途径。
(三)启发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来引导学生欣赏儿歌的语言特点,来感受儿歌的意境美妙,在此基础上去模仿、去创编。教师所选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同时必须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孩子的创编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指导过程,不断帮助孩子积累沉淀,从而体验成功。
(四)灵活性。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关注,孩子们的思维是发散的,想象力也是足够丰富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让所有孩子通过创编儿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儿歌的创编既可以是课堂任务型教学的一种形式,也可作为任务型教学的课外延伸,可以做到适度拓展,提前渗透。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个人朗诵,也可以是互问互答。可以是发挥自己的想像,也可以是利用身边的任务和图片进行创编,只要是和孩子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的,都可以运用到教学中。